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暴警察全副武装,冲进美国大学校园,几十名学生被当场铐走

3号观察室 2024-04-23 16:28:39

美国高校,再次成为了巴以冲突的“第二战场”。

近日,哥伦比亚大学的一些学生在学校里搭起了帐篷,并高喊支持哈马斯的口号。校方劝说未果后报警,并在警察赶到现场后授权其拆除帐篷。最后,108名参与抗议示威的学生被捕,理由是“非法入侵”,学校也对他们进行了停课处分。

帐篷上面写的是:解放巴勒斯坦

处理结果激怒了其他高校的学生,耶鲁大学的反以活动人士同样在学校里设立营地,并将其命名为“解放区”。学生们手里还举着“犹太人停止屠杀”之类的标语,还有人在校园里喊口号游行,场面十分热闹。

第二天一早,同样的场景再次上演,身穿防暴装备的警察们冲进耶鲁大学,当场给几十名抗议学生戴上手铐,塞进车里直接拉走。

但随着抗议声浪越来越高,密歇根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纽约大学、哈佛大学等众多知名高校也加入了声讨示威,并声援哥伦比亚大学和耶鲁大学被捕的学生。毫不夸张地说,但凡能叫得出名字的美国高校,或多或少都参与了抗议示威。

对此,康奈尔大学法学教授雅各布森表示,这场发生在美国高校的反以运动让人联想起2011年的“占领华尔街”运动,当时人们为了反对资本垄断,也在纽约的金融区搭帐篷。二者的本质是一样的,都是一场反资本运动,只不过这次反对的是犹太资本。

好家伙,全副武装

很多人表示不理解,这分明是学生们看不惯以色列的所作所为,怎么又和犹太资本扯上关系了?

这事还要从去年10月说起,当时34名哈佛大学学生组建了一个声援巴勒斯坦的小团体,谴责以色列对加沙民众的暴行,并要求以色列当局对当前巴以局势负全部责任。

不出意外地,这份声明立刻迎来了哈佛知名校友的攻击。华尔街知名对冲基金经理比尔·阿克曼要求校方公布这些参与抗议的学生名单,以免他们日后被华尔街聘用。其他华尔街大佬也纷纷表态称不会雇佣这些发表反以言论的学生。

尽管时任哈佛校长盖伊顶住压力拒绝了这一请求,抗议学生的信息还是被挖出来了,并在校园里公开宣传,学生们迅速分裂成挺巴和亲以两个阵营,事态逐渐演变成暴力冲突,就连那些无辜的阿拉伯裔和犹太裔学生也被迫卷入其中。

三位校长在接受国会质询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随着抗议浪潮在全美各大高校蔓延,在犹太资本的施压下,哈佛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三位校长被“抓典型”,参加了美国国会举办的听证会,被亲以的共和党议员各种针对,忍受他们的无礼责问。

最终,宾夕法尼亚大学和哈佛大学校长迫于舆论压力辞职,这场轰轰烈烈的高校反以风波暂时告一段落。但事实证明,学生们并没有因此而屈服,所以才有了第二波反以示威。从这一点来看,说是对犹太资本的反抗也有几分道理。

很容易能看出,美国高校两次声援巴勒斯坦的抗议活动,引发争议最大的是学生们的反以口号。比如“从河流到海洋,巴勒斯坦要解放”这种,在犹太资本和亲以人士看来,这无异于要将以色列从地球上抹去。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哈佛大学最开始成立的挺巴小团体曾经发布过一则声明,表示“从河流到海洋”并非是说要把从约旦河到地中海之间的犹太人屠杀殆尽,而是希望在这个地理范围内的巴勒斯坦人都能得到公平对待。

“从河流到海洋”,这句话有什么问题吗

由此可见,不是挺巴派太激进,而是亲以派过于玻璃心,在后者看来,让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一样堂堂正正、不受压迫地活着,本身就是一件不可理喻的事。

退一万步讲,就算抗议学生明确表示要“消灭以色列”,也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并没有付诸行动,在美国法律层面属于“言论自由”的范畴,他们的言论自由权也应该受到宪法保护。

一个最简单的道理,越是有争议的话题,越应该被允许讨论,压制言论的后果只能是引发更加激进的反抗,除非美国宪法不再允许言论自由。但那样一来,美国引以为傲的“自由民主”也就没什么说服力了。

0 阅读:228
评论列表
  • 2024-04-23 19:25

    美丽的风景线

  • 2024-04-23 21:42

    自由的霉国,等等你的人民吧

  • 2024-04-24 07:35

    为追求和平正义发声的人点赞[点赞][点赞][点赞]

  • 2024-04-24 03:15

    送回巴勒斯坦享受生活吧🤣 去美国干什么了,巴奸🤣

  • 2024-04-24 09:06

    美国白左就喜欢圣母心!

  • 2024-04-24 05:07

    学生:怎么做的和教的不一样🤐

  • 2024-04-23 16:50

    基辛格说过:做美国的敌人是危险的,做美国的朋友是致命的。米而斯海默的提醒:“永远不要低估美国的残暴”。

3号观察室

简介:关注社会时事,聚焦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