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一说坏习惯,就有人反驳:
这么多年都是这样,也没见有事!
这是典型的幸存者偏差。也许,这些你天天重复,看似「习以为常」的习惯,正在「危害你的健康」!
1、肉拿出来解冻你家平时的肉都怎么解冻?
我家里,我看爸妈最常用的解冻方法就是拿出来晾在盆里自然解冻,着急时,还会浸泡在水里,再急,还会上热水!
但其实,这些解冻方法都不可取!会影响肉的品质是一方面,更严重的是存在健康风险。
先说常温自然解冻,首先是花费的时间会很长,夏天起步一小时,冬天则更长,然后在这个过程中,微生物、细菌会大量繁殖。
而且,因与空气大面积接触,肉里的脂肪、蛋白质就会发生氧化,从而影响肉的品质和口感。
再是泡水解冻,会比常温解冻速度快,但是泡在水里的肉,可溶性蛋白质、氨基酸、B族维生素都会有所流失,如果仔细观察,这种处理的肉汤明显没有新肉浓厚。
然后热水泡就更不提倡了,看似解冻时间缩短,也能抑制微生物繁殖,但是被热水泡过的冻肉,表面蛋白质会发生变性,肉里的营养物质流失率,可比冷水高多了,所以更不科学。
除此之外,小部分人可能会用微波炉解冻和冷藏室解冻的方法,这两者反而相比前几个更科学。
比如着急解冻时,利用微波炉的解冻功能,解冻时间便可以从原来的一小时缩短至十来分钟,解冻的快就杜绝了微生物、细菌繁殖滋生的时间。
不过也有缺点,就是时间不好掌握,稍微解冻的时间长了,化肉就跟热馍一样,里面可能“熟透”了。
最科学也是更建议的方式是——冷藏室解冻。
冷藏室的温度一般在2-6℃之间,这个温度冰能融化,且同时能显著减缓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速度,也就是说肉既能化,又能化的安全,这是其一;
其二是,化冻释放的冷空气,可以帮助冷藏室保持较低的温度,压缩机就不用为了达到设定温度频繁运转,从而节省了电力能源。
唯一的缺点是化冻时间长,通常得十几个小时,不过好事多磨,这十几个小时的化冻时间,刚好能让化冻流出来的汁液又重新被组织吸收,从而最大程度恢复成冻之前鲜嫩多汁的状态。
另外就是,第二天要吃的肉,前一天晚上放到冷藏室,到第二天时间刚刚好,这种提前规划的生活,更加从容有致。
2、常吃腌制食物可能很多爸妈都一样,常年咸菜、腌菜相伴,尤其是喝稀饭时,没有咸菜、腌菜会说不下饭!
肉类也一样,经常换口味,而且会觉得腊肉、熏肉、咸鱼、盐水鸭更有味道。
可是爸妈,你们知道吗?这些腌制食品统一的问题是盐含量超高,而吃的咸,是非常明确的胃癌因素,在我国,胃癌的死亡人数,占了癌症死亡总数的10%.
腌制食品除了盐含量高,亚硝酸盐也容易超标,而亚硝酸盐,会间接增加患癌风险。
泡菜里面的亚硝酸盐比色卡可能给爸妈说这些,他们会觉得很遥远,那咱就从近的讲。
盐一旦摄入过多,体内的钠离子就会变多,当钠离子过多,就会在体内潴留,血管平滑肌肿胀、管壁变细、对血管壁的侧压力增加,从而引发高血压。
更严重的不是血压升高,而是长期血压升高之后,带来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别说自己身上现在没有,所有病也不是一朝一夕生成的,看看身边那些突发疾病的人就知道了。
因此,这个吃高盐、腌制食品的坏习惯得改改了,按照WHO健康饮食的标准,推荐每人每天钠盐的摄入量为6克。
3、食物发霉部分去掉,吃剩下的我最受不了的是,食物坏了,爸妈会削去坏的部分,剩下的继续吃,然后再把好的放坏,网友把这叫做典型的没苦硬吃。
说句实在话,某些水果蔬菜,如苹果、土豆、胡萝卜等,如果只有一小块区域受到损伤(如碰撞、虫蛀、或病斑),且损伤部位未深入果肉和未引起广泛的腐烂,理论上是可以挖掉坏的部分继续食用的。
但前提是损伤没有导致果肉变软、变色或者有异味。
而发霉,可不是损伤,它是食物本身变质引起的真菌滋生,而你肉眼看到的霉斑,其实只是只是霉菌集中的一小部分。
其它霉菌孢子,早已经蔓延整个食物了,所以万万不能只剔除发霉的,剩下的接着吃。
另外,需要知晓的是。发霉食物里通常会含黄曲霉毒素,而黄曲霉毒素在 2012 年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明确定位 1 类致癌(明确会致癌的意思)。
也别想着通过清洗、或加热的方式来杀菌,因为黄曲霉要到280℃以上才会被分解,而家里的烹饪,根本不可能达到这个温度,那些自己认为的杀菌方式,最终不过是自欺欺人的心理安慰罢了。
所以,千万不要为了舍不得那一点点东西,而去让自己的身体会承担患癌风险。
最后,发霉东西的怎么处理,为了防止霉菌孢子在空气中散播,从而扎根到别的潮湿环境,最好用塑料袋封闭包裹,及时丢弃,在这个过程中,也要避免用手直接接触。
4、饭要趁热吃、水要趁热喝“饭要趁热吃”,这句话简直从小听到大。
但是爸妈你们知道吗,吃烫饭、喝烫水同样对健康不利。
2018 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饮用「 65 度以上的热饮」定为 2A 致癌物(是对人体致癌的可能性较高的物质)。
至于原因,是因为食道黏膜相对娇嫩,其所能耐受的高温大概在50-60℃之间,当进食温度超过65℃时,则可能直接烫伤食道黏膜。
虽说偶尔的烫伤可以通过身体机制自我恢复,但也耐不住长期反复烫伤,这种时候的修复,就可能出现细胞异常增殖,从而增加患食道癌的风险。
关于此,科学研究不仅从动物身上实验得以证实,而且也筛选了一些习惯饮用热茶的区域,明显食管患病率是高于其它区域的。
也就是说,咱明明可以等到合适的温度,安全又快速的吃完一顿饭,就没必要着那个急,毕竟烫伤自己还得受疼。
5、没事掏耳朵我小时候,我妈经常会给我掏耳朵,在这个过程中,还会提醒(恐吓)我,不要乱动,不然就把耳朵戳聋了,吓的我是一动不敢动。
也因此,我从小养成了定期掏耳的“习惯”,时不时的还会花钱采耳,去享受那份“爽感”。
就这么坚持了很久,突然被一篇科普文打乱了坚持,原因是耳屎是“屎”,但是是“好屎”。
它的学名叫耵聍,其实是保护耳道的分泌物。
关键的关键是,大部分多余的耳屎,会随着我们脸部肌肉活动而自动脱落,并不需要自己掏!
更意外的是,频繁掏耳,反而还会增加感染风险,让耳朵越掏越痒。
而且,掏耳不当是会有弄伤耳道,甚至戳破鼓膜的风险。
别说爸妈了,这些科普,我们很多年轻人都不知道,更别说爸妈了,所以为了咱的耳朵健康,就别有事没事就掏耳朵了。
6、非要睡硬板床好像一直有“腰不好就睡硬板床”的传说,但真的是这样吗?其实不然!
我们躺在床上时,如果是软床,则会根据人体曲线自动凹陷,使整个身体都能贴合床面,可如果是硬床,会因为人体曲线的缘故,只有背和臀会接触床。
这时,腰就是一个架空状态,短时间还行,一旦时间长,腰部肌肉一直紧绷着,得不到支撑放松,就容易造成腰肌酸痛、劳损等问题。(我就说呢,一睡硬板床怎么就腰疼)
然后就是硬床没有办法均匀受力承托着我们的脊椎,一直架空的状态会让脊椎附近的肌肉、韧带持续性疲劳。
而这些疲劳积累,则是引发脊椎提前老化、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等问题的基础。
当然,太软的床也不建议,因为软同样得不到足够的支撑,睡久了就会出现塌陷,包裹感等,胳膊腿容易因压破导致发麻。
享誉医学的医学杂志《柳叶刀》上也发表过相关研究,他们把三百多个腰痛患者分成两组,让他们分别睡硬床和软硬适中的床,结果就显示——软硬适中的床垫,对腰痛的缓解效果较好。
所以,不光是爸妈,也包括我们,可别再劝解身边腰不好的人睡硬板床了,你这是在害人家呢!
7、吸烟喝酒“吸烟喝酒,有害健康”这句宣传语,随处可见。
但是具体有哪些损伤,估计大多数人都跟我爸妈一样,会说“吸烟伤肺,老烟民的肺都是黑的,而喝酒,会引发酒精中毒等等”。
事实其实还不止于此,最先感受到的会是伤害大脑。
香烟里面的一些物质,可以直接损伤大脑神经元,然后吸烟,会对大脑血管产生破坏,不仅会引起大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还会加快硬化速度,让大脑萎缩,越来越堵。
酒里面的酒精,其实是一种脂溶性物质,它可以穿透血液和大脑之间的屏障,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损伤,而且这个过程很快,这也就是为什么喝完酒会有一种“上头感”的原因。
然后就是喝酒会“断篇”,这些都是酒精影响记忆能力的缘故,你仔细看,那些长期饮酒的人,记忆力、注意力甚至是与人相处能力都会相对较差。
说到这,真想奉劝大家一句,为了保住智商,还是少喝酒吧!
另外,随时戒烟都不晚,早戒早健康,不止为自己,也为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