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诸城县,有个名叫商士禹的文人,因为喝醉酒说胡话,辱骂了本县的一个豪绅,豪绅就怂恿他的家奴把商士禹狠狠打了一顿,抬回家去就死了。
商士禹有两个儿子,长子叫商臣,次子叫商礼,还有个女儿名叫商三官。
商三官十六岁了,已经许配了人家,本来已定好吉期准备出嫁,现在因为父亲的变故,只得把婚事拖延下来。
她的两个哥哥去告状,打了一年多的官司也没个结果。女婿家等不及,就派人来和三官的母亲商议,想尽早完婚。
母亲正准备答应下来,三官却不同意,她说:"哪有父亲的尸骨未寒,仇还没有报,就办喜事的?难道他就没有父母亲吗?"
女婿家听了三官理直气壮的回答,心里很受感动,就不再催促了。
不久,两个哥哥打输了官司,含着一肚子冤情回来了,一家人都很悲愤。
两个哥哥计划留着父亲的尸体不埋,借了盘缠再去告状,三官说:"人被杀了,官府竟徇情枉法,不闻不问,这是什么世道,已经很清楚了。难道老天会专门为你们俩再生个包公吗?放着父亲的尸体不埋,我们做儿女的又于心何忍呢?"
两个哥哥听三官的话说得很有道理,就把父亲埋葬了。
埋葬父亲后的一天晚上,商三官突然失踪,不知哪里去了。
母亲又难过又羞愧,唯恐女婿家知道了这没脸见人的事,所以也不敢往外声张,只叫两个儿子暗暗到处察访,但是半年过去了,还是查无音信。
一天,豪绅家请了一个戏班,大摆酒筵,为豪绅庆贺诞辰。
有个名叫孙淳的艺人,带了两个徒弟来酒席筵前弹唱。
两个徒弟,一个叫王成,人才一般,但音调激越,吐字清晰,很受欢迎;另一个叫李玉,生得唇红齿白,柳眉杏眼,活脱脱像个美丽的少女。让他唱,他推说记得不熟;再三强迫,他才唱了一阵,但多是俗里俗气、儿女情长之类的曲子,惹得满座鼓掌大笑。
孙淳也顿时脸红了,上前向豪绅禀告说:"这是不久前才收的一个徒弟,只懂得给大家倒酒传杯,还请不要怪罪才是。"说完,就命令他去给人劝酒。
李玉在酒席间,来来往往给人们敬酒奉承,很善于观察主人的意向,深得豪绅欢心。
人们一个个喝得醉醺醺各自告别了,豪绅只留下李玉和他同睡。李玉替豪绅又是铺床,又是脱靴,照顾得很是殷勤周到。豪绅带醉戏耍他,他只是笑靥承欢,这时豪绅更为李玉的美貌动心,就把侍奉他的仆人全部撵走了。李玉见仆人们都出去了,急忙上去关了房门。
仆人们从主人那里出来,并没有立即去睡,而是聚拢在另一间房子里喝酒。
过了一会儿,听见主人的房子里似乎有什么响动。有个仆人去看,只见屋子里黑洞洞的,并无声响,正准备返回,忽听屋里"扑通"响了一声,好像有个很重的东西从上面掉下来。仆人在屋外喊了两声,也没人应,便急忙把所有的仆人都叫了来。众仆人别开门窗进去一看,豪绅被杀死在床下,李玉也悬梁自尽了,绳子被压断,尸体掉在地上,房梁和李玉的脖颈,还有绳子缠在上面。
见此情景,仆人们大惊失色,慌忙去向夫人等内眷禀报,他们哭了说,说了哭,但是谁也弄不清是什么原因。
人们把李玉的尸体抬到院子里,觉得他的鞋袜虚囊囊的,脱下一看,露出一双穿着白鞋的小脚,原来竟是个女子。
人们更加吃惊,叫来孙淳盘问,吓得孙淳不知如何对答,只是说:"李玉是一个月前来投我这儿做徒弟的,说是愿意同我一起来给主人贺寿,实在不知道她是从哪里来的。"
听了孙淳的话,见死者又穿着孝服,就怀疑是商家派来的刺客,于是便派了两个人暂时把尸体看守起来,一面叫人去告诉官府。
李玉虽然已死,但面目依然像活人一样,用手一摸,四肢还暖和和的带一点温气。两个看守的人见色生情,商议想悄悄奸淫她。
其中有个人正抱着尸体要解开裤带,忽觉脑后像被什么东西捶了一下,口吐鲜血,一会儿就死了。另一个人心里害怕,忙把此事如实告诉大家,感动得大家对女子像对神明一样尊敬,并将此事一并告知了官府。
郡官把商臣和商礼叫来询问,都说不知道,只知道妹妹失踪已经半年了。郡官带着商家二兄弟亲自前往验看,那女子果然就是商三官。
郡官很是佩服三官的为人,便判令商家即刻把三官的尸体领回来安葬,并判令豪绅家不准加害商家。
我叫大林子
病房好还是门诊好?好好上班班,因为人家给发钱了,买啥不香?
心静古典分享 回复 08-29 07:56
友友早上好!有班上,就有钱。友友是治病救人的吧?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