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献帝被挟持二十年,最痛恨之人并非曹操,他才是真正的汉贼!

养养花的小生活 2023-11-04 06:31:49

汉献帝被挟持二十年,最痛恨之人并非曹操,他才是真正的汉贼!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汉献帝刘协紧紧搂着董贵人,享受着难得的宠爱时光。突然,宫门被撞开,曹操怒气冲冲闯了进来,身后跟随着一群卫士,他的目光冷酷而坚定。

刘协一看,心中一阵惶恐,这不是好兆头。

事情的源头在于汉献帝对曹操的强大权力感到愈发郁闷,他不甘心被囚禁于王宫,沦为一具橡皮图章,于是他暗中寻思着反抗。在一次醉酒之后,他被人唆使,写下一份危险的密诏,试图除掉曹操。但不幸的是,刘协选择了错误的朋友,他们都是曹操派来的卧底,很快便揭穿了刘协的计划。

结果,董承等人被曹操残酷地处死。

曹操冲进宫殿,刘协吓得浑身颤抖,跪在地上哀求道:“曹丞相,那日我喝醉了,头脑昏沉,被人利用,写下了不该写的东西,望丞相宽恕。”

曹操冷笑着说:“我可以宽恕你,但这位董贵人,我不能饶她。”

刘协急忙说道:“董贵人怀有我的孩子,已有三个月,丞相,您不能……”

曹操嘲笑着回应:“哈哈,如果不是提前得知,我的头早就离了颈,我又为何留下这个未出生的孩子,养育他,等他长大后复仇呢?”言罢,他挥手一招,卫士们立刻将董贵人绞死。

然而,汉献帝的苦难并未结束。在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伏皇后的父亲伏完企图刺杀曹操,但消息再次被曹操得知。曹操大怒,下令将皇后抓捕并当着刘协的面准备处死。

伏皇后流着泪向丈夫求情:“陛下,请向曹操求情,拯救我的生命!”刘协眼含泪水,无奈地回应:“如今,我已是风中残烛,自保难以为继,无法拯救你。”

伏皇后虽然未当场被杀,却被流放到冷宫,生不如死,一直持续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不久之后,刘协与皇后的两个儿子也神秘死亡。

然而,更令人不安的事情还在后头。在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将自己的女儿曹节强迫嫁给刘协,成为新的皇后。从此以后,刘协不敢在梦中透露任何心事,否则第二天一早,曹操就会得知。

在公元234年的青龙二年,刘协在山阳寿终正寝,年仅31岁。

回顾这段悲惨的历史,我们可以理解,尽管刘协受尽了曹操的残酷对待,但曹操并不是他一生中最憎恨的人。最终,他的怨恨指向了一个名叫李傕的人,这是另一段故事。

刘协,一个皇帝,出生却并非自然之子。

他的母亲是王美人,当时的皇后,同时也是杀猪将军何进的妹妹。然而,她的儿子刘辨比刘协大了五岁。宫廷中,争斗激烈,汉灵帝的儿子们一个接一个夭折,唯有刘协得以健康成长。

这一事实足以证明,何皇后或许曾施用手段,早早夺去了皇子们的生命。因此,妃嫔们都不敢怀孕,唯恐陷入危险。

当王美人怀孕时,她充满恐惧,竭尽全力尝试堕胎,甚至服用了多种堕胎药。然而,孩子在她的子宫内生生长大,仿佛将这些药物当做了滋补品一般。

孩子出生后,何皇后毒死了王美人,而那个命运坚强的婴儿则被皇帝送入太后的抚养。这个坚韧的小家伙,就是刘协。

尽管刘辨是嫡长子,但因为他的不稳重和缺乏皇子应有的风采,汉灵帝并不宠爱他,反而更加喜欢刘协。然而,不立长子为太子将违反宗法传统,因此皇帝迟迟没有明确立太子。

最终,还是刘辨成为了皇帝,无奈之下,这个决定让汉朝(西汉)陷入了动荡之中。

当刘辨年仅8岁时,黄巾军的噩梦降临,如一场风暴肆虐大汉之地。宫廷内的权谋和野心交织,汉朝的皇帝的宝座岌岌可危。

这个年幼的孩子,无法预料自己将掌握帝位的那一天,然而,他的命运在这混乱的时代被提前启动。何进,汉朝的大将军,站在刘辨身边,努力捍卫这个脆弱的皇帝。

宫廷内部,十常侍的势力日益强大,他们与何太后结成联盟,意图倾覆何进,将年幼的刘协推上皇位。权谋与背叛的阴谋不断上演,悬念时刻充斥着宫廷的空气。

何进率先抵挡了十常侍的阴谋,但他的傲慢和大意最终让他丧命于张让等常侍之手。政治斗争的烈焰燃尽了宫廷内的稳定,而在这混乱中,西北军阀董卓嗅到了机会。

董卓以驰援洛阳、平定黄巾之乱为名义,进驻了都城,却迅速揭开了他真正的野心。他的到来不是拯救,而是毁灭。年仅13岁的刘辨,被迫成为了名义上的皇帝,实际上却成为了董卓的傀儡。

在这个政治的棋局中,年少无知的刘辨陷入了权谋与野心的漩涡,他的命运被掌握在强大之人的手中。这是一个年代的剧变,一个少年皇帝的命运,被历史的暗流所决定。

然而,即便是傀儡皇帝,刘辨的统治也未能持续多久,因为董卓将他赶下了皇帝的宝座。刘协,当时已成为陈留王,继位为汉献帝。

董卓为何要这么做?这两位兄弟都只是儿童,他们当皇帝又有何不同?

表面原因是刘辨的能力过于低下。

当大将军何进被杀后,刘辨和刘协试图逃离京城,却遭遇了正前往洛阳的董卓。董卓询问刘辨:“陛下,洛阳现在的情况如何?”刘辨惊慌失措,无法开口,只能在太后的怀中哭泣。董卓看到这一幕,感到愈发厌烦,认为刘辨丝毫不具备皇帝的风采,实在不称职。

稍作等待后,董卓转向陈留王刘协。当时的刘协虽然只有8岁,但他表现得毫不慌张,清楚明了地向董卓描述了洛阳的局势。董卓听后大为欣喜,因此产生了废立皇帝的念头。

然而,董卓的政治智慧显然尚未成熟,他废黜皇帝,实际上等于和朝廷文武百官为敌。当时的汉朝,尽管因黄巾军的兴起陷入动荡,但并未完全失去秩序。董卓废黜皇帝,让各路诸侯站在了道义的制高点上,联合起来声讨他。虽然联合军未能终结董卓的统治,但外部的压力为王允提供了机会,通过吕布的帮助成功铲除了董卓。

董卓仅仅在东汉政治舞台上展现了三年,然后匆匆离去。

刘协登上皇帝宝座时年仅8岁,而当董卓去世时,他也只有11岁。因此,刘协对董卓并没有太多的怨恨,甚至可能感激他。毕竟,如果不是这位鲁莽的将领,刘协很可能一辈子都无法成为皇帝。

那么,为什么说刘协最恨的人是李傕呢?

当董卓被王允通过吕布之手杀害后,凉州的军队失去了统一的领导,陷入了混乱。董卓麾下的大将李傕、郭汜、张济、樊稠等人都是豪杰之辈,而董卓去世后,他们希望归降朝廷。

他们派遣使者前往长安,对王允表示:“我们愿意听从你的安排。”但可惜的是,王允不屑一顾,轻视西凉军队,认为他们纪律松散,不值得与之合作。他冷冷地回应道:“你们没有资格归降,准备承受后果吧。”

得知这一消息后,李傕、郭汜等人认为,既然没有活路可走,不如决心反抗。他们决定以为董卓复仇的名义,冲入长安,有机会夺取政权。

贾诩,一位精明的谋士,出现在这个关键时刻。他建议说:“现在,朝廷对凉州军队不分青红皂白地格杀勿论,无论你们逃到哪里,也注定要丧命。不如打个赌,借董卓之名,冲入长安,也许还能掌握权力,享受荣华富贵。”

“即使失败,我们仍有机会逃走,总比如今束手待毙要好得多。”

李傕、郭汜等人听闻贾诩的建议,觉得有些道理,于是联合起义,冲入了长安。

那时,王允唯一能依靠的是吕布。尽管吕布英勇无双,但单枪匹马无法抵抗众敌。他也非常明智,选择逃离长安,投靠军阀袁术。

没有了吕布的支持,李傕、郭汜等人势不可挡,轻松地占领了长安,处决了王允一家,控制了朝廷。李傕和郭汜结成联盟,疯狂地清洗异己,将朝政彻底掌握在手中。他们任意晋升亲信,使朝廷陷入混乱之中。

李傕虽然是个豪杰,但有着一颗放荡不羁的酒鬼心。每次他都要豪饮烈酒,陶醉其中。如果他不想独自饮酒,就会邀请郭汜前来,两人将酒杯来回推倒,一直喝到酩酊大醉。

时间久了,郭汜的妻子开始怀疑,老公每次回家都醉翁之意不忘,是不是李傕给他安排了不三不四的陪侍?她逐渐萌生了嫉妒之情,担心自己会因此丧失丈夫的宠爱。因此,她开始采取行动。

有一天,郭汜因事情耽搁回家较晚,没有去李傕府邸,而李傕却派人送了一桌美酒和食物,邀请好友享用。郭汜感激之下,端起酒杯准备开怀畅饮,但此时,他的妻子上前,突然夺过了筷子,指着盘中的食物说:“等等,先别吃,我觉得这食物有问题。”

郭汜疑惑地问:“有问题吗?”

妻子装出内行的模样,指着菜肴中的豆豉说:“这道菜中藏有毒药。”

郭汜一听,吓得不敢再动筷子。随后,妻子开始频繁提醒他,煽动他对李傕产生怀疑。随着时间的推移,郭汜的观念逐渐改变,他开始认为李傕不可信任,怀疑他有意害己。因此,他决定采取行动,对抗自己的好友李傕。

心生疑虑的郭汜决定采取主动,他集结了手下的士兵,准备前往李傕的地盘,找他问个明白:“为什么你在酒中下毒?”

李傕看到郭汜的军队临阵出现,也怒火中烧:“我对你如同兄弟,竟然因为这种小事起兵,那就来吧,我陪你。”

于是,两位好友成了死敌,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激战。他们在血雨腥风中厮杀,不分胜负,双方伤亡惨重。最终,郭汜被他自己的部下伍习杀害,而李傕也在与西凉军阀梁兴、张横等的战斗中丧命。

这场争斗也为曹操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他趁机将汉献帝接到许都,实施了“挟天子令诸侯”的战略,开始崭露头角。

为什么说汉献帝最恨的人是李傕,而不是董卓和曹操呢?

这是因为,尽管董卓的统治残暴,但他只占据了政治舞台三年。而李傕却持续掌控权力长达六年,给汉献帝带来了更长时间的痛苦。董卓和曹操虽然被视为奸雄,但他们并没有劫持天子。然而,李傕却将汉献帝视为囚犯,将他带到自己的军营中。

当李傕派遣侄子李暹前往皇宫,逼迫汉献帝上车前往军营时,太尉杨彪感到愤怒。他责备李暹:“历代帝王从未被软禁在大臣家中,这样做太过分了!”

然而,李暹威胁杨彪,暗示他与郭汜勾结。杨彪受到威胁,不敢再说什么。

汉献帝被像囚犯一样带到李傕的军营,李暹带领士兵进入皇宫,抢掠金银财宝,掳走皇帝的嫔妃,甚至放火焚毁了皇宫。

董卓虽然残暴,但他并没有限制汉献帝的生活,而曹操也保留了一些皇帝的仪仗。然而,李傕无视一切,甚至干涉汉献帝的日常开支。在初平四年(193年),汉献帝想派发太府丝织以供宫中妇女制作衣物,但李傕拒绝批准,称宫中已经有足够的衣物,不需要再制作。这引发了皇帝的不满,但李傕不予理会,坚持限制开支。

李傕的不敬之举不仅体现在政治上,还显现在他对皇帝的态度上。他将董卓的智囊李儒任命为侍中,尽管李儒曾杀害汉少帝刘辨。汉献帝强烈反对这一决定,认为李儒不宜得到晋升,但李傕却毫不在意,坚持认为李儒是无辜的。

侍中是身边的高级官员,负责随时侍奉皇帝。然而,让一个曾经杀害皇帝兄弟的人长时间待在皇帝身边,对汉献帝而言是一种巨大的侮辱。

相比之下,曹操虽然專權,但他仍保持了一定的顾忌,例如将

女儿嫁给汉献帝,以此维护皇帝的尊严,同时通过“挟天子令诸侯”的策略巧妙地掌握了实际权力。然而,李傕毫不顾忌影响,表现出更加任性和专横的一面。

因此,汉献帝对李傕的深恶痛绝程度超过了他对其他势力的不满。相对于曹操和董卓,李傕的蛮横和狂妄更让皇帝感到愤怒,因为李傕的统治时间更长,对他的统治造成了更多的困扰。李傕没有政治头脑,不懂得政治的稳重和机智,最终导致自己的失败和死亡,这一切都是他自作自受的结果。这段历史故事充满了曲折和戏剧性,展现了当时乱世中权谋与背叛的危险性,以及权力对个人和国家的影响。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0 阅读:0

养养花的小生活

简介:分享养花生活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