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四夫人姚玉兰有多美?32岁面容和善知性优雅,一脸旺夫福相

叨叨小科天下事 2025-01-24 22:48:34
文/历史勘探社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在民国那段风云变幻的历史时期,上海这座繁华的大都市汇聚了无数的势力与风云人物,而杜月笙无疑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名字之一。

他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水果小贩,摇身一变成为上海滩的黑帮教父,其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生活中总是围绕着权势与金钱,但在这光鲜的背后,他还有着五位夫人的陪伴。

杜月笙家境贫寒,从小就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他十四岁那年便离开家乡,来到繁华的上海滩谋生。

初到上海的杜月笙,由于没有一技之长,只能做些零工来维持生计,他先后当过学徒、店员,甚至还在码头当过搬运工,但是这些工作都无法满足他对生活的渴望。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他结识了一个名叫陈世昌的江湖人物,陈世昌见杜月笙聪明伶俐,便将他收入门下,教他如何做人处世,并引导他走上了江湖之路。

在陈世昌的引荐下,杜月笙加入了青帮,并很快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胆识,在青帮中崭露头角,他善于察言观色,懂得如何讨好上司和笼络人心,因此很快便得到了青帮大佬黄金荣的赏识。黄金荣见杜月笙是个可造之材,便将他提拔为自己的得力助手。

在黄金荣的庇护下,杜月笙开始涉足一些不正当的行业,他凭借自己的手段和智慧,在这些行业中迅速崛起,成为了上海滩黑道上的一颗新星,同时,他还积极结交权贵,与当时的上海滩政商各界建立了广泛的人脉关系。

杜月笙深知,要想在上海滩站稳脚跟,光靠黑道上的势力是不够的,因此,他开始积极涉足政坛,广结人脉,为自己的未来发展铺路,他通过各种手段,与当时的国民党高层建立了密切的联系,甚至成为了蒋介石的座上宾。

在政坛上,杜月笙是个相当精明能干的人物,他不仅有着高超的政治技巧,而且眼光独到,能预见很多事情的发展。

他利用自己强大的影响力和丰富的资源,热心参与各种政治事务和社会公益活动,因此赢得了大家的广泛好评和尊敬,但与此同时,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和权力,他也会采取一些方法去对付那些与他意见不合的人。

可以说杜月笙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和争议话题,他既是一个黑帮教父又是一个爱国商人;既是一个乱世枭雄又是一个慈善家,然而在在这些的背后,是他五位妻子的默默陪伴,而其中最受杜月笙喜爱的,就是四夫人姚玉兰。

1903年,姚玉兰出生于北京的一个戏曲世家,父亲是京剧老生演员筱兰英,母亲是梆子青衣姚长海。

从小,姚玉兰就与京剧结下了不解之缘,六岁那年,她首次登台演唱,虽然年纪尚幼,但天赋异禀,嗓音清脆动人,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九岁的时候,姚玉兰在汉口开始了正规的戏曲学习之旅,这为她在艺术道路上的发展铺设了稳固的基石。

到了十二岁,姚玉兰已经能够和母亲一起上台表演戏曲了,她的演出非常有特色,尤其擅长扮演小孩子和老生角色,每次演出都能让台下的观众热烈叫好,为她鼓掌。

她和妹妹姚玉英一起表演的《群英会》、《华容道》等剧目,更是成为了当时的经典之作,姐妹俩在舞台上的默契配合和精湛演技,让观众们拍案叫绝。

1921年,姚玉兰的母亲筱兰英带着两个女儿来到了上海这座繁华的大都市,在这里,姚玉兰的表演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其中就包括了对京剧有着深厚兴趣的杜月笙。

杜月笙对京剧有着近乎痴迷的热爱,他投入重金成立恒社,邀请京剧名家入社,自己还拜师学习京剧,虽然技艺难以精进,但那份对艺术的执着和热爱却让人敬佩。

就像是老天爷特意安排的一样,杜月笙在上海的一场表演中碰见了姚玉兰,他被姚玉兰那出色的演技和与众不同的吸引力给迷住了,从那以后,心里就一直想着她,忘不了。

而姚玉兰也被杜月笙的才华和魄力所打动,两人很快便走到了一起,尽管当时杜月笙已有三位夫人,但姚玉兰的独特身份和地位并没有让她受到冷落,杜月笙为了维护家庭和睦,特意为姚玉兰修建了新居,让她在这里安心地生活和表演。

在新居中,姚玉兰虽然按照约定不再对外演出,但她的家依然成为了戏曲界人士往来的重要场所,她在这里继续追求自己的艺术梦想,与好友们一起探讨京剧的表演技巧和艺术魅力。

特别是她的好友孟小冬,更是在她的牵线下成为了杜月笙的五夫人,孟小冬与姚玉兰情同姐妹,两人共同经历了许多风雨和坎坷,最终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归宿。

杜月笙和自己的妻儿合影,杜月笙端坐在最中间的位置,他的旁边分别是孟小冬和姚玉兰,后面站着的都是杜月笙的孩子们,整个画面看起来很和睦,孩子们笑得非常开心,两位夫人也是端庄大方。

姚玉兰给杜月笙生了两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就是杜维善、杜维嵩、杜美如和杜美霞,有了这些孩子后,杜月笙对姚玉兰更加重视和喜爱了。

1936年,杜月笙和孟小冬还有姚玉兰的一张罕见合影,画面中杜月笙坐在一旁,最中间的是孟小冬,风姿绰约气质犹存,在孟小冬旁边的就是姚玉兰,能看出两人的关系很密切,宛如亲姐妹。

那时候姚玉兰32岁,脸上总是挂着和善的笑容,她穿着旗袍,特别合身,笑起来苹果肌鼓鼓的,一看就是有福气的样子,让人觉得肯定能旺夫。

杜月笙常常到她家中探望孩子们,与他们一起度过欢乐的时光,姚玉兰也尽心尽力地照顾着孩子们的成长和教育,希望他们能够成为有用之才。

可好景不长,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局势的动荡,杜月笙的传奇人生也逐渐走向了落幕,抗战时期,上海沦陷后,杜月笙被迫离开上海,前往香港避难。

为了躲避战乱,姚玉兰与杜月笙一起逃到了香港,在那里,他们度过了艰难而动荡的岁月,抗战结束后,两人重返上海,但此时的上海已经不再是那个繁华的大都市了。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扫黑除恶行动的开展,杜月笙的黑帮势力逐渐瓦解,1949年,杜月笙在国民党的安排下前往香港定居,在香港期间,他依然保持着对上海滩的关注和思念,但已经无力再回天。

杜月笙失去了昔日的辉煌和权势,身体状况也日渐下滑,尽管如此,姚玉兰依然不离不弃地陪伴在他身边,给予他无尽的关爱和支持。

1951年8月16日,杜月笙在香港病逝,享年63岁,他的离世让姚玉兰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但她知道,自己还有孩子们需要照顾和抚养长大。

杜月笙能从一个小水果贩子混到上海滩黑帮老大的位置,不光是因为他脑子灵光、胆子大,更关键的是他特别会做人,有一套自己的处世方法。

他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很会瞧上司的眼色行事,也会想办法让大伙儿都高兴;他对朋友和家人特别好,花钱从不吝啬;他也很能沉得住气,知道什么时候该让一步,什么时候该出手,关键时刻总能做出聪明的决定。

在杜月笙看来,做人最重要的是要讲信用和义气,他曾经说过:“做人有三碗面最难吃:人面、场面、情面。”这句话能看出他为人处世的精髓,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底线,不轻易背叛朋友和家人;同时,他也善于利用各种资源和人脉关系来为自己谋取利益。

在丈夫去世后,姚玉兰强忍悲痛,接受了宋美龄的邀请带着儿女迁居台湾,在台湾的岁月里,姚玉兰过着平静而简单的生活,她不再登台演出,但心中对京剧的热爱却从未减退。

她常常在家里为孩子们表演京剧片段,传授给他们京剧的表演技巧和艺术魅力。

1967年9月,姚玉兰的好友孟小冬接受了她的邀请从香港乘船赴台湾定居,两人在台湾重逢后倍感亲切和温暖,她们一起回忆过去的点点滴滴共同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光。

虽然生活不再像从前那般富足和繁华但姚玉兰却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和幸福,因为有好友相伴、有儿女相依她觉得自己的人生已经足够圆满和充实了。

晚年的姚玉兰依然保持着对京剧的热爱和执着,她常常在家里听京剧唱片、看京剧录像感受着那份来自心底的艺术震撼和感动,虽然她已经不再年轻但那份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却永远年轻而充满活力。

从艺术家到权贵夫人,姚玉兰的身份转变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变迁,她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个人的传奇,更是民国时期社会变革的一个缩影。

参考信源:

环球网——台媒:杜月笙女儿杜美霞在台湾病逝,终年88岁2019-01-08

趣历史——姚玉兰——京剧演员

0 阅读:20
叨叨小科天下事

叨叨小科天下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