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世家赞》中“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止”字怎么解?

军宸古文观 2024-08-09 22:38:55

前日立秋。秋已立,天仍热。

今日继续读书,写篇短文。

读《孔子世家赞》,读到----

原文: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对于“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这个八个字,自古以来就争议不断。

主要有两种意见:

1、止,句末语助,犹“矣”,则原句为“高山仰矣,景行行矣”。

2、止,犹“之”,则原句为“高山仰之,景行行之”。

我倾向于把“止”训为“之”,理由如下:

1、郑玄把这两句注为:“古人有高德者则慕仰之,有明行者则而行之。”其中,“而”字应作助动词“能够”解。

显然,大经学家郑玄是认为“止”为“之”的。

2、金文的“之”和“止”字,形状上非常相似,把“之”误为“止”,很正常。

上图为金文“之”字

上图为金文“止”字

3、宋本《史记孔子世家赞》引《诗》曰“高山仰止,景行行之。”《史记三王世家》则作“高山仰之,景行乡之。”由此可知“止”与“之”古通用。

如果不添字译,我们可以----

原文: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试译:太史公道:《诗经》上有这样的话:“高山(则)仰慕它,大道(则)循行它。”虽然不能达到,但内心向往它。

以上。

0 阅读:0

军宸古文观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