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精读君陪伴你终身成长的第4014天
精读君通识词典已上线2103个词条
01
前几天在豆瓣上看到一则热帖,读完让人头大。
题主读研时认识了一个朋友,毕业后朋友在重庆,题主在成都,偶尔会约着出去旅游。
今年6月份的时候,朋友从重庆的单位辞职,来成都工作。她给题主说了此事,让题主在她来的时候请吃饭。
朋友还要求题主带上对象,因为她一直想见见。
在吃饭之前,题主预感她有可能会加对象微信,题主很不舒服,就提前和对象打招呼,到时候如果她要加你,找个理由拒绝了。
吃饭的时候,朋友果然提出要加对象微信。
对象找借口说手机没电了,就没加。
题主对象去结账时,她又跟题主说“加一下他微信没什么吧,刚刚他自己都说可以”。
回去之后题主问对象,他说根本没说过。
结果当天朋友又说要加题主对象微信,问题主为什么不同意。
她说她目的很单纯,只是想在题主对象去重庆的时候请他吃饭(题主对象母校在重庆)。
题主还是找理由拒绝了,说他是i人,不太愿意加不熟悉的人。
结果没过多久,她给题主发了微信,大意是说,自己来到题主的城市工作后,题主对她很冷漠,既不主动找她,也对她不热情,招待她就像完成任务一样。
后来,题主朋友越说越激动,并由此引发了一段情绪失控后的人身攻击。
过了两个月之后,她突然给题主发来最后一条消息,题主一直没回复。然后后面发现她把题主微信删除了。题主想着刚刚好,终于可以摆脱这个人了,从此一别两宽。
结果过了一两周,又看到她发短信来骂题主。
题主很不开心,将帖子发到网上,评论区网友们炸开了锅:
“除了共同同学的关系以外,我没有任何一个朋友对象的微信。”
“没有边界感。”
“成年人很少有这样的。”
哈佛大学心理学导师加藤谛三曾说过:
“当你用成年人的标准要求一个人时,他的情绪比一个三岁孩子更不稳定,这就是情绪巨婴。”
无论友情、亲情、爱情,它们最大的价值是情绪价值,开心了有人陪着疯,不开心了有人陪着哭,并且有来有回,有取有予。
有些人只会索取,不照顾别人的情绪,把别人当做情绪垃圾桶,过分敏感而说一些伤人的话,消极应对冲突,不懂维护和经营感情,必然使人寒心,让人远离。
02
《人民日报》对“情绪巨婴”曾作出过解释:
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规则意识,没有道德约束,一旦出现超乎自己预期的情况,就会情绪失控,产生过激的非理性行为,给社会带来灾难性后果的成年人。
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说过:“一个人毕其一生的努力,就是在整合他自童年时代起就已形成的性格。”
情绪巨婴的形成离不开家庭成长、传统价值观教育的作用。
如果父母不善于情绪管理,也不具备觉察情绪和管理情绪的能力,那么孩子通常也会和自己父母一样难以应对情绪问题。
看过一个著名的访谈节目,里面有个嘉宾妈妈说,她刚刚收拾好的家又被儿子扔的到处都是玩具、绘本,还摔坏了她最喜欢的玛瑙摆件。
她没有忍住给儿子一顿骂,儿子在边上惊慌大哭,自己也在边上哭。
她又想起来,小时候她也是这样被妈妈训斥,明明她已经好好引导孩子了,可是孩子还是不听。
每次骂完孩子,孩子就把自己关在房间,不敢跟她说话,甚至不敢吃饭。这种没有硝烟的战斗时常发生,身心俱疲,却无解。
现实中多数“情绪巨婴”都是无法正视自己缺点的人,他们把不好的情绪视为洪水猛兽,一旦产生,不是想着如何化解,而是如何与之隔绝。
他们回避错误,用情绪掩盖内心的羞耻和慌张,久而久之, “情绪巨婴症”愈演愈烈。
成年人的世界没有纠结,只有筛选。
我们能做的,只能是筛选掉情绪未成年的人。
尊重每个人生阶段的特性,不做永远长不大的孩子。
但同时时刻提醒自己,不要陷入情绪漩涡中,给自己和周围的人带来麻烦。
03
迈克·辛格在《清醒地活》一书中说:
“想要内心获得真正的自由,不能在情绪中迷失自我。”
那么,“情绪巨婴症”该如何自救?
1.先接受。
情绪是身体的一部分,学会去接纳每一种情绪。
卡尔·荣格曾说:“对于任何事务,要改变它就要先接受它。谴责不会解放,而只会压迫。”
负面情绪的产生通常伴随需求未能满足,而人的正常需求是被世俗认可的。
接纳负面情绪,认可自己需求的价值。
嫉妒说明你有渴望,憎恶说明你有自己的喜好,愤怒说明你正被冒犯。
正视情绪,接纳情绪,理清自己感受,化解了负面情绪,人也会变的平和,友善。
2.察觉负面情绪。
遇到情绪失控时,告诉自己,先冷静,再分析是哪里出了问题,哪些需求未被满足。
然后把注意力放在怎样通过自己的努力不发脾气去化解矛盾。
如果确实不是自己原因,不必担心与人撕破脸皮,而是平静说出自己的不适,真诚寻求帮助,学习与自己和他人达成和解。
3.练习钝感力。
渡边淳一在《钝感力》说:“我对别人的评价和嘲讽没那么敏感,甚至有点迟钝,别人对我的影响并不大,我只关心自己进步了没有。“
“情绪巨婴”的核心是“自我为中心”。
心理学教授阿尔弗雷德 阿德勒说过:“对别人不感兴趣的人,他一生中遇到的困难最多,对别人的伤害也最大。所有人类的失败,都出于这种人。”
练习、培养自己的钝感力,在交往中看见他人,弱化自己,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开情绪亢奋,避免“情绪巨婴”的事件发生。
警惕不做“情绪巨婴”的同时,也要远离身边的“情绪巨婴”。
正如尼采所说:“凝视深渊太久,深渊会回以凝视;与恶龙缠斗过久,自己亦会变成恶龙。”
真正聪明的人,都懂得舍弃低质量的关系。
不必忍气吞声百般迁就,只与情绪稳定的人交往共处。
如果不幸遇到情绪巨婴,远离,就是最好的及时止损。
李筱懿老师说:“生活的意义,不是为别人的情绪找出口,而是为自己的日子找出路。”
人生是自己的,没有人会替自己背负情绪,没有人愿意被称为“情绪巨婴”。
积极的情绪助你成熟成长,消极的情绪让你耗尽能量。
能控制好自己情绪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将军更伟大。
作者:绿窗纱 ,撰稿人,与文字共舞,弄墨香满衣。
防火防盗防闺密?
哎呀,这事儿真够尴尬的,信任得建立在理解之上,强求加微信不就是给友谊添堵嘛!相处要多点真诚,少点套路,不是吗?
哎,这年头,朋友间连加个微信都要这么防备,信任的薄冰真是说碎就碎啊
信任是友情的基石,加个微信都要玩套路,这哪是朋友,分明是道儿上的考验啊!真感情能经得起透明,猜忌只能让人心越来越远
不玩在一起就好了,说那么多干嘛
哎呀,这事儿真是让人心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