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虽然名头很响,给人一种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体面之感,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央企都能给予员工高薪酬、好待遇。同为央企,不同的是行业,不同的层级,相同职级的员工之间的薪酬差异能达到10倍都不止。
在某些垄断性央企,员工的平均年薪可能都有40-50万元,而在那些竞争性央企,员工的平均年薪可能10万元都不到。比如副部级汽车央企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根据其官网公布的2023年度员工工资总额信息,计算得出员工的平均税前年薪仅8万余元,尚不及武汉市2023年平均工资的70%。

在没有这些公开的信息的情况下,如何了解某一家央企的薪酬水平?其实方法很简单,别的都可以不用去了解,只需要看一看它的招聘门槛就可以管中规豹了。
一家央企如果招聘门槛很高,比如只招聘华五院校毕业生、C9院校毕业生,或者只面向特定的985/211院校招聘,那么这家央企的薪酬待遇铁定差不了。并且招聘门槛越高,要求越多,对应的薪酬就越高,福利也就越多。

以全球最大的水电运营商副部级能源央企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为例,其每年的基石计划只面向清华、北大、人大、复旦、上交、浙大这六所国内最顶级的大学,以及全球排名前十的境外高校招聘。相应的,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的薪酬待遇也是我国六大发电集团中最好的,总部机关、下属上市公司长江电力税前年薪在50万元以上的比比皆是。

再看看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O一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十四研究所这些军工科研院所,以及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这些央企设计研究院,无一例外,基本上都是只招收一部分强势985工科院校的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而这些央企的正式员工税前年薪超过60万元也是稀松平常。

反观那些处于充分竞争领域的央企,依旧还是以副部级汽车央企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为例,其位于十堰的绝大多数专业厂,现在能招到的应届毕业生或者成品人才,基本上都是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河南科技大学、兰州理工大学等二本院校为主,每年能招录到985院校毕业生都是凤毛麟角。反观二三十年前,即使是通用铸锻厂、设备制造厂、冲模厂这些给主机厂配套的后方厂,每年也能招到很多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传统985/211工科名校毕业生。

导致招聘门槛发生如此之大的变化的原因就是薪酬待遇的大幅下降。二三十年前的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无论是东风商用车、神龙汽车、轻型商用车这些前方的主机厂,还是那些装备制造、零部件配套的后方厂,员工的薪酬待遇都是远高于当地平均水平的,一人上班就能养活一大家人,而且还是非常滋润的日子。

想进入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成为这家央企一员的人多了,招聘门槛自然也就水涨船高。现如今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大部分分子公司、专业厂的基层员工月薪也就五六千,甚至更低。这样的薪酬水平如何能够获得名校毕业生的青睐?所以判断某一家央企的薪酬待遇如何,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看它的招聘门槛,就是这么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