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今天,我跟大家说的主角——子路。古书《幼学琼林》是这样描述他的:
“子路衣敝缊袍,与轻裘立,贫不胜言。”
这话如何理解呢?我认为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解读
“子路衣敝缊袍,与轻裘立,贫不胜言”中的“衣敝缊袍”,是指穿着破旧、由乱麻或旧棉絮制成的袍子,形容衣物极其简陋。
“与轻裘立”指的是与穿着轻软华贵皮衣的人站在一起,形成鲜明对比。
“贫不胜言”,指贫困之状难以用言语来表达,强调贫困的严重程度。

“子路衣敝缊袍,与轻裘立,贫不胜言”则是说子路穿着破旧的丝棉袍子,与穿着华贵皮衣的人站在一起,其贫困之状不言而喻。
“百里负米”
子路,即仲由,字子路,又字季路,是孔子“七十二贤”弟子之一。子路个性刚烈、直爽勇敢,常常保护孔子,是孔子周游列国时的忠实跟随者。在跟随孔子学习的过程中,子路逐渐接受了儒家思想,成为孔子思想的重要传播者之一。

他的一生践行了儒家思想,尤其是“忠”、“信”、“勇”等美德,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特别他在对待父母时,时刻把“孝”字放在首位。
为何这么说呢?朋友们,你们有没有听说过他“百里负米”的故事呢?
没有听过的朋友,一定认真倾听我的分享哦。
子路小时候,家里穷得揭不开锅,每天都得靠野菜填饱肚子。可即便如此,他对爹娘却是百般孝顺。看到爹娘日渐衰老,身体每况愈下,子路心里着急,总想着为他们弄点好吃的。
那时候,没有现在的超市和外卖,想要买点好东西,得跑到几十里外的集市。子路毫不犹豫,背起布袋,踏上了前往集市的漫长旅途。

一路上,饿了,他就挖点野草根充饥;渴了,就喝点山泉水解渴。他硬是舍不得吃一口米,因为那些米,是他给爹娘准备的。
终于,子路来到了集市,他精心挑选了上好的白米,然后背着沉甸甸的布袋往回赶。虽然累得筋疲力尽,但一想到爹娘能吃上白米饭,他就觉得心里暖暖的,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回到家,子路赶紧把白米煮成香喷喷的米饭,端到爹娘面前。看到儿子满头大汗,爹娘感动得泪流满面。他们知道,这米饭来之不易,是子路用汗水和辛劳换来的。

后来,子路出人头地,做了大官,过上了富裕的生活。但他始终忘不了那段为爹娘负米的日子。每当想起那段时光,他就觉得特别温馨,也格外感慨。
他说:“虽然现在条件好了,但那段为爹娘负米的日子,却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回忆。”
这就是“百里负米”的故事,虽然简单,但却充满了深厚的情感。它告诉我们,孝顺父母不在于物质的多少,而在于我们是否用心去关爱他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