有一天,李阿姨在小区里和朋友们闲聊:“你们知道咱们成都市要开什么大会吗?”小王插话说,“听说是关于科技的,别的就不知道了。”按理说,科技大会与小王们的关系不算多大,但正因为这样,大家更好奇,这次科技盛会到底会说些什么、展示些什么呢?
大赛概览与参赛情况其实,上述李阿姨和小王们还真有了一次难得的科技“探险”机会。
3月6日,科创天府·智汇蓉城2025“蓉漂杯”成都市技术经理人科技成果转化大赛在武侯区热闹开幕。
这可是个“大阵仗”,四川省委人才办亲自上阵指导,成都市委人才办、市科技局、市科协、武侯区政府全员齐心筹办。
更有意思的是,这次大赛吸引了15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技术经理人,他们不是一般的“科技小白”,手上掌握的都是各类前沿科技和创新成果。
赛事从去年12月开始征集选手,最终有10名个人和4支团队一路过关斩将,晋级总决赛。
他们把自己优秀的科技成果带到现场,想要在这个权威平台上获得青睐,推动其向实际生产力转化。
赛事结果揭晓:获奖名单与表彰大会的高潮,莫过于揭晓获奖名单的时刻。
经过激烈的角逐,中航工业四川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的技术资产专家万华栋,西华大学科技处的先进技术转移转化办公室主任官典,以及安全能源先锋团队,分别获得卓越标杆组、未来领航组和创界新锐组的一等奖。
不仅如此,还设了很多单项奖和入围奖,激励那些在知识产权服务、模式创新等领域有卓越表现的个人和团队。
现场的气氛紧张而欢快,所有的获奖者都纷纷发言,分享他们的喜悦和经验。
万华栋特别提到,他的获奖不仅是个人的荣誉,更是对他所处航空产业技术创新的认可。
他希望未来能将更多前沿技术带出实验室,转化为实际生产力,进一步推动产业升级。
供需对接: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除了比赛,大赛还针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实际问题举办了“供需对接”活动。
这次对接会上,武侯区发布了“双一流”高校的新材料领域高价值发明专利部分清单,以及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的“知识产权惠民计划”知识产权成果清单。
同时,武侯区的一些企业也提出了技术需求。
组委会还邀请了6名专家评委担任总决赛的评审,并为他们颁发了聘书。
技术需求和科技成果就像两个互相找不到对方的朋友,这次对接会正是帮助他们牵线搭桥的一步。
这次对接活动不仅是一个简单的信息交流,而是把技术需求和成果转化环节紧密结合。
例如,武侯发展集团详细介绍了双华数字健康产业园、国际城市设计产业中心、锦绣映画等创新项目,这些项目都得到了与会专家和企业代表的高度关注,大家纷纷表示,愿意在这些平台上寻找合作机会。
科技创新服务与技术经理人成果转化基金启动更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大会还启动了全国首个由技术经理人协会发起的成果转化基金。
这个基金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是由技术经理人出资且负责运营,这意味着技术经理人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不再只是“中介”角色,他们也将直接参与风险管理和投资决策。
这无疑为技术经理人开启了职业发展的新天地。
成都市技术经理人协会秘书长刘吉婷表示,协会将联手武侯区,实体化运营技术经理人工作站,提供从需求挖掘到资本对接的全流程服务。
特别是针对武侯区的特色产业,技术经理人将得到更加精准的培训和实践机会,以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这其实也让我们看到,技术经理人不再是“幕后英雄”,他们的角色正逐渐向“台前”转变,以更大的职业素养、更丰富的实战经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
大赛不仅仅是一场展示和竞技,更是一次深度的学习和交流。
在这里,无论是参赛选手、观众还是业内人士,都能找到自己关注的内容,收获满满。
这次“蓉漂杯”科创大赛,不仅展示了成都这座城市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前沿成果,更是一次技术经理人职业发展的里程碑。
对于普通人而言,可能我们没有亲身参与这场科技风暴,但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活动,感受到科技带来的无限可能和改变。
未来,科技创新依然会是推动经济和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
而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都在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为这个时代书写新的篇章。
那么,下一个让你心动的科技成果,会不会就在这里诞生呢?
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