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年底了,美国媒体又搞了个大新闻——公然炮轰商业巨头马斯克,一口咬定他 “帮助中国对付美国”。
事情的起因,还要从美国国会的一项支出法案说起。
最初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的那份长达1500多页的支出法案,暗藏针对中国的 “撒手锏”——其中包含限制美国在半导体、人工智能等关键领域对中国投资的条款。
这无疑是美国一贯遏制中国发展战略的又一次 “出招”。
然而,该法案的推进却遭遇了马斯克这个 “程咬金”。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公开反对该法案,毫不客气地指出其存在 “过度支出” 等问题,甚至放言任何支持该法案的国会议员都应该下台。
在马斯克的强烈反对及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最终精简版支出法案中,那些针对中国的限制投资条款被悄然删除。
这一结果让美国部分势力坐不住了,有美媒,如《华盛顿邮报》率先发难,指责马斯克为了自身在中国的商业利益,不惜 “背叛美国”,帮助中国对付美国。毕竟,马斯克与中国的商业联系紧密,特斯拉的上海超级工厂是其全球产能的关键支撑,为其带来丰厚利润,
此外,他旗下企业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等也有合作项目,中国市场对马斯克商业版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马斯克对此回应称,他的目标是推动全球经济发展,无意参与政治博弈。
其实,单纯从商业角度分析,马斯克的反对行为自然有其合理性。
以特斯拉为例,中国完善的制造业供应链、庞大消费市场以及积极的新能源政策,为特斯拉发展提供了绝佳环境。若美国限制对中国相关领域投资,特斯拉在中国的发展必将受阻,进而影响其全球业务布局和盈利能力。
与此同时,半导体、人工智能等领域全球产业链深度融合,美国企业在这些领域与中国合作广泛,限制投资无异于破坏全球产业链稳定,最终损害的还是美国企业自身利益。
不过,美媒炮轰马斯克,绝非简单的 “商业利益纠葛”,背后或许有着复杂的政治博弈。
第一,民主党内部部分势力或许试图通过指责马斯克转移视线。该支出法案在国会的波折,暴露出民主党在政策制定和推动过程中的困境。将矛头指向马斯克,宣称他为在中国赚钱而出卖美国利益,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民主党面临的内部压力和外界质疑。
第二,这倒也算是美国两党日常政治斗争的体现了。而特朗普公开表态支持马斯克,无疑使这一事件染上浓厚政治色彩。民主党试图通过批评马斯克动摇特朗普的支持基础,毕竟马斯克在科技领域影响力巨大,拥有众多拥趸。将马斯克描绘成 “背叛美国利益” 的形象,或许能在选民中引发对特朗普阵营的负面看法。
此外,美国长期奉行遏制中国战略,任何可能影响这一战略推进的因素都被视为 “眼中钉”。马斯克的行为打乱了美国部分势力精心策划的对华限制步骤,美媒的指责也是对其他试图突破遏制框架的企业和个人的一种警告。
不过,明眼人都能看出,美媒炮轰马斯克,看似在维护美国 “国家利益”,实则是在“损人不利己”。
因为这种行为无疑暴露了美国狭隘的政治心态。美国长期宣扬自由市场经济和开放投资环境,但如今却因政治目的随意限制企业正常商业活动,这种表里不一的做法,很可能让全球投资者对美国市场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产生怀疑。
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企业会认识到,美国所谓的 “规则” 不过是为其政治利益服务的工具,从而降低对美国的信任度。
此外,美媒对马斯克的指责,还可能引发美国国内企业界的恐慌。众多在美国有业务布局或与中国有合作的企业,担心自己成为下一个被指责的对象,从而在商业决策上畏缩不前。这或将抑制美国企业的创新活力和国际竞争力。
此外,这一事件也为中美关系敲响了警钟。
中美作为全球最重要的两个经济体,合则两利,斗则俱伤。美国一些政客和媒体为了短期政治利益,不断制造摩擦和对立,这种做法不仅损害了中美两国的共同利益,也给全球经济和科技发展带来了不确定性。
美国,或者说某些美国势力,是时候摒弃零和博弈思维,认识到中美合作的巨大潜力和必要性了。美国企业界有识之士如马斯克,已经看到了中美合作的重要性,美国政府和媒体应顺应潮流,推动中美关系重回健康稳定发展的轨道。
否则,一味地遏制和对抗,只会让美国在“损人不利己”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失去全球经济和科技竞争的优势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