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作家余华、苏童,《收获》主编程永新三位好友对谈在董宇辉“与辉同行”直播间进行。截至活动结束(当晚十点半),《收获》2024年全年订阅卖出了6.3万套,《收获2024长篇小说》季刊卖出1.2万套,成交金额超过1240万元。
这是继 1月23日,作家梁晓声和蔡崇达以及《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做客董宇辉直播间“与辉同行”,访谈期间直播带货销售额达1700万之后,有一家知名文学期刊试水“直播带货”。
提起《收获》杂志,在中国文学界也是大名鼎鼎,《收获》是创办于1957年7月的一份大型文学双月刊,创办人为巴金和靳以。《收获》创刊之初是中国作协的刊物,编辑部设在上海,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该杂志以刊登中长篇小说为主。上世纪60年代初,因国家遭受自然灾害,纸张供应困难曾停刊,又复刊,“文革”,再度停刊直到了1979年复刊,停刊时间累计长达15年。目前由上海是作家协会主管主办。老舍、柳青、王蒙、冯骥才、路遥、张贤亮、丛维熙、贾平凹等众多著名作家的代表作品都曾在《收获》首发,如《人到中年》、《大墙下的红玉兰》《人生》、《蹉跎岁月》等作品都产生了很大受影响,影响了几代作家和读者,作为新中国代表性文学期刊,被称为“中国当代文学的简写本”。
如今已不是文学期刊的黄金时代,面临着网络的冲击、数字阅读的兴起,还有娱乐方式的多样化,文学边缘化与文化断层的存在也给《收获》杂志的生存发展带来严峻考验。《收获》的发行量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最高曾达到100多万册,2013年已经骤降到了10万册左右,如今则已经不足10万册,尽管如此,而相对其他文学期刊而言,《收获》杂志这样的发行量则是较高的。
笔者曾收藏到一本《收获》杂志创刊号 ,1957年7月24日出版,封面由著名艺术家钱君匋设计,封面上边沿采用白色,中部采用是较大幅面的红色,封面中间白色“收获”两个大字,下面有“文学创作双月刊”黑色字,下边沿采用白色,其上有“创刊号”三字,封面大气端庄,给人以庄重古朴之感。《收获》发刊词中写到:“收获的诞生,体现了百花齐放的政策”,收获是一朵花,希望他成为一朵香花,有利于社会主义祖国,是人民的有益的精神食粮”《收获》创刊号刊登作品约70万字、320页,定价1元4角。
《收获》创刊号佳作云集,刊登有鲁迅先生未发表过的一篇重要文章《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老舍的三幕话剧剧本《茶馆》、柯灵的电影剧本《不夜城》、艾芜反映工业题材的长篇《百炼成钢》(连载)、康濯的长篇《水滴石穿》等。
目前在旧书市场上,《收获》杂志创刊号九品以上价格已达500到1000元左右,是不少报刊爱好者收藏的对象。
1964年1月,《收获》第一次复刊,巴金任主编,隶属归属中国作协上海分会。双月刊,176页,16开,约34万字。
1979年1月,《收获》第二次复刊,复刊后的《收获》,双月刊,256页,约45万字
《人民文学》、《收获》这样的知名文学期刊接连进入直播间,通过作家访谈、名人参与这种方式,谈文学、谈作家、谈生活这种方式推广的杂志,传播文化。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好的现象,在文学期刊日渐式微,号召力不再、影响力骤减的今天,如何让文学期刊回归大众,提升文学期刊的影响力的吸引力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新媒体和网络直播火热的今天,在打造高品质刊物,为读者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的同时,杂志顺应形势,在宣传推广上求新图变,增加曝光率,吸引和收获更多粉丝也有助于文学期刊早日走出困境。
当然对于《人民文学》《收获》这样历史悠久的知名刊物来说,是国内众多知名作家作品首发的首选刊物,也拥有一定的读者群体,关注度高,这是它们的优势,通过与网络名人的合作直播带货推广更容易成功,而对于缺乏知名度的期刊来说,就比较困难了。对于文学期刊来说核心竞争力还是刊物的质量,读者的口碑,市场竞争、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同样也适用于文学期刊发展,我国的文学期刊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大浪淘沙,也只要那些经得起历史和读者检验的文学期刊才能生命之树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