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出身贫寒却凭着顽强拼搏成就了今天的农家姑娘,她会是谁?一个被称为"铁姑娘"却又在改革开放时代化身"领路人"的女性,她又将如何带领乡亲们走上小康之路?看完她的神奇人生经历,相信你一定会像我们一样,深有感触...
红手印与铁姑娘的崭露头角1947年,一个名叫郭凤莲的女孩出生在山西大寨村一个赤贫的农民家庭。三岁时她就失去了母亲,便被姥姥拉扯大。从小就吃尽了人生的辛酸,让她的个性格外坚韧。
1963年8月,大寨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洪灾。16岁的郭凤莲看着家园被洪水吞没,血气方刚的她挺身而出,加入了"铁姑娘队"抗御洪灾。
"那时分内急着把房屋和庄稼抢救出来,我们跟大人们并肩作战,用双手苦干、出力气...",60多年过去了,郭凤莲依然记忆犹新,"我们女孩们的手掌上全是血印子,村里人就称我们为'红手印'。"
正是凭着过人的勇气和顽强意志,郭凤莲和"铁姑娘"们用实际行动让大人们重视起来,也由此得到了"铁姑娘"的称号。一位网友戏谑地说:"这就是咱们郭凤莲第一次在大寨人面前'放了把闪光弹'啊!"
一手缔造"农业学大寨"的神话60年代中期,大寨村以"以工补农、以备实边"的模式,成为了全国学习的典范,受到了毛主席的亲自嘉奖和号召:"农业要学大寨!"
年轻的郭凤莲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大寨村党支部的新任书记,她矮个子精神头儿,带领大伙儿继续在土地上创造奇迹。
"咱们要继承延安时期的那种拼劲儿,用智慧和汗水把大寨建成富足的社会主义新村!"是郭凤莲在那个时候常常挂在嘴边的话语。
大寨人民群策群力,修梯田防洪、开荒种地、自力更生,一砖一瓦地将贫瘠的土地变成了绿色的家园。一位数据显示,在那个时期,大寨村的粮食产量由亩产237斤飙升到了774斤,增长了近3倍。
"虽说大家条件艰苦,但是只要有党的领导和群众的拼劲儿在,大寨就永远在路上!"一位老支书回忆说,"郭凤莲同志就像个小棍槌,带头上 Working,我们都被她给感动和带动了。"那个年代,大寨人民用智慧和汗水缔造了一个"农业学大寨"的奇迹。
第三部分 敢为人先推进改革 带领乡亲走向小康进入80年代,郭凤莲主动放下手中的权力,专心向书本学习新知识。
"当时我就意识到,要想让大寨走向繁荣,农业已经不够了,必须推进改革开放,发展多种经营"。她回忆说,很快便辞去了党支部书记的职务,成为晋中果树研究所的副所长,开始了学习之路。
90年代初,郭凤莲重新回到大寨,再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这一次,她立志要通过改革创新,让大寨村真正走上小康之路。
回到大寨后,郭凤莲果断放手,大胆尝试多种经营模式。
"当时很多村民对发展新产业还存在顾虑,我以身作则地带头尝试,让大伙看到成功的希望。"郭凤莲说。
她先是利用大寨得天独厚的山泉水资源,建设了一家小型食品加工厂;然后看准服装加工的市场潜力,又主导成立了一家服装厂;接着着手打造乡村民宿和农家乐...
一个个小作坊、车间拔地而起,逐步形成了多种经营的新格局。大寨村也由此初步迈出了农业单一经济的局限。
数据显示,到2007年,大寨村集体经济总收入已达1.2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超过8000元。
"当时我们都有点受宠若惊,一下子就从穷日子摆脱出来了!"一位大寨村民直言不讳地说,"要不是郭书记拼命推广新经济模式,我们还在那儿种地,怎么会有今天?"
永不止步的"领路人"谁也难以想象,一个从小就生活在贫瘠环境的农家女,能有如此过人的意志力和远见卓识,几经蜕变,最终成为乡村振兴的"领路人"。
改ge开放40年来,郭凤莲时刻站在大寨发展的最前沿。
她身先士卒,推动了村级集体经济的不断腾飞,到2020年集体经济总产值已达2.6亿元;她引导村民面向市场经济,农民人均纯收入更是突破2.4万元大关。
如今76高龄的她,依然奔波在为乡亲们谋发展的道路上。2023年,郭凤莲再一次高票当选为村民代表,她满怀热情地说:"我这把老骨头还是能给大家做点贡献的,大寨的明天我们一定要努力去开拓!"
面对新时代农村发展的新机遇新挑战,郭凤莲有自己的一番独到体会:"当年我们是从贫困出发,如今我们是从小康出发,只要坚持不放弃、发扬顽强拼搏的大寨精神,就一定能行稳致远,让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广!"
有网友评价说:"郭凤莲同志就是咱们新时代乡村女性的杰出代表,用一生书写了共产党为人民服务、不忘初心的精神正文。"
"是啊,能在家乡大放异彩,是件多么自豪的事儿!不过看看她从'铁姑娘'到如今的'领路人',一路走来付出有多少艰辛,同时又影响和带动了多少人。"另一网友由衷地说。
结语:
一个普通的农家女,能凭着什么坚持走过40年?是对土地的热爱,是对人民的赤诚,更是来自乡亲们的厚望与支持。正如当年的"铁姑娘"一样,郭凤莲用顽强和智慧托起了大寨明天的太阳;而她由"铁姑娘"到"领路人"的甜蜜蜕变,也必将激励更多人为实现乡村振兴的夙愿而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