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前言·】——》
盛唐时代,被誉为风气最为开放、文化最为繁荣的时期,诗人、画家、音乐家涌现,开放的思想和自由的生活方式让这个时代熠熠生辉。
可却令人意外的是,冥婚——这种看似迷信且古老的习俗,却在盛唐时期异常流行。
冥婚的盛行,甚至被不少人视为社会的“正常”现象。那么,为什么在一个如此开放的盛世,竟会容忍甚至推崇这种陋习呢?
死人也要讲究“门当户对”
盛唐的冥婚习俗展现了一个独特的社会现象:即便是死后的婚姻,也要严格遵循"门当户对"的原则。
死者虽已离世,但其家族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影响力仍然是促成冥婚的关键因素。
史料记载,不同阶层之间的冥婚极为罕见,这种现象与唐朝森严的等级制度息息相关。即便是在死后的世界,人们仍然希望维持现世的社会秩序。
有趣的是,冥婚不仅要考虑双方家族的地位匹配,还要参考死者生前的官职品级。
如果死者是五品以上的官员,其冥婚对象通常会限定在同品级官员的家族之中。
这种严格的等级观念甚至延伸到了殡葬仪式上,从墓室的规模到随葬品的数量,都必须符合死者的身份地位。
周朝的典籍《周礼》虽明确记载禁止迁葬和嫁殇,古代大儒郑玄也曾解释这里说的就是冥婚。
但这种被儒家经典明确否定的习俗不仅没有在开放包容的唐朝销声匿迹,反而呈现出空前的繁荣。
根据1992年出版的《唐代墓志汇编》记载,至少有11例清晰可考的冥婚案例。
这些案例中,不仅要考虑门第匹配,还要参考死者生前的才学声望。比如有些案例中,即便是死后的婚姻,也会特别注明死者的文学造诣或者政治功绩,以证明这门亲事的相称。
陆广秀和孙氏的婚事就是一个典型例子。陆广秀出身不错,是北魏大将陆丽的后人,陆丽当年还被封为王。
孙氏家世也不简单,她爷爷孙处约当过唐朝东西两台侍郎,父亲孙俊更是位居安北都护。两家门第相当,社会地位相仿,这门冥婚自然就成了。
冥婚背后的政治较量
在唐朝的政治舞台上,冥婚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政治工具。
这种婚姻形式不仅仅是为了满足死者在阴间的需求,更多地是被用来巩固政治联盟、扩展家族影响力的手段。
当时的达官贵人们深谙此道,他们懂得如何利用冥婚来编织复杂的政治关系网。
在这场复杂的政治博弈中,每一桩冥婚都可能牵动多个家族的利益。
比如一个已故官员的冥婚,可能会影响到其家族与其他几个家族之间的政治合作。这些家族通过冥婚结成的联盟,往往会在朝廷中形成特定的利益集团。
他们会在重大政治决策时相互支持,在官员选拔时互相举荐,甚至在危机时刻共同进退。
表面上看,冥婚是一桩死者的婚事,实际上这场看不见硝烟的博弈,最终的受益者是活着的人。
在唐中宗时期,韦皇后就充分利用了冥婚这一政治工具。她想学武则天当女皇帝,就必须在朝中建立起强大的支持网络。
通过精心安排的冥婚,她成功地将萧家、裴家、崔家这三个显赫家族拉入自己的阵营。这些家族的死去子女被追封为太子或王爷,而新娘则随之成为太子妃或王妃。
对这些家族来说,获得皇室姻亲的身份意味着巨大的政治资本,他们自然会在朝堂上全力支持韦皇后的政治主张。
这种政治联姻的方式比普通的联姻更具优势。首先是由于死者已无法参与政治,这种联姻不会因为个人恩怨而影响到家族之间的政治合作。
再是冥婚虽然是虚拟的,但带来的政治利益却是实在的。通过冥婚建立的政治联盟往往更加稳固,因为这种关系难以被轻易破坏。
阴阳两界的爱情
谢朓的故事堪称是冥婚史上最具戏剧性的一幕。这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其婚姻生活却充满了无奈与曲折。
在现实生活中,他为了仕途,不惜与妻子王氏的家族为敌。这种因政治利益而牺牲亲情的选择,在当时的门阀政治环境下并不罕见,但谢朓的选择尤为激进。
他不仅揭发了岳父王敬则的谋反行为,更让整个王家走向了灭亡的深渊。这段破碎的姻缘在阳间无法修复,却在阴间演变出了新的故事线索。
根据唐代文献记载,谢朓与王氏在阴间的相遇并非平和,而是充满了激烈的争执。他们的纷争甚至惊动了阴间的司法系统,这在冥婚的历史记载中是极为罕见的。
阴间判官不得不介入调解,最终以离婚告终,这种情况在当时的阴阳两界都是极为少见的。
更为有趣的是,谢朓在阴间的第二段姻缘。他的新任妻子乐彦辅第八娘子,是一位才识俱佳的女子。
她不仅精通音律,更擅长书法创作。这段婚姻被记录在牛僧孺的《玄怪录》中,描绘了一幅截然不同于其第一段婚姻的和谐画面。
在阴间,谢朓似乎找到了真正的知己,两人以诗文唱和,以琴瑟和鸣,演绎出了一段超越生死的浪漫故事。
这个故事的流传本身就反映了唐人对婚姻的独特理解。他们认为,即便是在阴间,婚姻的质量也应该建立在精神契合的基础之上。
唐朝冥婚盛行之谜
为什么在开明开放的唐朝,冥婚反而大行其道?这要从几个方面来看。
首先,这与唐朝特殊的经济基础密不可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民间积累了大量财富。这些财富不仅用于改善生活,更多地投入到了各种仪式活动中。
丧葬礼仪的规模和排场也随之水涨船高,冥婚就是其中最为特殊的形式之一。
再就是唐朝特殊的宗教氛围为冥婚的发展提供了思想基础。儒释道三教的融合达到了空前的程度,这种融合不仅体现在思想层面,更渗透到了民间信仰中。
佛教的轮回观念、道教的阴阳学说,与儒家的孝道思想相互交融,创造出了独特的丧葬文化。
《十王经》中详细描述的死后审判过程,甚至影响到了唐太宗李世民这样的帝王。人们普遍相信,死后世界是现实世界的延续,因此在阴间也需要经营一个完整的家庭生活。
更重要的是,唐朝特殊的社会氛围助推了冥婚的发展。这个时期的人们对男女关系持有相对开放的态度,这一点从敦煌出土的大量相关文献中可见一斑。
《冥婚书》中就明确提到了对死后孤独生活的担忧,这种担忧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完整婚姻生活的重视。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开放态度在后世的宋明时期会被视为伤风败俗,但在唐朝却是被普遍接受的观念。
出土的一些带有情色内容的图画,在当时也被视为正常的文化现象,这从侧面反映了唐人对人性需求的包容态度。
《——【·结语·】——》
在历史的天平上,冥婚这个习俗充满矛盾。
冥婚在唐朝的兴盛,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历史现象,更是那个时代社会风气、宗教信仰和人文价值的独特写照。
信息来源:
《玄怪录》唐·牛僧孺
敦煌出土文书《冥婚书》
《唐太宗入冥记》
《唐代墓志汇编》199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