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出来你可能不信,九一八事变最大的受益者是蒋介石

凡人看青山 2024-06-22 20:42:33

一直以来,东北沦陷的罪名都扣在张学良的身上,毕竟他们父子两代东北王,手下人多枪多,结果被日本人抢了却不敢放一枪一炮抢回来,当真是近代国人之耻。张学良及其东北军被国人骂了几十年。但是,我觉得其实这事不能只骂张一个人,蒋介石其实更该骂。

很多人一听我这么说,也许会说,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一直都被人诟病,我这个提法没什么新意。这里我必须得说一下,我要骂蒋介石不是因为“不抵抗”政策,而是他在九一八事变后的一系列操作很可能是在推动东北沦陷、是在阻止收复东北、是在用东北和日本做交易,如此,是不是该骂?

我最近一直在看关于东北军的一些史料,以及部分东北军高级将领的回忆录,因此对于张学良的关于东北沦陷的责任已经分析过——有心杀贼无力回天,丢失东北的责任无法推脱。

很多人会说,东北是东北军的,和蒋介石无关,毕竟当时东北只是形式上归顺国民政府,实际上高度自治,所以丢失东北这件事上蒋介石的政策有问题,但责任不在他;况且蒋是当时的中国第一人,保持国家完整是他的责任和义务,他怎么可能坐视国土沦丧呢?

呵呵呵,你说的这些都对,这似乎是蒋没有责任的依据,但换个角度,这些则都是蒋用东北和日本换取利益的根据,具体原因且听我一一道来:

主要是蒋害怕张学良取代其位置,于是和日本合作先让张学良失去东北老家,以削弱其力量。很多人对于我的这个说法会很不屑一顾,认为蒋是国家层面的大佬,而张只是地方军阀,根本威胁不到蒋的政治地位。但如果了解当时国内局势的人,只要稍加对比双方实力,会发现如果不是“九一八”导致东北沦陷,蒋未必是张的对手。1930年中原大战之后,张学良率领20万东北军精锐入关,一举控制了华北四省三市(即河北、山西、察哈尔、绥远以及北平、天津、青岛),加之东北军的基本盘四个省(黑龙江、吉林、辽宁、热河),也就是说九一八之前张学良控制了北方的8省3市,不但地域广阔人口众多,而且还有沈阳兵工厂这样亚洲第一的兵工厂做底气,加之收纳的原西北军、晋军等部,张的实力空前强大。与此同时,蒋虽然是中原大战的胜利者,但张是兵不血刃直接获得胜利果实,蒋则是真刀真枪付出巨大牺牲后才成为最后的赢家。此时的蒋部队损失惨重,虽然名义上是总司令,但实际上桂军退守广西,晋军依旧回山西,部分西北军直接投靠张学良,也就是说反蒋的骨干部队都还在,而名义上领袖天下的蒋介石也必须清晰的知道,山东主席韩复渠、云南龙云、四川刘湘、贵州王家烈、湖南何健、广东陈济棠,这些人都是地方实力派,蒋介石不动他们,他们就都是国民政府的一分子,蒋要是想撤了他们,他们就随时可能反蒋。也就是说一场大战下来,蒋介石惨胜,但手里的基本盘主要还是江浙沪,而且内部不稳,反倒是张学良不费吹灰之力就拿到了最大的果实,而且东北军都是张的嫡系部队,对张唯命是从,比蒋的中央军更好管理,而张也很有其父的豪气,对于投靠的部队也都颇多照顾,令地方军阀都对他颇多赞誉。如果假以时日,让张把新到手的华北地盘和东北四省融合,张学良根基稳固,必然是中国第一军阀势力,到时取蒋而代之,未必不行。蒋介石作为一名政客,这种情况他是看的很清楚的,张经营地方比他整的明白。所以他如果不想被张替代,那就只能先下手为强了。至于说和日本勾结出卖东北这事不地道,那你得分人。

东北不在蒋的实际控制之内。东北三省固然已经易帜,名义上隶属南京国民政府管辖,但实际上东北的军政官员都是奉军的老底子,选人用人都由以张学良为代表的东北军政委员会自己决定。蒋介石虽然名义上是张学良的上司,但实际上东北除了外交由南京国民政府统筹管理,其余的地方军政税收还都是东北军自己说了算。所以,你觉得蒋介石对于东北能有多在乎,与其让东北高度自治,为啥不能用来和日本做点交换?至于说交换啥?为啥交换?当然是用东北换来日本放弃对江浙沪的企图啊。众所周知,蒋的基本盘就是江浙沪,这里既是蒋的钱袋子,也是蒋的基本盘,用一个不在自己手里的东北换取自己基本盘的稳固,你觉得合不合适?或者说慷他人之慨有什么好内疚的?也许有的人会说,蒋是最高统帅,应该不会这么没有格局吧。这就需要说到第二个原因了。

蒋的格局向来不够大,眼光也不够远。作为一名政治家,蒋的手腕足够厉害,但他的国际政治眼光则向来不足,或者直白点说它恐惧一切外国势力,即便是和丘吉尔、罗斯福一起会晤的时候他也是表面镇静其实不知所措的,而且一脸谄媚,其根源就是他不懂国际政治,对于一切帝国主义都想当然的无限拔高对方同时降低自己的身段。所以当看到日本对东北下手的时候,他是害怕的,他是拒绝和其冲突的,他就像慈禧一样,宁可各地赔款也抗拒武力抵抗,何况如果能舍出去一块不听话的地方势力而换取自己基本盘的稳定,这个买卖合适。至于国土沦丧,这不是有张学良背锅吗?至于国家领土完不完整,你觉得蒋能想到吗?就如同抗战省里后放弃了在日本驻军和琉球群岛主权一样,蒋的格局向来不大的。只要能稳固自己的位置,舍出去一些领土他也不会觉得吃亏。譬如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蒋始终派心腹与日本方面保持了密切的联系,就是为了保证有一天重庆守不住的时候,还能回南京找个位置。所以蒋和日本勾结这事并不出奇。

至于证据,虽然目前没有人爆出来,但且看九一八后蒋介石及国民政府的所作所为,不是在组织张学良动手,就是拖后腿掩护日本关东军巩固统治,甚至是公开的帮助日军围剿东北抗日武装,阻止各种物资支援抗日义勇军,甚至后来签订《塘沽协定》,这要不是事先约定好一起对付张学良和东北军,实在难以想象态度怎么会一直的软弱。但如果调换思路,假设蒋和日本秘密约定,那这一切就都好解释了。

时至今日,这种事怎么可能没留下证据,但一来日本战败,蒋肯定会及时的消灭证据,或者隐藏证据,战后蒋积极雇佣冈村宁次等人,谁又能说的准不是因为这些日军高官掌握了某些证据,蒋不得不以顾问的形式保护他们呢?

当然了,除了以上的政治原因,从个人角度来看,蒋介石也有充足的理由对张学良下手。且看中原大战各路军阀的年龄的出身,张学良不但最年轻,而且上位之路最容易,其余的人哪个不是从底层一步步起来的。对比蒋和张两人的出身经历,张比蒋年轻14岁,当张指挥第一次、第二次直奉大战而名震天下的时候,蒋才刚崭露头角;当蒋绞尽脑汁收服各路人才的时候,张已经顺顺利利的掌握奉军精锐;当蒋努力逢迎挤进宋家二小姐的圈子的时候,张却早已是宋家的座上宾了;当蒋打生打死获得中原大战胜利的时候,张不过发个通电,出来走一圈就拿到了好大一块肥肉。你说如果你是蒋,你气不气?

而且还有一件事,想来也是蒋所嫉妒的,那就是张确实指挥过很多的战斗,在东北军中威望极高,虽然指挥手艺不咋样,但确实很受爱戴;反观蒋的军事指挥生涯,他不参加指挥基本都是大胜,他但凡指手画脚的,不是大败就是惨败。所以作为一个想要证明自己军事才能的人来说,蒋后来多次战场微操,令人窒息,这很可能也是蒋想像张证明自己是有军事才能的表现。

综上所述,大家觉得我分析是不是有些道理?

0 阅读:39
凡人看青山

凡人看青山

纵有疾风起,难掩钟神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