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树无人机授粉:关中平原盛花期的探索与思考
在广袤的关中平原上,每年的桃花盛花期都是一片令人陶醉的景象。这里的桃树,品种繁多,像久保桃,果实大,口感甜润多汁,在成熟时那粉粉嫩嫩的颜色挂在树上特别诱人;白凤桃,果肉洁白如玉,质地细腻,果香浓郁;还有湖景蜜露,有着独特的花香味。这些桃树一直以来都是当地果农的重要经济作物。
桃树的种植在关中平原有着悠久的历史,果农们精心照料着每一片桃林。然而,在桃树的种植过程中,授粉一直是个关键的环节。以往啊,主要靠自然风和蜜蜂等昆虫来授粉。但是呢,这里也存在不少痛点。比如说,在自然风授粉的时候,很多时候风不太给力。我就听说过秦岭山脚下有个果农张大哥,他的桃园靠着山,每到桃花盛花期,山就像一道屏障,风很难把远处花粉吹过来,导致授粉不完全,桃子产量就受到了影响。而依靠蜜蜂等昆虫授粉呢,蜜蜂的数量也不好控制啊。像前几年气候有些异常,蜜蜂活动也变得不规律了,好多桃园就被荒废了不少,桃农们心疼得很。
这时候无人机授粉就逐渐被果农们关注起来了。无人机在桃园里的飞行高度可是很有讲究的。如果飞行高度过高,花粉沉降到花朵上的数量就会很少。一般来说,在关中平原这种相对平坦的地形下,当桃花盛花期时,无人机的高度控制在2 - 3米比较合适。在这个高度的时候,花粉能比较均匀地散落在花朵上。我认识一个山东聊城的果农朋友,他家的桃园也在尝试无人机授粉。他发现,飞行高度低于1米的时候,虽然花粉落得挺多,但是无人机螺旋桨产生的气流会把花粉打散,分散得不均匀,而且还会损伤一些花朵。
那飞行高度这么确定了,花粉沉降密度又是个关键。花粉沉降密度要合适,才会促进桃树的坐果。经过很多果农长时间观察和数据统计,像在关中平原这片肥沃的平原上,当花粉沉降密度在每平方厘米300 - 500粒左右的时候,坐果效果比较好。有河北衡水的种植户李大姐跟我说,她第一次尝试用无人机授粉的时候,也没太掌握好这个沉降密度,刚开始按照每平方厘米1000粒以上的密度来投放花粉,结果好多花粉在花瓣上堆积,没有落到花蕊上,反而影响了授粉效果。后来经过多次试验,才确定了适合自己的这个密度范围。
我们再来看一下桃树的不同品种。除了前面提到的常见品种,还有蟠桃,这是桃树家族里果实形状很特别的成员,弯弯的像个小蟠桃,很受游客欢迎,在桃园采摘的时候,人们都愿意买蟠桃尝鲜。还有黄毛桃,外表毛茸茸的,颜色是那种淡黄,果肉脆甜。这些不同品种的桃树在授粉需求上也有差异。蟠桃的花朵结构比较特殊,可能需要相对更精准的授粉,因为它不像久保桃那种普通品种的花朵那么容易授粉成功。有些果农在种植蟠桃的时候,发现用无人机授粉的时候,要更注意无人机的风向控制,这样才能让蟠桃的花朵授粉更好。
从时间的角度来看,桃花盛花期是比较短暂的。一般来说,盛花期大概持续7 - 15天左右。在这短暂的时间里,无人机授粉就更要争分夺秒了。我在网上看到一个网友分享他在陕西武功桃园的经历。他家的桃园在盛花期前一天就预订了无人机授粉服务。因为盛花期一过,授粉的机会就少了,即使后面想办法授粉,坐果率也会大打折扣,对产量的影响非常大。
再谈谈无人机授粉在不同地域的情况。关中平原的土壤、气候条件有其独特性,在其他地区就可能有所不同。比如在南方的一些多山地区,像福建的山区,地形崎岖,无人机飞行高度可能就要根据实际情况更灵活地调整。而且南方的气候比较湿润,花粉的传播和保存方式和北方也有区别。北方相对干燥,花粉保存时间可能长一点,在授粉操作上也更简单一些。而在南方,花粉可能容易受潮失去活性,无人机投放花粉的速度和时机就得更精准。
另外,在桃园里,除了授粉环节,日常管理也很重要。就拿浇水来说,在桃花盛花期前后,水分的控制很有讲究。如果浇水太多,土壤湿度太大,桃树很容易滋生病害;如果浇水太少,花朵容易凋谢。我邻居家王大爷家的桃园就有这样的教训。有一年桃花盛花期的时候,王大爷家的桃园浇了太多的水,结果好多花朵开始发黄脱落,最后桃子的产量很低。后来他开始学习科学的管理方法,在桃园周围设置了一些排水系统,又严格按照不同时期对水分的需求浇水,桃子产量慢慢就提高上去了。
从花期到果实成熟的这段时间里,不同的管理措施也会影响到最终的品质。在果实的膨大期,需要充足的养分。这时候可以给桃树施一些有机肥,像腐熟的农家肥。我之前在一个农村看到一个种植大户,他每年都会自己积攒农家肥,用牛粪、羊粪和树叶混合在一起,经过长时间的发酵。到了果实的膨大期,把这种有机肥施到桃园里,结出来的桃子又大又甜,在市场上特别受欢迎。
再回到无人机授粉这个话题。虽然无人机授粉在关中平原以及其他地区都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说设备的成本,无人机本身价格不便宜,而且后期的维护保养也需要一定的费用。还有操作无人机的人员需要经过专业培训,要不然在授粉过程中就容易出现失误。
在桃树的整个生长周期中,预防病虫害也是很关键的一环。在盛花期前后,桃树可能会遭受蚜虫等害虫的侵害。我听说有个河北邢台的果农,以前没有重视桃园的病虫害防治,到了桃子快成熟的时候,蚜虫泛滥,桃子表面布满了蚜虫,不仅影响了桃子的外观,还影响了果实的口感。后来他开始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在桃园周围种了一些能吸引瓢虫的植物,瓢虫多了,蚜虫就被控制住了。
在不同季节,桃园的景象也各不相同。春天除了桃花盛开,还会有一些野草在桃园里生长。这些野草如果不及时清理,可能会抢夺桃树的养分。有些果农会采用覆盖黑色薄膜的方法,既能够抑制野草生长,又能保持土壤的温度和湿度。像在华北地区的桃园,很多果农都会采用这种方法。在果园周边,还可以种植一些防护林,像杨树、柳树之类的。防护林能够起到防风固沙、调节果园小气候的作用。
从桃树的开花结果,到最终的采摘,每一个环节都环环相扣。无人机授粉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在整个桃树种植的产业链中,还有很多值得探索和研究的地方。
最后我想问一下大家,在你们当地的桃树种植或者其他果树种植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一些类似无人机授粉这种,有前景但又存在挑战的新技术或者新方法呢?大家可以分享一下自己的经历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