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觉得现在的菜越来越不好吃了?
明明小时候随便种的番茄,那味道酸甜浓郁,一口下去汁水四溢。
现在超市买的,一个个红彤彤的,咬一口却寡淡无味,甚至还有点硬。
有人说,这是因为化肥用多了,菜没那个“菜味儿”了。
真的是这样吗?
化肥,尤其是磷酸二氢钾,真的一点好处都没有?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事儿,顺便说说,咱自己在家也能做的叶面肥,效果据说比磷酸二氢钾还好,到底靠不靠谱!
自制叶面肥,省钱秘籍!
说起种菜,谁不想省点钱?
农资店里的肥料,价格一年比一年高,尤其是那些进口的,动不动就几百上千。
对于咱们普通老百姓来说,能省一点是一点。
其实,很多老农都知道,传统的农家肥才是最好的。
但农家肥发酵时间长,味道也大,现在住在城里或者郊区,想弄点农家肥还真不容易。
不过没关系,咱可以退而求自己在家做叶面肥!
叶面肥,顾名思义就是喷在叶子上的肥料,能让蔬菜直接从叶片吸收营养,效果快,见效也明显。
而且,自己做的叶面肥,成本真的非常低,甚至可以说,都是些“废物利用”的东西。
啥?
这肥比钾肥都强?
你可能会问,自己做的叶面肥,真的有效果吗?
能比得上磷酸二氢钾?
说实话,一开始我也挺怀疑的。
毕竟,磷酸二氢钾是经过科学配比的,氮磷钾含量明确,效果也稳定。
但后来我一个种菜的朋友告诉我,他用了自制的叶面肥,效果真的不错,而且还更安全,对环境也好。
朋友说,磷酸二氢钾虽然效果快,但毕竟是化学合成的,长期使用容易造成土壤板结,影响蔬菜的品质。
而自制的叶面肥,都是有机质,能改良土壤,提高蔬菜的抗病能力,让蔬菜更有“菜味儿”。
当然,这并不是说磷酸二氢钾就一无是处,只是说,在某些情况下,自制的叶面肥可能更适合。
那么,到底该怎么做呢?
朋友给我介绍了三种他经常用的自制叶面肥:有益菌液体肥、水果酵素肥和黄豆水肥。
臭烘烘的,真有效果?
这三种叶面肥,都需要发酵,说实话,发酵的过程有点臭。
尤其是刚开始发酵的时候,那味道简直让人难以忍受。
不过,为了能种出好吃的菜,这点“牺牲”也是值得的。
1. **有益菌液体肥:**
这其实就是升级版的农家肥。
把菜叶、烂瓜、豆饼、鸡粪等有机物切碎,装到发酵罐里,加点红糖和发酵剂(EM菌),再加满水,密封发酵60天左右。
发酵好的液体肥,可以直接用来灌根,也可以过滤后喷在叶子上。
注意,灌根要稀释10倍,喷叶要稀释20-50倍。
2. **水果酵素肥:**
这个就更简单了,用烂水果或者果皮(比如橘子皮),切碎后装到发酵罐里,加点红糖和发酵剂(EM菌),再加满水,密封发酵60天左右。
发酵好的酵素肥,可以稀释800倍用来喷叶,稀释500倍用来灌根。
3. **黄豆水肥:**
这个的味道稍微好闻一点。
把黄豆煮熟放凉(煮黄豆的水也要留着),连豆带水一起装到发酵罐里,加点红糖和发酵剂(EM菌),再加满水,密封发酵60天左右。
为了减少臭味,可以加几根香蕉皮或者烂香蕉。
发酵好的黄豆水肥,可以稀释20倍用来灌根,稀释50-100倍用来喷叶。
这三种叶面肥,各有各的特点。
有益菌液体肥营养全面,水果酵素肥富含维生素,黄豆水肥则含有丰富的氮磷钾。
你可以根据自己蔬菜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叶面肥。
当然,自制叶面肥也有一些缺点。
比如,营养成分不稳定,肥效不如化肥那么快。
而且,发酵的过程比较麻烦,需要耐心等待。
但是,从长远来看,自制叶面肥对土壤和环境更好,也能让蔬菜更有“菜味儿”。
3种“土方”,产量翻倍!
我朋友用这三种自制叶面肥种出来的菜,确实比我用化肥种出来的菜好吃。
他的番茄,吃起来酸甜多汁,黄瓜也清脆爽口。
而且,他的菜园里很少有病虫害,蔬菜长得也更健壮。
他说,用了自制叶面肥后,他家的菜产量也提高了。
虽然没有做过具体的统计,但他感觉至少提高了20%以上。
而且,他的菜卖的价格也比别人的高,因为他的菜更有“菜味儿”,更受消费者欢迎。
听了他的介绍,我也开始尝试自制叶面肥。
刚开始的时候,确实有点不适应,尤其是那股臭味,让我差点放弃。
但是,看到蔬菜一天天长好,那种成就感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
现在,我已经完全爱上了自制叶面肥。
不仅省钱,还能让我的菜园充满生机。
而且,我也开始向身边的朋友推荐自制叶面肥,希望更多的人能体验到这种乐趣。
所以说,自制叶面肥真的比磷酸二氢钾更好用吗?
这个问题没有绝对的答案。
对于追求速度和效率的人来说,磷酸二氢钾可能更适合。
但对于追求品质和健康的人来说,自制叶面肥可能更胜一筹。
关键在于,你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
无论你选择哪种方法,都要记住,种菜的最终目的,是让我们吃上更健康、更美味的蔬菜。
而这,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