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父母分开孩子就缺了爱?”
这句话像一把钥匙,打开了高梓淇和蔡琳离婚后的生活。
从曾经的跨国恋到如今的离异现状,他们的故事让人唏嘘,却也让人看到了一种别样的亲情力量。
2013年,高梓淇和蔡琳在《李家大院》的拍摄现场相识。
语言障碍并没有阻挡两颗心的靠近,翻译软件和眼神交流成了他们独特的恋爱方式。
高梓淇对蔡琳关怀备至,拍摄间隙总是举着手机和她聊天,屏幕里跳动的文字串起了他们的日常琐事。
生日时,高梓淇会精心准备惊喜,情人节更是浪漫时光的见证。
2014年,三里屯某家餐厅铺满玫瑰花瓣,高梓淇单膝跪地的画面被围观人群拍下,传遍网络。
婚礼在中韩两国各办一场,媒体头条连续半个月追踪报道这对明星的跨国姻缘。
婚后,他们的生活看似美满。
厨房里飘着互教方言的笑声,儿子“礼物”的诞生让这个家庭更加圆满。
,七年后的2020年,民政局收到了他们的离婚申请。
社交平台被离婚声明炸开锅,当年真人秀里互相喂饭的片段还在循环播放。
到底是什么蚕食了当初的心动?
高梓淇习惯把关心藏在玩笑里,蔡琳总在等直白的“我爱你”。
首尔胡同和北京四合院养出两种表达爱的方式,在婚姻里撞出淤青。
日常唠嗑时总卡壳,翻译软件时不时闹误会,说着说着就能把意思带偏。
虽然中韩两国同属亚洲文化圈,但传统节日怎么过、家庭观念啥样、待人接物那套讲究,压根儿不是一回事儿。
锅碗瓢盆叮当响的日常里,连挤牙膏从中间还是尾巴开始都能拌嘴。
孩子的教育问题更是让两人争执不休。
蔡琳坚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创造力,整天张罗着报美术班音乐课;高梓淇却念叨着不能输在起跑线,天天盯着孩子背九九乘法表写汉字。
一个要搞艺术启蒙,一个狠抓文化课,为着该先学钢琴还是先背古诗这事儿,两人吵了不知多少回。
日子久了,这些鸡毛蒜皮像是滚雪球,当初那份跨国姻缘的甜蜜劲儿早被磨得没影儿。
2020年,蔡琳带着幼子返回韩国,昔日甜蜜的跨国夫妻分道扬镳。
高梓淇陷入事业家庭双重打击的低谷,却从未停止对儿子的牵挂。
视频通话成为跨国父子日常,重要日子总能看见快递员带着精心准备的礼物叩响韩国住所的门铃,附带的祝福视频里藏着说不出口的思念。
挤出航班间隙的探访,深夜台灯下翻皱的韩语教材,这个中国父亲用笨拙的发音在电话里给孩子讲睡前故事。
每个单词都沾着跨越山海的体温,每句问候都藏着绕地球半圈的牵挂。
高梓淇总想着能用韩语和儿子聊聊天,听懂孩子那些藏在笑声背后的心事。
这份执念全来自当爹的放不下的牵挂,笨拙地守着父子间特有的默契,就盼着哪天能陪着孩子慢慢长大。
2024年元旦,高梓淇把工作全推了,特意飞去和儿子守岁。
饭桌上摆了满满一桌家乡菜,父子俩话说不利索,眼里藏不住的爱却浓得化不开。
蔡琳被高梓淇的坚持打动,开始教孩子学中文,送他去补习班,有空就握着孩子的手描红模子。
视频里那孩子口齿还生涩,学得倒认真,那句“爸爸我爱你”让高梓淇当场红了眼眶。
如今,高梓淇和蔡琳不再是夫妻了,但两人为了儿子各自努力改变,也重新找回了那份曾经被忽视的亲情和温暖。
他们用行动诠释着父母的责任与担当,为儿子的未来筑起了一座充满爱的城堡。
离了婚隔着国界,高梓淇硬是跨过山海给儿子撑起温暖天空。
谁说父母分开孩子就缺了爱?
看这位父亲学韩语、常跑韩国看孩子,当妈的教儿子中文,这对前任夫妻用行动证明血缘斩不断。
高梓淇三天两头往韩国飞,韩语说得磕磕绊绊也要跟儿子聊天;蔡琳守着孩子教中文认汉字,生怕断了文化根。
两口子虽然不过日子了,但给孩子当爹妈这件事谁都没撂挑子。
即使婚姻已经走向散场,但是父母的爱不该断。
跨国婚姻不容易,能走到一块是缘分,散了也别让孩子跟着遭罪。
离异家庭的孩子照样能乐呵呵长大,只要爹妈不偷懒,把双份的爱续上,让孩子走到哪儿都知道背后有座靠山。
小李飞刀
各打各的针[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