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节虫,这种独特而有趣的昆虫,在昆虫养殖领域逐渐受到关注。竹节虫卵鞘采集是竹节虫养殖中的重要环节,而采集过程中,使用负压吸取工具在实验室改良后能实现零损伤,这是一项非常关键的技术。
就拿我自己来说吧,在3年前开始尝试竹节虫养殖。最开始的时候,我对竹节虫卵鞘采集毫无头绪,传统的采集方法不是不小心弄破卵鞘,就是损伤到里面的虫卵,导致孵化率特别低。这就像在种小麦的时候,种子没播好,后面收成肯定不好。当时我在北方的养殖场,环境相对干冷,竹节虫的生长速度比较慢,从虫卵到成虫大概需要6个月的时间。
我听说南方有养殖户养竹节虫,像在云南那边,气候湿热,同样从虫卵到成虫大概只要4个月。这就和地域环境有很大关系,就像北方种玉米,一茬的生长时间和南方不太一样。在南方的养殖场,他们采集卵鞘时也遇到不少问题。有网友分享说,有养殖户用普通的镊子去夹取卵鞘,经常把卵鞘夹裂。
对于竹节虫养殖来说,卵鞘就像是我们种地时的种子一样珍贵。一个竹节虫卵鞘里可能包含着好几只虫卵,这是竹节虫繁衍后代的关键。如果卵鞘采集不当,可能会损失掉很多潜在的竹节虫。而且竹节虫养殖场想要扩大规模,稳定的虫卵来源是基础。
这时候,负压吸取工具就派上用场了。在实验室经过改良后的负压吸取工具,能很精准地把卵鞘吸起来,而且不会对卵鞘造成任何损伤。我曾经看到德州一个小型昆虫养殖场的张经理,他刚开始养殖竹节虫的时候,没有重视卵鞘采集工具的选择。他用的传统工具,结果导致卵鞘破损率达到了30%。这可让他损失不小啊,就像好不容易种了一地的菜,结果一半都长不出来。
后来,他听说了负压吸取工具,就试着引进到自己的养殖场。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用和结合自己养殖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微调,发现这个工具真的太好用了。在使用负压吸取工具后的一年里,他的卵鞘破损率降低到了5%以下,竹节虫的孵化数量大大增加。而且这个工具在南方和北方都适用,无论是在南方的湿热环境,还是北方的干冷环境。
在竹节虫养殖的过程中,不仅仅卵鞘采集工具很重要,养殖场地的选择和绿植的搭配也有很大影响。比如说,养殖竹节虫的场地可以选择一些比较安静、湿度适宜的地方。如果是在南方的湿热地区,像在一些山区的小型农场里,温度比较高,湿度大,这个时候选择一些耐阴、喜湿的绿植就很重要。
我有个朋友在苏州的一个农场里养殖竹节虫。那里的气候比较湿润,他选择了绿萝、吊兰和文竹这几种绿植。绿萝生命力旺盛,能够适应比较高的湿度,而且它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湿作用;吊兰可以净化空气,吸收一些有害气体,对竹节虫的生长环境有改善作用;文竹看起来很优雅,而且它也适合在比较湿润的环境下生长。这几种绿植的搭配,让养殖场的整体环境更适合竹节虫生长。
但是在其他地区,绿植的选择就要有所不同。比如在北方的干冷地区,像在东北的一些农场里养殖竹节虫。气候比较寒冷干燥,这个时候选择像仙人掌、多肉植物和芦荟就比较合适。仙人掌耐旱,能够在比较干燥的环境下生存;多肉植物也是比较耐旱的,而且种类很多,有些品种外观很独特;芦荟除了耐旱,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它分泌出的汁液对改善小范围的空气湿度有一定作用。
我认识的一个东北的竹节虫养殖户,他在自己的养殖场里选择了这几种绿植。一开始的时候,他不确定是否合适,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竹节虫在这样的环境下生长得还不错。从1月份开始,他就精心养护这些绿植,到3月份的时候,竹节虫的卵鞘孵化率就有了明显的提高。
再回到卵鞘采集的话题上,使用负压吸取工具在实验室改良后的好处还有很多。比如它可以控制吸取的力度,能够针对不同大小、不同质地的卵鞘进行调整。就像我们用不同大小的勺子来吃不同质地的食物一样。而且这个工具还可以进行批量采集。
我曾经在一个西南地区的小型养殖场看到这样的情况。那里的养殖户养殖竹节虫已经2年了,他们之前采集卵鞘效率很低。后来采用了改良后的负压吸取工具,一次能够采集几十个卵鞘,而且不会损伤。这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工作效率,在一年里,他们养殖场的竹节虫数量增长了很多倍。
在竹节虫养殖中,南北地域差异还体现在疾病防治方面。在南方湿热的环境下,竹节虫容易滋生一些细菌和真菌疾病。比如在广东的一个养殖场,当地的养殖户发现,每年的雨季来临的时候,也就是大概6月到8月的时候,竹节虫容易患上一种叫做霉斑病的疾病。这种病会让竹节虫的翅膀和身体上出现黑色的斑点,严重影响它们的健康和繁殖能力。
这时候,除了要注意养殖场的通风和干燥,选择合适的绿植也很重要。像薄荷这种有驱虫和抗菌作用的绿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但是如果是在北方干冷地区,竹节虫疾病的情况就有所不同。在河北的一个养殖场,这里的养殖户发现,竹节虫比较容易患上一种叫做干皮病的疾病,主要是因为室内空气过于干燥。
针对这种情况,养殖户会选择一些能够增加空气湿度的绿植,像龟背竹。龟背竹叶大,水分蒸发快,可以调节室内的湿度。北方的气候比较干燥,尤其是在冬季,室内外温差大,竹节虫对环境的变化比较敏感。所以在北方养殖竹节虫,不仅要关注卵鞘采集工具的使用,还要注意环境湿度和疾病的防控。
在竹节虫的养殖过程中,很多人可能会忽略光照的影响。其实光照对竹节虫的生长和繁殖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南方的一些地区,像福建,阳光比较充足,光照时间长。这里的养殖户发现,适当的光照可以让竹节虫的颜色更加鲜艳,身体的抵抗力也更强。
但是在夏季阳光过于强烈的时候,也需要进行适当的遮荫。而在北方的地区,比如山西,冬季光照时间短且强度弱。养殖户就需要在养殖场地内设置一些补光设备,来满足竹节虫对光照的需求。光照和绿植的搭配也很重要。比如在有充足光照的南方地区,选择一些喜光的绿植,像太阳花,它和竹节虫养殖环境相互映衬。
而北方在冬季光照不足时,选择耐阴的绿植,如绿萝,在人工补光的情况下,也能很好地为竹节虫营造适宜的生长环境。而且光照还会影响竹节虫的活动规律。在一些有规律光照的养殖场里,竹节虫的进食、休息等行为都更加规律,这也有助于提高它们的生长速度和健康状况。
在我看来,竹节虫养殖虽然是一个相对小众的养殖行业,但里面的学问却很多。从卵鞘采集到绿植搭配,从南北地域差异到光照的影响,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我们精心去研究。那么,对于那些想要进入竹节虫养殖行业的新手来说,你觉得最应该先从哪个环节入手呢?是先掌握卵鞘采集技术,还是先考虑养殖场地的环境设置?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也希望能听到更多同行或者爱好者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