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

明轩星星 2024-11-09 14:04:55

伍子胥(?-公元前484年),春秋末期吴国军事家、政治家。他本是楚国人,名员(一作芸),字子胥,因封地为申,也称申胥。以下是对他的具体介绍:

1. 生平经历:

- 父兄受戮:伍子胥出身于楚国贵族伍氏,其曾祖父伍参助楚庄王赢过晋楚邲之战,祖父伍举留下“一鸣惊人”的典故。楚平王时期,他的父亲伍奢为太傅,哥哥伍尚为棠邑大夫。公元前522年,楚国少傅费无极向楚平王毁谤太子建,伍奢因怒斥费无极的离间行径被囚禁。费无极和楚平王认为伍奢的两个儿子有才能,是楚国的祸患,便以伍奢为人质,派人召来两兄弟。伍尚为尽孝束手就擒,随后和伍奢一同被杀,伍子胥则武力逼退楚国使者,决心逃奔别国、借兵报仇。

- 辗转奔吴:伍子胥先到宋国,投奔太子建,此时宋国发生华氏之乱,政局动荡,他们只好转投郑国。但太子建和晋顷公勾结,成为晋国攻打郑国的内应,事发后被郑定公、子产诛杀。伍子胥带上太子建的儿子熊胜逃向吴国,途中经过昭关时,被楚国守将捉拿,后得渔父搭救。在前往吴国都城的路途中,他一度病倒沦为乞丐,最终见到了公子光(阖闾)。

- 辅佐阖闾:公元前515年,阖闾自立为王,任命伍子胥为吴国的行人,专门规划伐楚事宜。之后,祖父无辜受戮的楚国贵族伯嚭也来投奔吴王阖闾,被任命为大夫。

- 伐楚复仇:公元前506年,伍子胥、孙武一致认为吴国可以带领唐、蔡两国发动对楚决战,吴王阖闾采纳建议,率联军与楚军在汉水两岸对峙,最终攻入郢都。伍子胥入郢都后,鞭挞楚平王的坟墓。

- 直谏见诛:吴王阖闾死后,夫差即位。夫差打败越军后,伯嚭受越国贿赂,劝夫差接受越国的投降,伍子胥坚决反对和约,但夫差最终听信了伯嚭的建议。之后夫差想北伐齐国,伍子胥认为应先灭越,夫差拒不采纳。公元前485年,夫差筹备讨伐齐国,伍子胥仍力主攻灭越国,夫差打发他出使齐国,他预感吴国大难临头,将儿子托付给齐国大族鲍氏照料,受到夫差忌恨。公元前484年,夫差得胜回国后,责备伍子胥为老不尊、阻挠伐齐,伍子胥指责夫差用人不当、国难将至,旋即拔剑自杀。

2. 主要贡献:

- 军事成就:伍子胥帮助吴王阖闾成就霸业,西破强楚、北败徐、鲁、齐,使吴国成为诸侯一霸。他与孙武一起制定战略战术,为吴国的军事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城市建设:伍子胥是姑苏城(苏州城)的营造者,他派人察看地形、水文,筑造了一座大城和一座小城,对吴国的城市建设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3. 历史评价:

- 伍子胥的经历不仅见诸《左传》《史记》等史书,更广泛流传于民间。他的复仇故事成为经典的“大复仇”案例,被后世不断演绎和传颂。

- 对伍子胥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认为他是忠臣,为报父兄之仇不惜忍辱负重,最终成功复仇;也有人质疑他对吴国的忠诚度,认为他在吴国后期过于刚愎自用,直言进谏导致与吴王夫差产生矛盾,最终被杀。

总的来说,伍子胥是春秋末期一位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他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对吴国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个备受关注的人物。

创作不易,求点赞,求关注。

0 阅读:0

明轩星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