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雕刻工艺之绝技,闻名中外。其中,传统雕刻技艺代表——“鬼工球”更被誉为是鬼斧神工,其成品结构之复杂,工艺之精美,制作构思之巧妙,让人见之惊叹,啧啧称赞!日本雕刻师曾经多次组团来参观学习。
“鬼工球”又称“牙雕套球”、“牙雕球”,工匠们先将整块X牙车成球状,然后再镂通成多层次的球层,通过高超的镂空技艺,用整块牙雕出层层牙球,球内套球,且每层可以自由转动,球面再雕刻精细图案花孔,通透玲珑,以其精湛的手工艺与巧妙莫测的构思令人惊叹,是精美绝伦的中国工艺绝技。
因需要长期伏案雕刻如此细微的物件,雕刻师常常都是高度近视。
据载,早在宋代就已出现3层套球,时称“鬼工球”。明人曹昭在《格古要论》中写道:“尝有像牙圆球儿一个,中直通一窍,内车数重,皆可转动,故谓之鬼工球,或高宗内院中作者。”
鬼工球,顾名思义,因其工巧“鬼斧神工”得名,其雕制穷尽雕琢之术,精巧华丽、通透玲珑。
不过,虽然曹昭所载鬼工球出自宋代,但宋时鬼工球并无存世之作,而明代也再无关于鬼工球的记录,更无实物留存印证。事实上,各大博物馆所藏鬼工球皆为清中期以来的作品。
清中后期,广州出现了两个流传下来的鬼工球,其制作工艺水平已达到巅峰。每个鬼工球都有20到25层之多,由一整块牙雕琢而成。
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的一件清镂雕牙云龙纹套球,共计24层,创作于19世纪,外层球体表面以高浮雕刻九龙盘旋于祥云之间,内层球体雕刻不同的镂空几何纹样,十分精致。此外,套球还带有承盘的像牙底座,底座同样雕刻云龙纹,属于清晚期牙雕工艺精品,整体玲珑剔透,巧夺天工。
清镂雕牙云龙纹套球(24层)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另一件清牙透花人物套球,共有17层。图案包括人物、亭台、山水、树木等,微小的吊坠上还雕刻着和合二仙,纹刻清晰,精巧至极。
清 牙透花人物套球(17层)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东莞市博物馆也珍藏一件牙雕龙纹鬼工球,球体雕龙,造型纷繁复杂,颇具美感。牙底座上也雕有龙纹,盘旋相连,十分灵动。
清 牙雕龙纹鬼工球 东莞市博物馆藏
如此精美却又复杂的鬼工球是如何制作的呢?
大致来说,制作一个鬼工球大致需要以下几个步骤:
1、旋转打磨牙,直至磨成圆球形。
2、沿球的中心部位,在牙上均匀地打出一些直径较大的圆锥形孔洞。
3、用一种L型的特殊雕刻刀,通过孔洞伸入球的内部,横向切割,挖槽并形成层次结构。
4、入各个孔依次进行切割,最终可以把球的内层与外层彻底分离。
5、以此类推,将牙球切割成很多可以独立转动的层,等每一层球体都完成后,各个球体便会分离。
6、将其他层不镂空的部分依次转到大孔的位置,从大孔伸入刀具进行雕刻,完成内层的加工。之后逐层雕刻每一层球体,直至最外层。
从原理上来说,鬼工球的加工过程大致如此,不过实际操作起来,就是具有相当难度的技术活。
鬼工球这种玲珑剔透的工艺品,并无任何实际用途,从材料、设计、工艺等各方面观之,均是一件精致的赏玩之物。
在今天,我们再反观这一传统技艺时,应该认识到,鬼工球代表了一种超离日常器用的极致,表现了对匠艺本身的精益求精的求索。
然后,即便有细致的图像,依然存在很多疑问,比如,制作时要使用多少把L型刻刀?工匠是如何看清球体内部情况进行雕刻?球体的内部非常暗,肉眼都难看清,如何雕刻?
下面欣赏一些漠草工艺自己复原的鬼工球和其他牙雕作品。
本文由漠草工艺原创,关于猛犸牙更多行业内幕,欢迎到评论区参与讨论!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