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离世当晚,中央秘密找到徐静求助,她当即提出三点特殊要求

淩轩啊啊 2024-09-12 20:18:47

文 /编辑:淩轩

受人尊敬的毛主席的遗体,仍存留在北京天安门上的毛主席纪念堂中。

对于伟人,他的遗体保存工作是一项极其重要且复杂的任务,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和技术,而保护其遗体的初衷也是为了让后人能够长久地缅怀这位伟大领袖。

也正是毛主席去世当晚,各级中央领导商量决定将毛主席遗体永久保存后,党中央立即派人寻找一位叫徐静的女士商量对策。

这位徐静是何人物,她为何能够参与到这项重大的决策当中来呢?

“我只有三个要求”

徐静生于1931年,大学期间她学习组织胚胎学,之后又前往苏联留学深造。

在留学期间年仅26岁的她,便以傲人的聪慧才能推翻了世界医学界百年来公认的结论,从此在医学领域名声大作,也成功获得了副博士学位。

毕业后的徐静回到祖国继续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这个“金子”一般闪闪发光的女性,工作没多久便被任命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形态学第一副主任。

1976年9月9日,伟大的毛主席在北京逝世,中央政治局丝毫不敢怠慢,立马在凌晨召开针对主席遗体处理方法的紧急会议。

当时担任卫生部部长的刘湘屏,作为在场少数懂医学的专家,首先提出需要申请一些专业外援来处理主席遗体,那么到底谁值得信任呢?

在大家一筹莫展之际,有人举荐了前不久刚从苏联留学归来正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工作的徐静博士。

刘湘屏听后颇为赞同,立马向在坐的领导人介绍徐静的履历,经领导人一致同意后,便火速派人到员工宿舍将徐静接到中南海。

当晚凌晨四点,工作人员经过两个小时寻找,终于敲开了徐静宿舍的房门。卫生部部长江焕波来不及告知徐静太多,只是通知她抓紧收拾一下上级有紧急任务。

睡眼惺忪的徐静听到这话立马清醒了一半,看着工作人员凝重的脸色,她也不敢多问,随便穿上衣服便匆匆坐上汽车,消失在夜幕中。

车内的气氛更加浓重,伴着窗外无人的街道和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仿佛空气都停滞了,这也给了徐静整理思绪彻底清醒过来的时间。

她除了穿着外套,戴着眼睛,连脸都没洗,头发也只是随意一绑,徐静想到了很多的结果,但又不敢再瞎想,现在最重要的是调整心态,迎接即将到来的一切。

转眼间,车子便用比平常快将近一倍的速度到了中南海,车子还未到达北门口,她便看到刘湘屏部长向自己坐的车子方向焦急地张望着。

下车后,刘湘屏没有任何寒暄打招呼,用几近没有温度的话说了三个字“跟我来”,便带徐静往会议室走去。

穿过走廊,走进一个不算大的房间,早已在此等候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汪东兴同志看到两人进来,立即起身。

他对刘湘屏身后的徐静说道:“徐静同志,我向你宣布一个不幸的消息,伟大领袖毛主席已于今天凌晨逝世。为让全国各族人民瞻仰主席遗容,需要进行遗体保护,时间为15天左右。”紧接着又询问道:“徐静同志你有什么要求吗?”

徐静显然没有料到是这个原因让她有机会进入中南海,她短暂地愣了下神,看了看周围站着的各级领导干部,立马转变成了一个医生的专业姿态。

她低下头沉思片刻,便眼神坚定地对在坐一众中央领导人提出了三个要求:

第一,我需要和同行专家共同研究对策;第二,允许我先查看一下毛主席的遗体情况;第三,需要给我时间准备必要的器械和药品。

政治局委员没有异议,随即她便被带到了毛主席的卧室,在毛主席床前,她掀开铺在遗体上面的白色盖布,仔细观察着毛主席的遗容,并和在场的专家商量了一些初步的实施方案。

政委张春桥在一旁听完方案后便直截了当地问徐静:“你有多大的把握?”

凭借以往的临床经验,她回答道:“主席的遗体不能有丝毫损坏并且还要栩栩如生,受万人敬仰,虽然我尚未从事过这样的工作,但我和同事们会努力去探索。”

她缓慢走到毛主席床前,掀开铺在遗体上面的白色盖布,仔细观察着毛主席的遗容,不时轻声向身后的助手说着什么,让助手记到本子上。

走出卧室,她向领导干部告别后当即就回到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这时的天也微微发亮了。

“不平凡”的白衣天使

在回医院的路上,她和刘湘屏部长商量着又挑选了两位得力助手,组成三人小组全权负责这项重任。

在其他二位接到消息准备器械和药品的时间里,她秘密去拜访了一位多年前曾教过她的老师,也是为孙中山先生的遗体处理过的中国著名揭破学家张鉴教授。

她无法向教授说明突访的真实目的,只得随便圆了个谎过去,好在教授并没有多问,而是一五一十地向她传授处理遗容的事项。

得到一些新的发现和方法后,的她受益匪浅,联系上与二位助手后便快马加鞭赶到中南海做详细汇报。

时间紧迫,徐静虽将近两天没合眼,但仍然凭借自己过硬的经验和组织能力,向各级领导人成功汇报了整个遗体处理的初步方案,并得到了一致通过。

因为对于遗体处理的事情还是未公开状态,工作人员并没有请太多,像主席的卧室这种重要场地的清扫消毒内容也必须由他们三人完成。

前期工作准备完毕后已是正午,简单解决了午饭后,他们打开工作台,要真正接触毛主席遗体了。

经过方案会上的讨论,领导人大多同意将主席的手平放在身体两侧自然下垂,三人虽然没有一起共事过,但在徐静的领导下,三人毫无破冰阶段,一上来就默契十足。

处理尸体更有经验的张炳常担任主要操作人员,陈克铨虽然年轻但经验并不少,他做事麻利头脑灵活,是打下手的天选之才。

至于徐静,作为唯一的女性,她资历高,理论性强,在一旁给出关键性意见再好不过了。

中央下发通知说要永久保存遗体,接到通知后他们连续十几个小时守在遗体旁做着防腐处理及遗容休整,终于呈现出了所有人都满意的效果,遗体也在合适的时间被转移。

中国千万百姓这时才真正收到毛主席不幸离世的消息,举国上下悲痛万分。

后面徐静接受采访时也说道:“在这段时间里,我的思想压力是很大的。如果这件事办不好,或者在哪个环节上出了差错,我岂不首先成了罪人!而且还会连累到其他领导同志和专家权威,责任重大啊!”

在群众吊唁一周时间内,徐静和工作人员们也密切关注着主席的遗体变化,讨论遗体长久保存的方案。

而水晶棺赶制出来后,工作人员们从温度、湿度等各方面,再次调整,几十年过去了,遗体仍保存完好没有丝毫破损。

截止到2013年12月,毛主席纪念堂接待的瞻仰者已经超过两亿人次,男女老少不计其数,我们在盛世,永远怀念毛主席,铭记毛主席为新中国做出的贡献。

徐静也在那之后,正式被任命为毛主席纪念堂尾声保护室主任,她之后16年时间一直守候在主席身边,为国家做出了不可小觑的贡献。

信源:

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4-02-25《1976年9月悼念毛泽东纪实》

央视网2013-12-23《毛主席纪念堂接待瞻仰者超2亿人次》

光明数字报2010-12-25《毛泽东遗体保存过程》

0 阅读:96

淩轩啊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