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朝,糍粑碌碌烧!客家人十月朝要做糍粑

爱有机生活 2024-10-30 10:30:59

11月1日(农历十月初一),客家人有句俗话叫:“十月朝,糍粑碌碌烧”,“碌碌烧”指的是热气腾腾的意思。每逢农历十月初一,每家每户都会做糍粑,以慰劳年终劳役之苦。十月朝,是客家人的传统节日。相传,十月朝(农历十月初一)是牛的生日,客家人称“牛神诞”,此时已是农闲季节,为了慰劳家里耕牛终年劳役之苦。每逢十月朝那天,客家人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要自己动手做糍粑。白嫩嫩、圆滚滚、软绵绵、热乎乎冒着白气的“糍粑”,如同冬天的白日,给人温暖、充实的幸福感和力量感。

十月朝,糍粑碌碌烧

据说,“十月朝”又称“祭祖节”,每年这一日是客家人的“牛神诞”,也就是耕牛的生日。这在传统以地为生,以食为天的客家人心中,耕牛便是家人,是丰收的缔造者,对耕牛的敬重与爱戴是必然的,是虔诚的大事。

因此在农耕时期,每年的十月初一为了慰劳家里耕牛终年劳役之苦,也为了犒劳一家人一年的辛苦劳作,几乎家家户户都要自己动手做糍粑。在糍粑做好以后,首先用生菜叶包几个糍粑,喂家中的大小耕牛,待耕牛吃过后,全家老少才围坐在一起品尝糍粑、庆祝丰收。这种风俗习惯渐渐传到城里,每到十月朝,城里居民仿效农村习俗,自己动手做糍粑。就连光绪《惠州府志》也有记载:“十月朔(朔,即农历每月初一),城中作粉食荐祖,乡落以粉食挂牛角以报其劳。”里面所指的“粉食”,即糍粑。

糍粑

包糍粑,最初是用石舂将蒸熟的糯米舂成黏团状,或是用布将糯米饭包起用大木板打压成团,收成的花生炒熟、舂碎,拌上熟芝麻末和白糖,糯米团捏出一小块压平摊在手上,放上馅料,溜溜一转,收口捏紧,一个白胖胖的糍粑就在手心。送进口里,带着温热的糯米温润软贴,花生白糖芝麻馅料又香又甜,即使是掉牙的阿公阿嬷,或是刚长牙齿的阿伢仔,都会吃得津津有味,口齿留香。

同样是糍粑,也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做法,也就给予不同的名字。在惠州,客家人更喜欢叫糍粑,惠州人更喜欢叫逆糍。有种不同的说法,说逆糍和糍粑是两种形相似吃法却不一的茶果。都用糯米捏成,糍粑是把馅料包在里边,逆糍是洒上馅料直接吃。但是,不管怎样,如果把二者形容成人,糍粑与逆糍是一个人也好,是双胞胎也好,都是惠州人最爱的茶果之一。

糍粑

对于许多上了年纪的客家老人来说,一个个绵软香甜的糍粑,每吃一口都是美好的回忆。如今,现代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让我们生活越来越富裕、便捷的同时,也不得不失去一些旧时光里的习俗风采和人情况味,生活中那些充满欣喜与期望的动手操作的仪式感和乐趣,不知不觉中也随时光流逝。

农历十月初一,民间也称“寒衣节”,是汉族传统的祭祀节日,这一天也标志着严冬的到来,老百姓通常会在这天为所关心的人送去御寒衣物。寒衣节与春季的清明节以及秋季的中元节,并称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节”。关于这三大“鬼节”,各地民间习俗不一样。

0 阅读: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