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可偏偏我邻居老王不信这个邪。
他年年种菜,年年嚷嚷着收成不好,问他怎么种的,他一脸不屑:“啥肥不肥的,随便撒点,浇水也是,看着干了就浇呗!
”结果呢?
菜叶子发黄,长得瘦瘦弱弱,产量低得可怜。
你说,种菜施肥浇水,是不是真有讲究?
播种前:偷偷加点料!
老王种菜,图省事,直接把种子往土里一撒就完事。
我可不跟他学。
播种前,得先给土地“打个底子”。
我们这儿习惯起垄,把菜籽播在垄顶。
但在播种前,我会先在垄顶挖一条小沟,这叫“种沟”,专门用来施底肥的。
底肥可不能随便选。
我一般用鸡粪堆肥或者猪粪堆肥,这两种堆肥的营养成分高。
但要注意,底肥不能施太多,小半沟就够了。
施完肥后,再盖上3、4公分的泥土,把种子播下去。
这样做的好处是,种子既能接触到养分,又不会被肥料直接“烧”坏。
播种后:狂喝水!
种子播下去后,接下来就是浇水了。
老王经常抱怨说,种子撒下去好几天都不见动静。
其实,这很可能是因为浇水没浇透。
刚播下去的种子,覆盖的泥土比较松散,跟种子贴合得不紧密,不利于发芽。
只有把水浇透,让泥土和种子紧紧贴合在一起,种子才能快速从泥土中吸取到水分。
而且,浇透水还能避免因为暴晒导致土壤温度升高,加速种子发芽。
所以,播种后第一件事,就是给菜地来个“透心凉”。
出苗后:狂喝水!
当然,浇水可不是播种的时候浇透就完事了。
后续还得定期浇水,尤其是在种子出苗之前。
要知道,湿润的土壤能让蔬菜种子快速吸饱水,快速达到发芽的条件。
在种子出芽前,到菜苗长出真叶后,都需要坚持每天浇水,尤其是太阳比较烈的时候。
有条件的话,可以拉滴管,这样省时省力。
我以前也偷懒,想着偶尔浇一次就够了,结果出苗率不高,菜苗也长得慢。
后来坚持每天浇水,效果明显不一样。
出苗后:狠狠心!
等到蔬菜出苗,长出三四片真叶后,就到了“蹲苗”的关键时期了。
啥是“蹲苗”?
说白了就是控水,目的是促根,让根系生长得更粗壮。
老王经常问我:“刚出苗的菜,不是更应该多浇水吗?
怎么还要控水呢?
”我告诉他,这就是窍门所在。
在蔬菜幼苗长到三四片叶子的时候,只要土壤没有表现出干燥的情况,就别浇水,这个过程大概要持续10天到15天左右。
这段时间,蔬菜会努力往下扎根,寻找水源,根系自然就长得粗壮了。
四叶后:猛补营养!
等到蔬菜苗长出4片叶子的时候,就可以开始追肥了。
第一次追肥,我一般会用一些氮磷钾复合肥,再加入少许的尿素,有时候还会加入一些半干的堆肥,一起撒在两列菜苗之间。
要是比较闲的话,还会在两排之间钩出一条小沟,把肥料撒施在里面,再盖上泥土。
第一次追肥,也叫“促苗肥”,它不仅能促进蔬菜生长,还能促进根系生长。
因为根系具有趋肥趋水的特性,会不断往地下的肥料和侧方的肥料伸展。
后期的追肥就比较简单了,肥料也基本上用的氮磷钾复合肥混合尿素和堆肥,而且会根据蔬菜的生长情况来适当调整追肥频率。
比如,如果发现菜叶颜色发黄,长势缓慢,那就需要多施一些氮肥;如果发现蔬菜迟迟不开花结果,那就需要多施一些磷钾肥。
施肥浇水这事儿,看似简单,其实门道不少。
老王听了我的方法,半信半疑地试了试。
结果,那年的收成比往年好了不少,乐得他合不拢嘴。
其实,种菜跟做人一样,不能总是想走捷径,偷懒耍滑。
只有踏踏实实地付出,才能有所收获。
而施肥浇水,就是种菜过程中最基础、最重要的环节。
掌握了这5个步骤,你的菜园也能绿油油,收成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