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游艇的逐渐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起“海钓”这项运动。它不仅仅是一项娱乐活动,也是对从事者全方位素质的考验,被称为“海上高尔夫”。特别是在一些发达国家,像澳大利亚、美国、芬兰、挪威、加拿大等国,一提起钓鱼,理所当然的便提出海钓。
比如海钓运动发展得很好的澳大利亚,澳大利亚是全世界最大的岛屿,海岸线悠长。由于受地理位置的影响,澳洲人对海洋的热爱及海上运动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买游艇带着全家出海游,是个很惬意很浪漫的事情。由于这里游艇的普及,要租上一艘船出海环游或者海钓并不困难。在海上整个蓝天都是自己的,远离尘嚣,闹市忽然不见了,那种健康明朗的自然气息,在陆地上永远找不到。
我们的近邻日本,也早在七十年代初,日本便以钓鱼王国著称世界。而,反观我国的海钓现状呢?
海钓运动在我国的现状在我国,垂钓文化历史悠久,最早关于垂钓的文字记载见于2000多年前《诗经 季风》,有濯濯竹竿,以钓于淇的诗句。古代名人崇尚垂钓,留下了大量关于垂钓的典故、诗词、绘画等文艺作品。但是中国海钓文化却相对落后,很难找到关于海钓的文艺作品,这不能不说是中国海洋文化中的一大遗憾。以至在近代,中国的海钓历史,海钓文化也几乎是一片空白。在国内海钓爱好者更是稀少,这是为什么呢?
我国海钓爱好者稀少的原因1、起步晚我国海钓产业起步晚,我国海钓产业出现时间要追溯至2000年。同年开展的亚细亚矶钓大赛,是在我国首次举办的正规海钓赛事。而后我国继续承办了一系列海钓赛事,才形成了一批以舟山、海南为代表的海钓基地。
2、装备贵、开销大钓鱼人要加入海钓活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比如一个海钓新手首先要买一些必须的装备;购置二支海钓矶竿、一套海钓服帽鞋、配套饵箱具包、配好线标钩饵,最普通式样的也要一万元人民币左右价格,像样上品的5万10万元不等。加上钓鱼人的吃、宿、船费、鱼饵等大量的海钓消费,对大多数工薪阶级的钓鱼人来说,目前是难于消费的。
我自己钓鱼也就在网上买10元左右钱的浮标、10~40元钱的百米钓线,100~200元钱的钓鱼竿。虽然也想体验下海钓的刺激,但是一直也不敢付出行动。除了经济因素外,还有就是对海钓不了解的陌生感。
3、海钓很难被内地钓手接受同是钓鱼,但海水钓鱼和淡水钓鱼存在很大差别,无论是所钓鱼的品种、所用钓具以及环境、操作等方面都有所不同。海钓是人对自然的探索,人与自然的较量,海钓始终给人一种很大的刺激和神秘感。海钓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内陆地区可以培养海钓钓手,但普及海钓就存在很大的困难。这是导致中国钓鱼运动发展差异主要原因。
另一方面,在中国估量七千万的钓鱼人中,绝大多数还是以淡水钓为主,特别是自从台钓风靡以来。中国钓鱼界狂热地以“极度变向的池钓竞技赛”为主流风潮:池钓竞技除了一批“国内大师级的老选手”外,这种在“笼”中快速“捉鸡”的变相竞技钓鱼状态,误导竞技钓手一方面争当大师,争名夺利;另一面却不懂鱼情水文的基础知识、出现单薄可笑状态。海钓运动也被边缘化。
4、海洋渔业资源遭到破坏①、滥捕海洋鱼类,由于海上无节制的滥捕乱截,再加上人为的电、炸、毒鱼等违法作业,造成渔业资源受到了极大的破坏,致使广大的钓鱼者很难钓到鱼。而“钓鱼”“人比鱼多”的戏言,已成为今天的现实。
②、向海里排污,海边渔船众多,这些渔船成为湛江海域污染的第一大杀手。这些渔船每天都会清洗机舱,自然就地取材拿海水冲洗,污水没有经过处理就排入大海。
特别是前些年,有些地区工业废水、生活污水、船舶漏油事件等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海区,局部海域生态环境恶化,严重破坏海岸带的生态环境,引起资源衰退和海洋环境的恶化。
③、海水养殖业会污染海洋环境,划海为己”的“承包”政策,很多海钓的好钓点都被用来养鱼发展海洋养殖产业,造成钓鱼者无“立足之地”。同时在养殖的过程中投放饵料、用药、排泄物等生产废水直接向海洋投放,同样污染了港湾海域。
④、填海造地,填海建楼等,使大片的海域、礁石、滩涂被埋掉,使大自然失去了生态平衡,也是更多的近海鱼类无“家”可归。
以上这些原因,我认为都是造成我们国家海钓产业没有发展起来的原因,也请各位钓友补充你的看法。
海钓事业大有可为其实可作中国海钓场所的地方也是繁花似锦:从渤海湾边、山东半岛海域、舟山群岛渔场、到海南岛、北部湾、东沙、中沙、西沙、南沙海域等海钓场:伴随着整个地区性的海洋产业革命,海洋开发已经被提到国家战略高度。海洋游钓也正在成为海洋资源型旅游城市的一个经济增长新热点。诸如大连、天津、青岛、威海、连云港、舟山、温州、厦门、珠海、海口等沿海城市。
虽然,中国的海钓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从宏观讲,这种差距实际上就是一个国家经济、文化、科技等诸多方面的国力之间的差距。但是,要缩短这种差距,即有望于国家经济腾飞,也需要中国钓届的热心开发和投入。深信,不久的将来,中国的海钓会开辟出一条与世界接轨的新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