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4日清明,老人说上坟注意“四不烧”,四不烧指啥?老传统不要忘。
“焚香烧纸祭亡魂,青烟袅袅哀思深”。随着3月中旬的到来,清明节也就临近了。据了解,今年清明节出现在公历4月4日,农历的三月初七,距今只剩20天。清明节起源于农耕文明的自然节气,标志着气候回暖、万物复苏,象征着新一年的生机与希望。
此外,清明节还是民间百姓上坟扫墓、祭拜祖先的日子。这天人们往往会去坟地为先人上坟,以表达对先人的追思与敬仰,同时享受春天的美好时光。
而说到清明上坟祭祖,就不得不说一下这天上坟的流程了。

据民间记载,清明节上坟扫墓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的“墓祭”之礼,到了唐玄宗时期,扫墓被列为“五礼”之一,后逐渐被民间百姓所重视。而清明上坟的流程主要涉及5点,具体如下:
清理墓地:抵达墓地后,首先清理坟墓周围的杂草,确保墓地整洁。可以使用镰刀、锄头等工具清理坟头和周围的杂物。
摆放供品:在墓前摆放供品,通常包括水果、糕点、鲜花、酒水等。供品的数量通常是双数,避免使用梨、栗子、柿子等。
上香:点燃香烛,在坟前礼拜上香,心中默祷祖先能体谅后代的孝心。
焚烧纸钱:将纸钱等祭祀用品焚化,以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和敬意。焚化时需注意火源安全,确保纸钱完全烧透。
叩首放鞭:纸钱烧完后,进行叩首礼,最后可以燃放鞭炮,象征着红红火火,希望家族未来兴旺。

对于清明上坟来说,最主要的一步就是焚烧纸钱、供品了。因为只有焚烧这些东西,才意味着先人能够得到。而有些人为了表达对先人的哀思,往往会在这天烧很多东西,这在古人眼里就是犯忌讳的,尤其是有四种东西不能烧,俗称“四不烧”,具体指啥?来看看吧。
其一,不烧衣物:我们都知道,在民间往往讲究逝者的衣物要在五七前烧完,否则可能让去世之人不安宁,因此清明上坟之时,就不再需要焚烧衣物了,如果再去烧衣物,就会对先人不敬。而且现代衣物很多含有化工物质,焚烧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甚至引发火灾,所以不建议这天焚烧衣物。
其二,不烧照片:烧照片被认为是对先人的不敬。因为照片是人们留在世间上的印记,代表着对先人的记忆和思念,如果烧掉照片意味着抹除这些记忆,可能会让先人在另一个世界感到被遗忘或不被重视。而且按照风水学的说法,这天烧照片可能会对家庭的运势造成影响,甚至影响到子孙的前程。

其三,不烧二次纸:民间一直有“一坟不烧二纸”的说法,意思是说在祭拜同一座坟墓时,不能分两次烧纸钱,而应该一次性完成。这是尊重先人的一种表现,也体现了家族的团结和凝聚力。所以,不能接连烧两次。
其四,不烧晚纸:民间讲究“左五右六”,意思是上坟时间最好在早上的5、6点钟,即使早上不能去,也要保证在下午3点之前完成上坟。而下午5点以后烧纸被认为不吉利,可能会影响家人的健康和运势。因此,建议的大家尽量在上午完成烧纸仪式,这不仅是对先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健康的重视。

看得出,清明上坟在民间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习俗,而且都有很多的讲究和忌讳,需要引起大家注意。
总之,清明节将至,希望大家都能按照传统行事,不忘老传统,让清明节的习俗得到传承。虽然这些说法不具有科学性,但是也都是古人留下的习俗,值得大家学习和了解。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跟大家说的关于清明节上坟的“四不烧”问题了。话说,你准备好清明上坟了吗?你们那边有这些讲究吗?可以留言、评论,跟大家说说你们那边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