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随着年度天象“最大满月”如约现身夜空,与“观月”、“追星”相关的天文话题再度“热”起来,受到公众与天文爱好者的频繁关注。
据景区工作人员展示实拍图,10月17日当晚,一轮“超级月亮”升上西岭雪山的上空,宛如一颗夜空中的明珠,皎洁而耀眼,不少人直呼“想来西岭观月、追星!”
10月19日晚,夜色入怀,星空浩瀚,在西岭雪山景区海拔3250米的首峰别苑,四川省天文科普学会副秘书长刘畅在红星新闻与西岭雪山的联合邀请下,于“成都之巅”带来一场精彩纷呈的公益科普演讲。
“超级月亮这个词通常用来描述月亮在满月时,位于其轨道上离地球最近的点,即近地点附近的现象。由于月亮绕地球的轨道是椭圆形的,所以它与地球的距离会不断变化。当满月发生在月亮接近地点的时候,月亮看起来会更大、更亮。”面对大家最关注的问题,刘畅老师向小小天文爱好者们诠释了什么是“超级月亮”。
一群来自不同学校的小小天文爱好者汇聚在“成都之巅”,沉浸式参与这场实地“观月追星”课,并开启孩子们的十万个为什么。
“这次满月为什么比常说的中秋满月更大呢?”来自龙泉驿区第一小学的周诗语和来自龙泉驿区七中的周辰宇现场提问,面对这对爱好天文的小兄妹的问题,刘畅老师给予热情回应,讲述了“年度最大满月”发生在10月17日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这一天的满月时刻与月球经过近地点的时刻非常接近。具体来说,满月在10月17日19时26分达到,而月球在当天的8时51分恰好经过近地点,这使得这轮满月成为年度最大满月,因为它的视直径最大,视觉效果也最为明显。”
据刘畅老师介绍,通常中秋节的圆月是在农历八月十五,但由于满月的时间和月球的轨道特性,满月的具体时刻并不总是与中秋节重合。因此,尽管中秋节是传统的赏月时节,但“年度最大满月”可能会出现在其他日期。
8岁的李羿杋来自成都市温江政通路实验小学,平日里就对天文知识颇感兴趣的李同学,这次终于有机会在户外高山赏月,“我在看月亮时发现,为什么有时月面会变红,有时又变黄?”对此刘畅老师也给出解答,“红月”的形成原因主要涉及大气散射、月全食。
当月亮靠近地平线时,其光线需要穿过更厚的大气层,大气中的气体和微小颗粒(如灰尘、水蒸气和污染物)会散射短波长的光(如蓝光和绿光),而长波长的光(如红光和橙光)则相对较少被散射,因此月亮呈现红色。而在发生月全食时,地球位于太阳和月球之间,地球的影子完全覆盖了月球。此时,地球的大气层会将一些阳光折射到月球上,但只有红色的光能透过大气并抵达月球,因此月球看起来呈现出红色。
在刘畅老师的细心指导下,大家还纷纷使用专业的天文望远镜,于户外现场观起了天象,与明月、星空来了一次近距离的视觉接触。“听完刘老师的课,我学会了辨认北斗七星。”来自天府新区实验小学的四年级同学唐也激动地指着天空,“看!我找到了整个‘勺子’!”
好奇“太阳进一步演化会成为什么?”的袁蓓琳,来自茶店子小学金禧分校四年级,她在认真听完这场公益科普课后表示自己对神秘的宇宙天体更感兴趣了,“下次如有机会还会积极参与这类有意义的活动!”
“西岭雪山位于邛崃山脉,是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一条分界线,巨大的海拔落差带来了与盆地内完全不同的观星条件:高海拔与高通透度。”刘畅老师告诉大家,西岭雪山拥有“成都之巅”的称号,在高海拔的日月坪上观星赏月,避开了低海拔的雾霾与水汽,同时2小时的车程也是其他川西高原上近似观星环境所不具备的通达性。
据悉,西岭雪山景区海拔3250米的日月坪区域,远离城市光源,大气透明度高,云层澄澈,星空肉眼可见,是成都近郊适宜的观星地。“正值秋日登山季,近期登西岭的游客大多会选择在山上住宿一晚,体验肉眼可见满天星的神奇感觉。”景区工作人员说道。
图片源自西岭雪山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