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军阀中原混战,蒋介石为何能“一打三”,关键靠俩字!

山河寻史 2023-10-14 17:03:26

1930年5月,蒋介石与一众军阀爆发新军阀混战,大大小小十几方势力参战。

冯阎桂系联合反蒋,不料却被打得丢盔弃甲,滚回老家。

军事实力同样半斤八两的蒋介石,是如何在这场大混战中以一打三,从此稳坐国民政府头把交椅的。

其实最关键的原因还是俩字:有钱。

一、中原混战,皆因利益而起

1927年北伐战争胜利,蒋介石和汪精卫却密谋叛变,窃取胜利果实。

先后在上海和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北伐战争所取得的胜利果实被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窃取。

战争胜利了,第一件事就是分地盘。

蒋介石不仅占有富庶之地江浙沪,还稳坐安徽、江西、福建、广东,几乎都是富的能流油的地方。

要不说老蒋眼光好看得长远呢,因为这在北伐胜利前就是人家的地盘了。

阎锡山在大本营山西之外,还分到了河北、察哈尔、绥远、北平和天津。

河北、山东、北平、天津四个税收大区,他占了三个,所以即便是盘踞内陆,阎锡山的经济实力也是丝毫不弱的。

冯玉祥拿到了西北四省,外加河南和山东,但由于当时的山东被日本占据其中一部分,所以冯玉祥看着地盘大,但其实好处没捞到多少。

李宗仁和白崇禧两个倒霉蛋,只拿到了广西和湖南湖北。

要是真这三个省倒也还好,关键是广西本来就是桂系大本营,相当于人家俩辛苦一趟,只落了个湖南湖北。

要经济没经济,要资源没资源,你说他不反谁反。

所以这场大混战一开始的导火索,就是几大军阀势力“分赃不均”引起的。

二、“分赃不均”,蒋桂嫌隙巨生

1929年3月,李宗仁和白崇禧的桂系军阀率先拉开了反蒋战争。

其实在北伐战争后,蒋桂还有一段短暂的蜜月期,但随着老蒋徐州兵败,李宗仁和白崇禧就联合汪精卫将老蒋逼下了台。

事后他们翻脸不认人,又将汪精卫撵出了南京城。

是可忍叔不可忍,叔可忍婶不可忍,蒋介石和汪精卫一合计,联合召开了国民政府四届二中全会,打算从政治上分解桂系。

这也难怪人家开始搞政治了,实在是李宗仁和白崇禧政治能力不行,对当时派系林立的国民政府束手无策。

这不刚好撞到老蒋手中了吗。

他联系桂系旧部,一边从内部搞分化,一边秘密软禁李、白外援。

一番操作下来,李宗仁和白崇禧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就成了光杆司令。

至此桂系彻底败阵、避祸香港。

老蒋这招实在是高明。

可他没想到的是,接手桂系的俞作柏比李、白还政治无能,屁股还没坐热呢,就被踢出了局。

无奈之下,蒋介石只能将李宗仁和白崇禧请回来重新掌舵,但此时的桂系,已经实力大减,大不如前了。

三、裁军不利,老冯受伤反蒋

说完桂系,我们再来说说掌控西北的冯系。

冯玉祥的军事实力,在几大军阀中都是数一数二的,所以一开始就被汪精卫和蒋介石两方争抢。

汪精卫以一个河南换取了汪冯结盟,不出意外的话,蒋介石一定会被打得屁滚尿流。

通常说这句话的,就说明一定发生了意外,这个意外名叫黄郛。

蒋介石身边的第一谋士。他和冯玉祥是“无话不说”的好朋友。

在他的游说下,蒋冯签署了“马日通电”。

汪精卫陷入孤立无援中。

为了稳定冯玉祥,蒋介石又给钱又给官,一下将冯玉祥提拔成了国民政府的三号人物。

两人原本是要手拉手干出一番大事业的,不料一次为了裁军的“编遣会议”却成了两人之间矛盾的开端。

一开始,冯玉祥提出的编遣方案是这样的:蒋、冯各12个师,阎、桂各8个师,其他杂牌军8个师。

老蒋一看不乐意了,我好歹是老大,你冯系和我兵力一样多是怎么个事儿啊。

阎锡山和桂系也不同意,看在整体实力上,你们多点就多点,但一下多出4个师是不是有点过分了。

这方案四方都不满意,于是阎锡山出了个方案:蒋、冯各10个师,阎、桂各8个师,杂牌军6-8个师,另设6-8个师由中央处理。

“中央处理”说白了就是蒋介石的,这下老蒋愿意了,阎锡山提出的他自然同意,桂系也没啥意见,皆大欢喜。

但真的皆大欢喜吗?

编遣前,冯玉祥的部队最多,这一编遣,他只剩10个师了,好家伙,只有老冯受伤的世界达成了。

于是,老冯悄么声的带着部队回老家了。

过了长江才给老蒋拍电报:老蒋啊,我身体不适,回老家养病了,这仗你先打着,打完了我就来看你哈。

蒋介石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蒋桂战争一结束,老蒋就将矛头对准了冯玉祥。

1929年5月,双方爆发战争,蒋介石发动“钞能力”,重金收买西北军的韩复榘和石友三,导致冯玉祥反蒋行动失败。

当年10月他卷土重来,但关键时刻,却遭到盟友阎锡山背刺,最后兵败退回山西。

不过有一说一,冯玉祥的军队实力真不是吹的。

西北军的单兵素质拉出来,任何一个军阀都比不过。

西北军军纪严明,军事素质高,作战能力强,还与民秋毫无犯。

其中最厉害的就是骑兵,曾以一支骑兵疾驰80余里,奇袭蒋军归德机场,烧毁飞机12架,差点连老蒋都折进去。

能打是真能打,但没钱也是真没钱。

西北本来就穷,再加上三年大旱,军费捉襟见肘,再加上这一番折腾,家底都被败光了,哪还有钱去反蒋呢。

四、中原混战,老蒋以一打三

事情发生到这一步,该争不该争的都要争了。

坐拥山西二三十年的阎锡山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山西地理位置优越,煤炭、丝绸等资源丰富,再加上几十年的休养生息,阎锡山的家底儿也是不容小觑的。

除此之外,在几次大的混战中,阎锡山都充分发挥了“第三方优势”,从战争中不断获利,一跃坐上了国民政府的二把交椅。

老大老二争地盘这种戏码,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少见。

不过当时的阎锡山和蒋介石,军事实力都半斤八两,谁也不比谁强。

1930年5月,中原大战爆发。

阎系军阀由阎锡山主导,冯系、桂系陪跑,他们擅防守,大炮多;

蒋系由蒋介石领导,装备好,军事素质高,但基本没啥实战经验,飞机虽然多,但是不擅进攻。

你看巧了不是?双方都擅防守,那谁进攻啊。

于是这场军阀混战的中原大战,就变成了飞机对大炮的对峙战。

说是军阀混战,阎冯桂系围攻蒋介石,但其实说白了,还是阎锡山和蒋介石之间的战争。

桂系不成气候,冯玉祥没钱,主导的还是阎锡山。

既然双方都不进攻,那就耗呗,看谁先拖垮谁。

阎锡山虽然家底颇丰,但要让他拿山西一省去抗衡蒋介石的江浙沪,说实话还是不够看的。

毕竟人家老蒋有钱啊,当初收买西北军的韩复榘和石友三,一出手就是500万。

再加上他背后不仅有江浙沪,还有江南财团的支持,宋、孔两家以及背后美国的强大经济支援。

这世上就没有钱摆不平的事儿,如果有,那是钱还不到位。

为了联合张学良的东北军,蒋介石大手一挥拨给东北500万军费,还借了1000万公债给他。

不可谓不壕气。

这完全是当时的阎锡山比不了的。

为了让反蒋行动名正言顺,阎锡山联合汪精卫另组国民政府,一番折腾下来,阎锡山终于宣誓就职了。

但9天后,张学良就通电拥蒋。

反蒋联军成了包围圈内的鱼肉,很快就全线崩溃,中原大战宣告结束。

五、争锋落幕,历史后人评说

事实证明,有钱是真的可以“为所欲为”啊。

中原大战后期,如果不是老蒋发动了“钞能力”,大战结果如何还为未可知呢。

历经6个月的中原大战,不仅改变了国民政府内部的权力格局,更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大战结束后,蒋介石在形式上统一了中原。

紧接着就是抗日战争爆发,国共联合抗日以及内战的历史事件。

中原大战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规模巨大的非正义的内战,其实质还是各方势力之间的争权夺利、争抢势力范围。

战争双方基本都是代表城市买办阶级和乡村豪绅阶级利益的新军阀。

他们代表的不是千千万万的穷苦百姓,更不是为了人民幸福、社会和平、国家富强而战。

没有站在人民立场、没有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府终究是走不长远的。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正己镜。以史为鉴,我们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

23 阅读:9168
评论列表
  • 2024-01-09 18:03

    关键是老蒋的人是越打越多,军阀不得人心,老蒋是正义之师,不胜没有道理。

    化蛹为蝶 回复:
    老蒋正义之师笑死人,北伐全靠两广军伐。老蒋四大家族支持钱多能收买人心。要不是收买两广军队里的人,中原大战到败了[笑着哭]
  • 2023-12-13 20:43

    这种文章确实适合年轻人

山河寻史

简介:读书以明志,读史以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