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想拉着欧洲一起搞对俄“全面脱钩”,但没几个月欧洲便已经分裂,欧洲国家看起来不愿意继续充当冤大头的角色了。事实上,中国虽然早已贡献了解决问题的方案,但西方国家却一直不搭理,这才造就了欧洲如今的尴尬局面。
俄罗斯和西方的关系虽然从来都没有非常友好,但俄罗斯和欧洲之间的能源合作从来都是难以割裂的,俄罗斯以此获取重要的经济支持,欧洲则非常依托廉价的俄罗斯能源来发展自身。对于这样的局面,美国方面其实一直都很不满,华盛顿试图破坏俄欧能源合作不是一天两天了,而俄乌冲突则为美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自今年的俄乌冲突爆发之后,美国方面便拉着欧洲集团,宣称要对俄罗斯进行全面的“经济脱钩”,除去用上各类制裁手段打压俄罗斯出口之外,美国还要求欧盟尽快地切断从俄罗斯进口的能源,以快速地破坏俄罗斯的战争能力。
从短期来看,俄罗斯和欧洲的能源合作确实受到了影响,不过俄罗斯依托着能源涨价带来的作用力,在今年上半年仍然获得了不错的盈利。而欧洲方面则不然,尽管欧洲在俄乌冲突初期,基本能够协同一致地达成对俄制裁协议,但持续的经济影响逐渐让欧洲感到难以忍受。由于能源短缺和国际能源价格上涨,导致欧洲今年面对空前高企的通胀压力,欧洲多国今年的CPI同比上涨超过9%。可以说,欧洲对俄罗斯能源的禁运,间接地促成了欧洲各地此起彼伏的抗议活动,让欧洲各国自己吃足了苦头。说到底,欧洲方面还是难以离开俄罗斯的廉价能源支持,仅仅几个月的时间后,欧洲内部在禁止俄罗斯能源进口的问题上便出现了严重的分裂。
上周三,欧盟委员会对各成员国发出倡议,希望各国减少对能源的使用,尤其是在希望成员“自愿”地将天然气使用量减少15%,以应对俄罗斯可能的进一步能源“断供”。在制定这一计划的时候,欧盟应该就已经预料到这一要求成员国作出很大牺牲的计划不会轻易通过,现实也确实如此。据悉,欧盟27国中有12国对此计划表示明确反对,以法国、意大利、希腊、西班牙为代表的国家对此提出强烈异议,这些国家对欧盟委员会是否有资格施加强制性义务提出异议。这些国家的意思很明确,那就是“自愿”的倡议也许可以接受,但如果变成强制就不能接受了。说白了,“自愿”是没有强制效力的,因此也就可以随便应付,但如果真的有强制要求了,这些国家就受不了了。
其实,这也怪不得这些欧洲国家,欧盟委员会的计划一旦实施,将不可避免地打击欧洲各国的经济活动。如果说民用取暖还可以压缩一下,那么工业生产的能源需求则是没法压缩的,一旦压缩,就很容易对明年的经济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匈牙利、西班牙和德国这些国家对欧盟的倡议表达了明确的反对,匈牙利说得最明白,那就是如果按照欧盟委员会说的做,那么“匈牙利就没有电力了”。正因如此,欧盟委员会雄心勃勃的计划,在刚刚提出的时候就遭遇了困境,欧洲国家无法在欧盟的道德感召下,放弃现实中的能源供应,这就让欧盟处于一个两难境地,欧盟既要回应美国制裁俄罗斯的要求,却又无法割舍俄罗斯能源,现在欧盟可谓是进退两难。其实,欧洲落到今天这个尴尬境地,某种程度上说是咎由自取,中方在几个月前就给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
在今年3、4月份,中国便不断地呼吁俄乌冲突各相关方坐下来谈判,提醒各方制裁解决不了问题,不能以制裁和军事介入的方式火上浇油。而要本着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态度,关注相关方的合理安全诉求,建立一个全新的安全体系以解决乌克兰问题,并维持欧洲的长治久安。中方的意思翻译过来,其实就是欧洲和美国不能动辄挥舞制裁大棒,满足俄罗斯的合理安全诉求,并和俄罗斯达成一个合理的安全协议,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应有态度。然而,美国和欧洲对中国的呼吁置若罔闻,继续以制裁和军事介入为手段,拒绝和俄罗斯进行正面谈判与对话。可以说,乌克兰局势发展到今天的僵局,根源就在于西方和乌克兰固执己见,不愿意进行平等对话,如果西方和乌克兰态度不改,那么欧洲的安全和和平就难以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