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辽宁省委领导班子进行调整,黄火青调任第一书记,黄欧东为第二书记,两位一二把手在一些工作上有些分歧,工作起来总是疙疙瘩瘩。
黄火青因病休养时,职务由其他领导代理,对方带人不停向他汇报,觉得不合适。
1958年,当两人的任职命令下达后,黄火青并没有立即上任,而是因其他事情暂时没去,黄欧东先去,在辽宁开展工作遇到阻力。这样的阻力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有不同的理解。
到辽宁后,他没有打开工作局面,认为宋黎、杜者蘅等人不配合他的工作。为此给中组部副部长安子文反映问题。
杜者蘅从抗战结束后,到东北后,担任地委副书记、专署专员,辽宁省政府秘书长、副主席,辽宁省书记处书记(相当于现在的副省长)。
不了解情况的安子文听到这样不团结的情况,表示不合作是不对的,应当批评他们。对于人事关系,黄火青上来并没有触及这个问题,而是找到林枫了解情况。
林枫是一个老东北,在抗战结束后到东北工作,担任组织部部长,吉辽省书记、东北人民政府副主席、东北局第一副书记等职,对东北的干部情况也是非常了解的。黄火青去找他,因为他与东北各省的领导关系都很好。林枫含糊其辞说,并不是人家不配合工作,而是他领导不起来。
针对领导班子内部纠纷问题,向来是不容易处理的,自己不了解情况更不敢冒然表态,万一表态错误直接会影响到此后的领导工作,人家不服你,你没有威信了。因此他找领导彭真,希望给自己提提意见。彭真是他的老领导,两人在抗日时期的党校工作,一个担任副校长,一个担任秘书长工作很融洽。
彭真多意见是,不熟悉情况,不要急着找这个问题。
他到任后,本不想急着处理此事。可第二书记在会上提出整党解决内部分歧,并举手表决,最终以少数服从多数,他也不得不同意。但黄火青说自己刚到辽宁,不熟悉工作,要到外面看看,因此作动员报告交给黄欧东,而黄欧东交给了杨春圃,可是一发言就冒失了,说了一些不合适的话。
在整顿领导班子工作中,有些人搞了一些不符合党内斗争原则的事,派人盯梢,要点一大批干部的名,被黄火青给保下来了。杜者蘅等人被扣上帽子,下放到沈阳拖拉机厂任副厂长。还有蔡礼、李均、吴铎等等。
不过,到1961年、1962年一部分干部得到平反,回到岗位上了。
1965年,在大运动爆发前夕,黄火青因身体情况到京做大手术,工作上由东北局第一书记宋任穷直接领导。尽管几个月后,他回到辽宁。名义上虽然还是省委第一书记,可实际工作上还是由宋任穷负责,上级没有让他恢复工作。
可是第二书记总是带人到他那里汇报工作,弄得他很不舒服。原因很简单,自己是大病初愈,需要静养,天天有人过来打扰唠唠叨叨,休息不好,影响病情稳定;更主要一点,自己虽然第一书记,可工作由宋任穷负责,他们总是往自己这里跑,多少也算违反组织原则,不利于团结工作。让人很容易觉得,他来了就应该找他,他才是真正的负责人。
毕竟宋任穷作为负责东三省工作的第一负责人,这样也是对人家的不尊重。
其实,黄火青回到沈阳后,此后的十多年里没有工作。随着大运动到来,他就是受到冲击而中度关注。真正开始工作到1978年,已经调离东北,留在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