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一个叫孟鹤群的京剧演员跟随戏班来到天津表演。
天津是当时行业公认最难演的码头,这里的观众鉴戏的水平是出了名的高,因此孟鹤群格外地看重这场演出。刚开场,一切都很顺利,发挥稳定、观众捧场,可是演到打戏的时候出问题了。孟鹤群突然感觉一阵眩晕,眼前一黑,倒在了台上。
观众一阵哗然,看着孟鹤群被人搀扶着下台了。
如此重要的场合他自己竟然掉链子,孟鹤群惭愧之余又心有不甘,表示要要重新上台,嘴里还嚷嚷着:“不能晾着观众!”
这时,一个小女孩来到孟鹤群跟前说:“爹,您身体不好,先歇一会吧,我去给观众唱一段。”
说完,不等旁人反应就直接就上台了。
小女孩只有七八岁的样子,可台风却相当的稳,像是见过大世面的,先不慌不忙地跟观众到了歉,又清唱起了《捉放曹》:“听他言,吓得我心惊胆战......”
顿时就掌声如雷,观众都被小女孩魄力所折服。
这个小女孩正是孟小冬,京剧史上的女须生第一人,戏迷们称她为“冬皇”。
1
孟小冬本名令辉,乳名若兰,从艺后取艺名筱冬,后来又改为小冬,原因是她出生于1902年12月9日,是冬天。孟小冬的爷爷、叔伯们和爸爸孟鹤群都是唱京剧的,在这样一个梨园世家中长大,自然受到了不少熏陶,她对京剧有着浓厚的兴趣,且显现出了过人的天分。
京剧演员哪里有演出就要去哪里,孟小冬从小就跟着孟鹤群走南闯北,虽然奔波辛苦些,但是父亲的收入不错,所以她的童年生活还算滋润。直到7岁那年,孟鹤群中风发作,由于抢救及时倒也没有什么大碍,只是身体大不如从前再也唱不了拿手的武戏,家里的收支因此巨减。
这时,作为长女的孟小冬接起了父亲的衣钵,正式拜入姨夫仇月祥的门下学戏,并签了八年的卖身契。
手艺这事一向精于勤
,喊嗓、练身段、背戏词诸如此类的基本功孟小冬是日复一日的苦练,从来不曾松懈过,所以进步非常神速。
努力就会有机会
,很快孟小冬迎来了人生中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登台演出。
新声乍试,便让四座皆惊,孟小冬在上海戏界一炮打响,接着又开始辗转于中国各大城市甚至出国演出,积攒了不少的人气。
京剧最繁盛的地方当属北京,那里几乎聚集了大部分的京剧名家。
孟小冬非燕雀之辈,有着鸿鹄大志
,自然也希望能去北京拼一拼,她边增强实力边等着,等着一个适当的机会。
1925年,孟小冬终于凭借着一出《四郎探母》打开了在北京的演艺之路。
要在众星云集的京城梨园冒头不容易啊,可孟小冬做到了,当很多外来名角都铩羽而归的时候,唯有她成了一名红角儿。
那时,北京有一位著名的剧评人,叫做“燕京散人”,他对于孟小冬的唱腔非常的赞赏,评论说:
孟小冬天生一副好嗓子,其最难得的是没有雌音,这在千千万万人里是难得一见的,在女须生地界,不敢说后无来者,但绝对是前无古人的。
命运到底没有辜负真正努力的人。
2
孟小冬在北京走红时不过17岁,花一般的年纪,她结识了生命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男人,这个男人叫梅兰芳。
那是1925年的8月,北京点灯公司的总办为了帮母亲庆祝80岁的大寿,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堂会,邀请梅兰芳来表演《四郎探母》,和梅兰芳搭戏的是余叔岩。
梅兰芳的名气比余叔岩大,虽然演的戏份不是最重的,但是出场费却是最高的,由于不满意这样的分配,余叔岩故意在演出前一周,以病为由通知主人家说不能出演。
余叔岩倒也不是真心要罢演,就是想让主人家给自己提出场费,结果主人家却没有多想一根筋以为他真是因病不能出演,十分焦急地到处寻找名角顶替他的位置。
这时,有人推荐了孟小冬。
当天,孟小冬就被请去试戏,在中国银行总裁冯耿光家中与梅兰芳见了面。
其实,这并不是梅孟第一次见面。前不久,两人曾在某回演出的后台遇见过,孟小冬虽然是个名角,但梅兰芳可是大师级的人物,所以她当时也只是恭恭敬敬向他打了招呼,不敢多说话。
如今是第二次见面,为了表示对梅兰芳的敬仰之情,孟小冬张口就叫了一句“梅大爷”。
这一声“梅大爷”惹得在场的人捧腹大笑,他们起哄着让孟小冬改口“梅大哥”,最终在冯耿光的建议下,孟小冬称呼梅兰芳为“梅先生”。
小插曲之后,梅孟二人开始试戏,由于身为男性的梅兰芳演的是女人,身为女性的孟小冬演的是女人,大家对于这个组合相当的期待。
孟小冬没让大家失望,在梅兰芳面前丝毫不露怯,有人甚至说她以后会超越余叔岩。
8月23日,正式开演。观众们看惯了男人和男人同台或者女人和女人同台,第一次看见男女搭配,而且还是性别颠倒,不禁觉得耳目一新,加上梅孟二人默契十足,因此演出格外成功。
这次合作,梅兰芳对孟小冬有了很好的印象,眼前的年轻女孩不仅实力硬,而且灵气十足,以后只要演《四郎探母》,他都会邀请孟小冬做自己的搭档。
两人间的接触越来越频繁,渐渐地也就从互相欣赏到互生爱意了。
3
首先发现梅孟爱情端倪并开启的不是两个当事人,而是梅兰芳周围的梅党("梅党"是梅兰芳先生周围的超级粉丝、智囊团等统称。)。
梅孟二人经常在戏台上扮演夫妻,情意切切,梅党中有人就提议了“何不撮合他们,让他们成了真夫妻。”
其他“梅党”一听,觉得这个提议甚妙啊,台下的丈夫是台上的妻子,台下的妻子是台上的丈夫,简直太有趣了。
事实上,撮合梅孟并不容易,倒不是两人互相无好感,而是因为梅兰芳已有老婆了,还不止一个,是两个。
梅兰芳在父母双亡后就过继给了伯父梅田雨,梅田雨家没有男丁,十分着急抱孙子,所以梅兰芳16岁时就娶了第一任妻子王明华。
王明华个传统女子,既贤惠又能干,每次梅兰芳有演出她都会陪伴在左右并且亲自帮他梳头,夫妻俩的感情非常好。
为了全身心支持丈夫的事业,王明华在儿女双全后选择做了绝育手术,但这个决定成了她一生的恨,她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两个孩子会相继夭折,而她再也没有做母亲的资格了。
丧子之痛使得王明华一蹶不振,可命运偏偏要给这个苦命的女人雪上加霜——她又患上了结核病。
结核病在现在不过是挂挂水就能好的病,可在那个年代却无药可医。
眼见儿媳不能生育又命不久矣,一心只想延续香火的梅田雨夫妇逼着梅兰芳再娶一房。
梅兰芳的第二任妻子叫福芝芳,也是个小有名气的角儿。
婚后,福芝芳主动放弃了唱戏,专心在家做起了贤妻良母,辅佐梅兰芳的事业。
福芝芳的性子很强,经常和“梅党”们闹不愉快,这也是梅党们极力撮合梅孟的原因,他们想借孟小冬来打击福芝芳。
可是,孟小冬在京城梨园名堂响当当,怎么能甘心做别人的妾呢?
不,她的强大的自尊心第一个反对。
4
孟鹤群也不同意女儿当妾,当梅党上门提亲,孟鹤堂毫不犹豫就给拒绝了。
梅党早就意料到孟父的态度并有所准备,当即辩解说,王夫人病重,一直在天津疗养,梅兰芳实际只有一房夫人,孟小冬嫁过去也不是做妾,而是两头大。
所谓的“两头大”就是平妻,两个妻子各居一方,互不打扰。这个承诺很快把孟鹤群给说服,可仇月祥又不答应了。
仇月祥是孟小冬的师父,孟小冬拜师时是签了卖身契的,想嫁人就得先解约,而解约是要解约费的。
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算问题,梅孟的粉丝那么多,有钱的一大把,冯耿光就主动拿出了3000块钱帮孟小冬把卖身契买回来了。
一切障碍都扫光了。
1927年春,梅孟二人在冯公馆举行了婚礼,婚礼从简,既没有大操大办也没有公告天下。
婚姻生活远远没有孟小冬想象中的美好,梅兰芳虽然很疼她、很宠她,但他始终是一个很传统的男人,主张“男主外、女主内”的老一套,他不允许妻子再到戏台上抛头露面。
迫于无奈,孟小冬只好放弃热爱的事业,安分地当起了梅太太。
当梅太太期间,孟小冬发现无论是梅兰芳还是梅兰芳身边的朋友,他们一个个都是文化修养极高的人,写诗作画都信手拈来。而孟小冬自幼学戏,每天不是练功就是演出,根本没有受过什么系统的文化教育,相比之下,她不由得觉得自己有点“难登大雅之堂”。
反正不唱戏了,闲着也是闲着,干脆把不知如何挥霍的时间拿来读书学习算了。
孟小冬把想要读书学习的想法告诉了梅兰芳,梅兰芳表示很赞同,不但收拾出了一间书房还为孟小冬请了一位国学老师。
孟小冬跟着国文老师练习写字、绘画,生活是充实了些,可她始终想念登台唱戏的感觉,每到失落的时候,她就安慰自己:
人生就是这样,有得到就有失去。
只是,得到与失去的孰轻孰重呢?她还不能衡量。
5
京剧也有所谓的“粉圈”,粉圈中盛行一种“捧角”的风气,捧角者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死忠粉。
孟小冬的死忠粉就不少,其中有一个特别癫狂的叫李志刚,此人一直把孟小冬视为女神并对着她想入非非。
女神突然销声匿迹了,李志刚急得四处打听了,没过多久他就打听到孟小冬是和梅兰芳结婚了,瞬间就自行脑补了一出被横刀夺爱的大戏。
夺妻之仇不同戴天,昏了头的李志刚跑到了梅家欲刺杀梅兰芳,结果反被警察击毙了。
这样的感情纠葛一向是大众喜闻乐见的,很快就有多家媒体将此事大肆渲染以博取眼球,梅兰芳被推向了风口浪尖,梅党因此对孟小冬有了怪责的情绪,纷纷倒戈向福芝芳。
梅兰芳大概也是怨孟小冬的,他渐渐疏远孟小冬,遇上什么活动反而带着福芝芳。
报纸上多次出现了梅兰芳携福芝芳同行的相片,孟小冬每看一次心就不由得狠狠地抽一下,此时此刻,她终于尝到了和人共享丈夫的苦楚,那种时时刻刻等待丈夫“光临”的感觉太卑微了。
一方面是梅兰芳的刻意冷落,一方面又有福芝芳的嚣张挑衅。
梅兰芳的伯母去世时,孟小冬穿了一身的素服来到梅宅尽孝,结果却被福芝芳派人拦在了门口。
关于此事,梅兰芳采取了默许的态度。
连给婆家长辈磕头的资格都没有,这身份这地位不言而喻了吧。
孟小冬幡然醒悟——
什么两头大都是哄她结婚的鬼话,一旦结婚的目的达到,她到底还是妾。
原来这场婚姻里,她得到的远远不足以弥补她失去的。
孟小冬心寒了,决定走出梅兰芳的生活,走出妻妾的斗争中,回归自我。
1930年,孟小冬将一篇名为《孟小冬紧要启事》的分手声明在天津《大公报》头版连刊三天:
经人介绍,与梅兰芳结婚。冬当时年岁幼稚,世故不熟,一切皆听介绍人主持。名定兼祧,尽人皆知。乃兰芳含糊其事,于祧母去世之日,不能实践前言,致名分顿失保障。虽经友人劝导,本人辩论,兰芳概置不理,足见毫无情义可言。冬自叹身世苦恼,复遭打击,遂毅然与兰芳脱离家庭关系。是我负人,抑人负我,世间自有公论,不待冬之赘言。
一句“是我负人,抑人负我,世间自有公论”,是傲气,也是怨气。
6
孟小冬在最当红也是最好的年纪嫁给了梅兰芳,她曾经不惜以事业换取爱情,最后却发现一切不过水中捞月罢了。
男人和女人的关系究竟如何最好?
我私以为:
不是女人成全男人,也不是男人成全女人,而应该是男女间互相成全。
说到底,爱情不该是用任何东西去换取。
注:图片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