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都知道:
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
分为七大洲
而600多年前明代人心中的天下
又有多大呢?
一起来看
我国现存由中国人绘制的
尺寸最大的彩绘世界地图
有多大?
《大明混一图》成图于
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
所绘制的地理范围
东起日本
西达西欧
南至赤道附近
北及贝加尔湖一带

这幅地图详细描绘出
中国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地区
并标绘出印度洋及非洲等地轮廓
对非洲区域的绘制
比欧洲人早了100多年

4.56米×3.86米的它
虽不像现代地图一样精确
但呈现出了600多年前
中国人所认知的世界形象

是我国现存由中国人绘制的
时间最早、尺寸最大、保存最完好的
彩绘世界地图
对研究中国和世界历史
研究地理学、地图学有着重要意义
为何地名是满文?
《大明混一图》着重描绘了
明王朝各级治所、山脉、河流的
相对位置
标明镇寨堡驿、渠塘堰井
湖泊泽地、边地岛屿等
5000余处
而明代绘制的它
为何标的字是满文?

其实,图中地名及注记
在起初绘图时
都是用汉字记载的
到了清代康熙年间
才用满文的音译名签
将先前的汉文字覆盖
而后也就这样留存了下来
如何读图 还有好多细节!
光看字还不够
图里的风景也得细致地看
1、看山
图中山脉以工笔
青绿山水法描绘
山脉走向清晰
或峰或岭
各有其名
其中
大小雪山施以白色
意为终年积雪不消

△《大明混一图》中的长白山一带
2、看水
全图水道纵横
河道大多以墨绿铺色
细致地勾勒出
每条河流主干及其分支
较为特殊的河流
如黄河则以土黄色为基色

海水则以大小不同
细密规整的鱼鳞纹
精绘而成

这幅古代地图
真实地记录了历史
凝固了重要的历史瞬间
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基因


一本日历逛遍全国博物馆!
跟着央视新闻规划2025年文博之旅
请戳下方图片链接↓

监制丨唐怡 制片人丨毕磊 文案丨毛玥尹 视觉丨林琳 丁丽洁 技术丨蔡子旭 审校丨朱冬梅 统筹丨刘莹 田昊原 特别鸣谢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总台北京总站 中国文物报社 指导单位丨国家文物局
来源: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