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培养出92个世界冠军,被戏称“混娱乐圈”的,为何种起了榴莲

敏珈剧综 2025-01-19 20:54:45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和“赞赞”,感谢您的支持!

编辑|晓光

他是“国羽教父”,

也被人戏称他是“混娱乐圈的”,

不仅在赛场上屡创辉煌,

也因其直爽的性格和“出位”的言论,

成为媒体和球迷茶余饭后的谈资。

从运动员到教练,

李永波24年的执教生涯充满了坎坷与挑战,

他不断追寻着一个目标,那就是冠军。

01

李永波30岁退役之时,

羽毛球界的形势可谓不容乐观,

老将们相继退役,新一代的小将们又还没完全成型。

队伍里顿时“群龙无首”。

当时的情况就像是个烂摊子,

无人愿意接起这个挑战,

李永波深知,此时必须有人迎难而上。

他不愿看到祖国的羽毛球在低谷徘徊,

于是放弃了国外的高薪邀请,毅然留下。

李永波的目标很简单,也很直接,

他要让祖国的羽毛球走上世界的巅峰。

当时很多媒体觉得他这句话简直就是笑话。

李永波却说出了一句很自信的话:

“我要培养出100个冠军!”

也许只有他自己清楚,这不是说空话,

这是一股子从小埋在骨子里的强烈信念。

说起这些,一切还得从李永波小时候谈起。

1962年,他出生在大连,家里条件相对优越,

艺术氛围也很浓,父母从小就对他寄予厚望,

希望以后能走上唱歌这条光辉道路。

那会儿的歌星,几乎是家喻户晓,光芒四射。

然而命运给李永波安排了另一个舞台——羽毛球。

起初羽毛球只是他课余的兴趣爱好,

根本没想过它会成为自己职业生涯的主场。

13岁那年,他站在了这个人生选择的十字路口。

一方面是去广州追逐歌星梦,

另一方面是留在辽宁,加入羽毛球队。

家人出于对李永波的担心,

最终决定让他留在省队。

这个决定,注定了即将踏上一段不平凡的征程。

也让他真正体会到了体育竞技的激烈。

刚开始的日子很难,

李永波意识到自己的“天赋”,

并不足以让他脱颖而出。

想在这个领域有所成就,必须付出远超常人的努力。

李永波开始暗下决心,

他要把每一天都当作挑战,

每一次训练,他都严格要求自己,

不停地观察和揣摩,反复训练,不断改进。

他始终相信,努力终会有回报,

随着技术的稳步提升,

李永波得到了教练和队友的认可。

同时命运也给了一个绝佳的搭档

——田秉毅。

两人的性格互补,默契十足。

田秉毅身上的沉稳和李永波那股不服输的劲儿,

碰撞出了无数火花。

一时之间成为国内外羽坛的焦点。

随着1987年,他们首次联手参加羽毛球世锦赛,

一举夺得男子双打冠军,

接下来的几年,

他们继续在国际赛场上为国争光。

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再次夺得荣誉,

圆满地结束了他的运动生涯。

当时的李永波可能都没想到,

自己将成为92个奥运冠军的缔造者。

02

回首李永波的运动员生涯,

其实也没那么一帆风顺。

因为一些原因,

他差点被“淘汰”回到省队。

就在此时李永波最迷茫之际,

幸好得总教练王文教慧眼识珠。

不仅为他指点迷津,

还力挽狂澜让他留在了国家队。

也正是王文教的栽培,

点燃了李永波心中那个关于“教练梦”的火种。

也就在1992年,

羽毛球队的成绩“每况愈下”,

教练组来找到他,让他来带一批新人的时候,

李永波想也没想就答应了。

虽然许多人质疑他的能力,但他自己清楚:

既然接下了这份重任,就要让它焕然一新。

面对队伍中的“一盘散沙”,

为了让队员们真正打出成绩,

他开始了“魔鬼式”的训练。

一开始,大家都不习惯,

根本吃不消这种高强度训练,

有队员实在忍不住,

直接去找领导反映训练强度过大。

气得他当场大吼:“能练就练,不能就走人!”

这种气势让大家彻底“闭嘴”,

也许很多人并不理解,

但李永波自己当初就是这么走过来的......

终于在1995年的苏迪曼杯中,

一个真正能证明他这些训练是否有效的机会来了,

李永波亲自挂帅带领队员们出战,

这次比赛对他来说还真是意义非凡。

这不仅是他为自己争取的机会,

也是中国羽毛球队重返世界舞台的时机。

队员们在这次比赛中表现得异常出色,

仿佛从一盘散沙变成了精锐的“特种部队”。

成功夺得了苏迪曼杯,

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拿到这个奖杯,

那一刻全民欢呼雀跃。

此战也让李永波完成了总教练的晋升。

自那以后,无论是奥运会、尤伯杯还是世锦赛,

队伍几乎都能在各大赛事中拔得头筹,

特别是在伦敦奥运会上,

以五枚金牌的成绩创造了中国羽毛球的新纪录。

那一刻,李永波从心底里感到欣慰不已,

也让人们终于相信他当年说的,

“要培养100个世界冠军”并非空话。

到2017年,当他培养出92位世界冠军,

离自己当初的目标只差八个之时。

他却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退役。

究竟是为何,让他在豪言壮语快要圆满的时刻“撂下拍子”?

03

教练这条路走起来其实并不容易,

李永波一直信奉“打铁还需自身硬”的道理。

虽然成绩傲人,但训练确实严苛。

因此总会有人对他的方法“心存不满”。

2014年亚运会混双比赛输印尼队事件,

媒体曝光“让分”事件,

一度让这位总教练陷入了舆论的漩涡。

许多“换教练”的声音纷纷向他袭来。

更有人开始怀疑他私吞队员们应得的奖金,

虽然经过调查并无任何问题,

但李永波的声誉却早已被波及。

那段时间的他,感到非常沮丧。

外界的压力让他的心情跌落谷底。

最早的舆论还是当年的“李娜事件”,

那时李娜刚刚在法国网球公开赛上拿到冠军,

李永波说了句:“李娜毕竟不是奥运冠军,

大满贯只是一项比赛而已。”

此话一出,网友们潮水般涌来的指责,

根本没有给李永波任何解释的机会。

最后,他不得不出来道歉,

但心里的憋屈一直没有消退。

明明没有恶意,结果却被恶意误解。

面对这些风风雨雨,李永波知道,

这是他作为教练必须面对的现实。

到了2017年,他决然选择了退役。

虽然没有完成自己的100个世界冠军的梦想,

但92个世界冠军也足够让他自豪了。

退役后,李永波在马来西亚种起了榴莲。

虽然过得简单、安静,身形变得有些“发福”,

但心态却是前所未有的轻松。

如今成立了“李永波羽毛球俱乐部”,

目标就是为中国羽毛球培养更多的年轻人才。

开业那天,曾经的“老徒弟们”都来为他祝贺,

像是给他的羽毛球生涯开启了一个新篇章。

结语

虽然一路坎坷,

但这一路走来的每一步,似乎都值得。

也许有些东西,在你以为已经结束时,

往往才刚刚开始。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李永波

界面新闻——【深度】24年功过是非 李永波时代终究落幕

新浪网——李永波国羽21年回首:2014亚运两大失败 巨星断层_综合体育_新浪竞技风暴_

0 阅读:5
敏珈剧综

敏珈剧综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