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养老金双轨制历经十年改革,今年10月最终实行单轨制。从十年过渡期养老金的安排情况分析,多数人认为体制内的占了便宜。很多人非常关心单轨制到底会给普通人带来什么样实质性的影响。《社会保险法》没有规定缴纳和领取标准,单轨制实行意味着:基本养老保险费征缴和养老金的领取标准统一。
退休单轨制实行的目的
一、体制内退休人员并没有占到便宜今年3月21日,我从体制内退休了。体制内退休人员并没有占到便宜的结论,多数人可能有不同的意见。倘若网络服务平台能将本文公之于众,请网友们阅读完本节后再予以评价:
我1986年毕业分配到体制内工作,同时毕业的共有四人,另外两人因体制内没有编制分配到其他单位。分配时月标准工资56元,就标准工资而言,稍高于企业职工。在2000年前,体制内调整工资,体制外(主体指国有企业)也调整工资。体制内、外退休标准统一,即,以本人退休时的工资与工作年限确定。因此,2000年前,体制内外的干部、职工退休金大致相当。
大约2000年后,体制内干部的工资正常调整,但职工,特别是企业职工工资却不能按正常标准调整。与此同时,体制内与领导关系密切岗位的工人,如,领导驾驶员等转为附属编制,与干部工资同时调整。因企业职工工资没有调整,以本人退休时的工资与工作年限确定退休金,体制外职工退休费的明显减少。
正常调整制度是《劳动法》第四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普惠制,即,工资水平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普通职工不享受“普惠制”式的工资调整制度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学者,或者专家不能体系解释《劳动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用人单位……,依法自主确定本单位的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并认为本条规定独立于正常调整制度之外,体制内调整工资,体制外可以不调整。另一方面,社会资本过度炒作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多数职工认为用人单位支付的工资符合《劳动法》第四十八条的规定即为合法。上述两方面的原因,致使改革发展的成果,即,因物价因素调整工资的利益流入资本家的“腰包”。
我国工资调整是普惠制
我在体制内服务了三十八年,并早已取得司法考试资格。退休前的稳定性的工资收入约二万六千元,扣除税收、养老保险费用等费用后实发工资不到二万元。倘若按老人老办法退休,我的退休金应当多少呢?目前,省统筹部门仍未为了核算。没有核算的主要原因主要可能在于:体制内的人早已超编,如,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
二、退休双轨制的含义2024年10月前实行的双轨制,是指以省级为单位的统筹退休制度。由于是省统筹,不少地方突破公务人员的数额编制,体制内的人员超编。例如,不少街道办事处,经省级考核后直接转编等。再如,行政机关的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设立时确定,不少地方机关的领导职数屡屡突破。
超编人员的工资、退休待遇不能纳入财政预算,不少地方就寻求预算外收入。如,拆迁不按规定补偿等。拆迁安置也成为不少地方政府的经常性的重要工作,房地产即使供大于求,但不少地方政府仍要求地产商不得降价。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国家需要通过退休单轨制解决,全国统筹使超编人员无处藏身,如,人员编制的核算严格按国家规定的数额执行。
三、退休单轨制的含义退休单轨制,是指基本养老保险费征缴和养老金的领取标准统一。就基本养老保险费征缴统一而言,根据2018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从2019年1月1日起,各种社会保险费交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以工资标准,或者劳务报酬所得为征收对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能少缴,如,建筑工程、网络服务等行业的收益均包含劳动报酬。
基本养老保险费征缴统一
就养老金的领取标准统一而言,因养老金的来源通过税收稳定增加,《社会保险法》没有规定领取标准,国家可以根据缴费年限实行统一的标准。同时,因体制内的编制外的数额得到遏制,或者被禁止,国家可以统一体制内外的标准安排退休待遇,并保持合理差距,如,规定最高退休金最多不得高于平等退休金三倍等。
国家也可以完全均等化对基本养老金作出统一规定,差距在于职业年金,或者企业年金。基本养老均等化有利于促进规模农业生产,如,农民退休使农业人口不断减少。当农业人口占到全国人口总数的10%~5%时,我国可能真正进入富裕,或者发达国家的行列。党的领导和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征,如,没有党的领导,《民法典》可能不能颁布。其中,特别法人就是共同富裕的条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