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荒诞的造反:谋划3个月起兵造反,最后发现自己已是准皇帝

沙沙爱娱乐 2023-10-28 12:30:18

俗话说,创业容易守业难,对于封建王朝来说就是如此,在两千余年的封建历史中,当上皇帝不稀奇,能长久的当皇帝才是本事。自陈胜吴广起义为始,造反这一用暴力推翻统治的活动,便贯穿了封建皇权的兴起与消散。

但是在历史上曾经有过这样一例奇葩的造反活动,造反的人辛辛苦苦筹谋了3个月,最后却发现自己可以名正言顺的当皇帝,这是怎么回事呢?

1、百因必有果

这个天选之子就是高湛,单独看北齐的历史,高湛的造反其实算不上大逆不道,这种“叛逆基因”好像天生流淌在高湛一家的血脉中,例如他的父亲高欢就不是什么循规蹈矩的善茬。

高欢出身于渤海,其祖上也出过有头有脸的人物,但是到了他父亲这一辈,已经是一个破落户,别说什么前途,但就生活而言就不太如意。

直到遇到鲜卑女娄昭君,依靠对方的嫁妆,生活才得以改善。到了北魏末年,爆发了河北人民起义,高欢也积极参与,不过他挺三心二意的,接连背叛自己的阵营,最后确定为尔朱荣效力。

但是屈居人下的体验显然不是很美妙,高欢开始觉得与其听别人指挥,不如自己当领导。所以,他谋划推翻了尔朱氏的统治,扶植孝武帝元修登基,自己在幕后独揽大权。但是孝武帝本人也不甘心做高欢的傀儡,在私底下谋划着除去高欢。

双方展开斗争,孝武帝夺权失败,弃国出逃。高欢决定再选一位皇帝登基,为了确保对方可控,他将年仅十一岁的清河王世子元善见扶上皇位,史称孝静帝。

自此,高欢开启了长达十六年的专权之路,虽无皇帝之名,但有帝王之实。或许是高欢的成功之路激励了他的儿子们,这些人不愿意在父辈的基业上坐吃山空,决定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直接自己当皇帝。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就是他的大儿子高澄,可惜其在密谋之际被膳奴所杀,这个愿望就到了高欢次子高洋头上。公元550年,高洋逼迫孝静帝禅位,自己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大齐”,史称北齐。

至此,整个齐国都是高家的天下,高洋的兄弟各个封王,其父兄也被追封皇帝。按理来说,大家应该都满足了,该好好享受一番才是。但是高欢的这几个儿子偏不这样想,都眼馋那个九五之尊的位置。

果不其然,在高洋死后,其子高殷继位,但是高洋的弟弟高演却权倾朝野,朝中政事都由他来决断,即使如此,他还是不满意。

在高殷继位不久便罢黜其为济南王,自己登上了皇位。当时他曾答应不杀害高殷,但是后来还是违反了约定,出于政治利害关系将其杀害。

此举虽说残忍,也还算情有可原,毕竟哪个皇帝愿意给自己留下把柄呢。而且相比前任和后来的皇帝,高演励精图治,政治经济都有很大发展,算得上是北齐难得的明君。

但是高演的登基也为北齐以后的统治埋下了祸端,他剩余的兄弟不再遵循父死子继的传统,而是奉行强者为尊,谁能抢得过谁就当皇帝。

2、磨刀霍霍

公元561年,仅仅在位两年的高演因病去世,当初帮助他登基的弟弟高湛立刻磨刀霍霍,准备造反。

当初为高演登基立下汗马功劳的高湛为何如此不讲情面,直接在亲生哥哥的丧期内就做出这种大逆不道的事情来?究其原因还要从当初帮助高演继位说起。

高洋去世后,高湛和高演二人手握大权,废帝高殷及其手下大臣对二人颇为忌惮,暗地里疏远猜忌两人,尤其是作为宰相的杨愔对他们更是格外提防。

根据《北齐书 杨愔传》记载:“宋钦道面奏帝,称二叔威权既重,宜速去之。帝不许曰:"可与令公共详其事。"愔等议出二王为刺史。以帝仁慈,恐不可所奏,乃通启皇太后,具述安危。”

从中可以看出杨愔准备将二王架空,加强皇权的目的,担心废帝不同意,便将此事奏明废帝之母,可惜的是,人算不如天算,几人的预谋还是高演和高湛二人得知,于是二人借着打猎的名义在野外密谋,准备推翻高殷。

那么高湛为什么要拥立高演为王,而不是自己称帝呢?根据《北齐书·卷十四·高元海传》记载:初孝昭之诛杨愔等,谓武成云:“事成,以尔为皇太弟。”及践祚,乃使武成在邺主兵,立子百年为皇太子,武成甚不平。

也就是说,高演为了得到高湛的帮助,许诺自己做了皇帝就让高湛做皇太弟,等到自己一死,高湛就可以顺理成章的成为皇帝。

万万没想到,高湛为了高演出人又出力,结果高演一当上皇帝反而翻脸不认人,反而将自己的儿子高百年立为皇太子,这一举动自然让后来的武成帝高湛难以接受。

所以在高演病重的时候,他就在密谋发兵篡位了,但当时有个巫师为其算卦,告诉他此时不宜起兵篡位,要再等三个月才行,高湛这才忍了下来。

三月之期已到,高湛就准备攻进晋阳宫,没想到到了地方之后,竟然不见有人反抗,这才知道高演在临死的时候,为了不让他的儿子高百年落得和高殷一样的下场,决定传位于弟高湛。

这对高湛来说可算得上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既不用背上弑兄的骂名,还不耗费一兵一卒,他一下子从一个乱臣贼子变成了光明正大的皇位继承人,连之前费尽心思准备的造反活动都算白忙活了。

3、无人拘束的暴君

顺利当上皇帝之后,高湛的初始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他会花费心思查看地方官员的执政表现,体察百姓的疾苦,还会重点提拔贤良之人。

但是,当明君可太累了,高湛没装多久就开始不耐烦,再加上他身旁的宠臣和士开多番引诱他沉迷享乐,很快,高湛就陷入玩乐之中,全然不顾国家大事,开始走向昏君的道路。

公元564年,出现了“白虹贯日”、“赤星”的天文星象,这在当时属于不祥之兆,一般来说出现这种现象,大多数帝王就是选择祭祀上天,但是高湛偏不这样,他想出来了一个缺德的主意,他想杀了高演的太子也就是当时的乐陵王高百年,以压制镇服这场灾祸。

正所谓上所好之,下必效之,高湛有了杀高百年的想法,自然有的是人为他提供理由,教高百年习字的贾德胄就是这类人。他告发高百年习字的时候曾多次写过“敕”字。

因此字有皇帝命令的意思,所以高湛发怒将他召进宫中,确认其写过此字后,立刻派人将他乱打一顿,甚至一边拉着他走一边打,所经过的地方血流的到处都是。

高百年实在承受不住虐打,于是向高湛乞求,甚至愿意做他的奴隶,但是高湛充耳不闻,将他斩首,还将他的尸首抛入水池当中,随后又亲自看着他人将高百年草草掩埋在园中,连正式的陵墓都没有一座。而高湛的其他侄子也没有落得什么好下场,也被他杀了不少。

如果说他的上述举动是为了稳固自己的皇位,那么他的另一行为简直算得上是禽兽不如。根据《北齐书·卷九·列传第一》记载,高湛继位后,逼迫自己的嫂子,也就是高洋的皇后李祖娥与自己通奸,威胁对方如果不从的话,就要杀死她的儿子高绍德。

李祖娥没有办法,只能顺从高湛的心意,后来还被迫怀上了高湛的孩子。高绍德求见母亲的时候,李祖娥不愿意与对方见面,他便一气之下说出母亲与高湛的奸情,让李祖娥羞愧不已,竟在腹中女儿出生后亲手掐死了她。

高湛听闻自己的女儿惨死,“骂绍德曰:‘你父打我时,竟不来救!’以刀环筑杀之,亲以土埋之游豫园。”(《北齐书·卷十二·列传第四》)高绍德被杀的消息传到李祖娥耳中,她痛哭不止,高湛见此场景更加愤怒,将李祖娥毒打一顿后将其扔进水沟之中,待其苏醒后,用牛车将她送到了妙胜寺出家。

他的种种行为简直令人发指,或许对于北齐的高氏家族来说,造反远比治理江山更令人激动,像高湛这种造反虎头蛇尾的人,满腔精力无处宣泄,便只能用在祸祸国家上面了。

4、结语

公元565年,仅仅在位四年的高湛就以天象有异为理由,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高纬,自己当太上皇去了。当初那么想要的皇位,现在又当作烫手山芋丢出去,或许对于高湛来讲,当皇帝不是他的目的,破坏和造反才是他的梦想。

其子高纬继承皇位后也没有什么治国贡献,亲小人远君子,最终导致北齐灭于北周之手,至此,仅仅建立了28年的北齐政权彻底走向灭亡。

而纵观这不到30年的历史,北齐虽更换了6个皇帝,但只传了两代人,整个高氏家族的精力都放在自相残杀上面,走向毁灭也是必然的结局。

0 阅读:3
沙沙爱娱乐

沙沙爱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我会一直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