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镇化加速推进,城市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快速增长,“停车难”成为困扰市民出行的难题。 11月26日上午,湖北省政府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近年来全省多措并举推动停车设施发展、缓解城市“停车难”相关工作情况。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fd6853f45ef810fa9e9705b8d0e65eb.jpg)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21d408a463e70efab013bd22273454e.jpg)
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龙宁介绍,近年来,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解决城市“停车难”问题,连续四年将城市公共停车泊位建设纳入十大民生项目。2021年以来,全省共新增城市停车泊位94万余个,其中公共停车泊位48.3万个。截至目前,今年已新增公共停车泊位14.9万个,超过年度目标任务。
湖北在增大停车位供给的同时,着力提高既有停车资源的使用效率。
一是推进智慧停车:推广宜昌市工作经验,2023年在全省部署开展“全市一个停车场”建设,在全国率先以省级层面全面推进城市级智慧停车,力争用3年时间实现17个市州全覆盖,整合路内路外停车资源,打造城市停车“一张网”,提升停车资源智慧化管理水平。
二是推进停车资源开放共享:积极倡导和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将车位在夜间和节假日对社会开放。同时,引导商场、超市等停车场在空闲时段向周边居民优惠开放,有效利用停车资源。
三是加大重要节日停车保障:针对五一、十一、春节等节假日人流车流激增的情况,各地除免费开放机关事业单位停车场外,还将路内停车泊位免费向游客和市民提供。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864145b09e811f8eabdaed3b4cae66e.jpg)
湖北省自然资源厅总工程师孙燕介绍:自然资源部门从空间规划引领、土地要素配置、存量土地利用、审批手续简化等方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城市停车设施发展。
一是坚持规划先行;二是实行要素跟着项目走;三是灵活土地供给方式:鼓励以租赁方式,供应停车场用地;四是合理利用地下空间:鼓励新建建筑利用城市道路、广场、公园绿地等对应的地下空间配套建设停车场,基准地价可按地下层数递减;五是鼓励盘活存量土地;六是优化规划许可审批:“能开则开、能快则快”,更好满足群众的停车需求。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1060b619d18ecd203fc5cb1d7e94cc9.jpg)
湖北省公安厅二级警务专员陈邦全介绍:
“停车难”既是公众交通出行的难点痛点,也是公安交管部门一直着力解决的管理难题。省公安厅始终把方便群众停车作为一项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积极配合推动全省停车设施建设,规范停车管理,维护交通秩序。
一方面,因症施治,着力缓解停车“难”。另一方面,严格规范执法,坚决治理停车“乱”。
据统计,自2021年11月实行“先劝后处”以来,全省累计共发送违停提示短信4100多万条。除此之外,8个试点县市区还将“机动车违停”“不按导向行驶”等12类交通违法行为列入“首违警告”范围。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c7805b00757910097954de282fe91fb.jpg)
宜昌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琼介绍:
近年来,宜昌市新增公共停车泊位4.45万个,其中,中心城区挖掘215处零星用地新增泊位3.06万个,占全市新增总量的69%。宜昌在“停车惠民”方面做了一些工作,探索处的三条路径彰显了城市在惠民中有作为。
第一条路径是“增量”。按照“配套建设为主、公共停车为辅、临时停车为补充”的思路,聚焦群众需求最迫切的老城区,有针对性地增加供给、补齐短板。
第二条路径是“共享”。充分运用共同缔造的理念和方法,聚焦不同时段、不同区域、不同人群的差异化停车需求,推动停车资源开放共享,提高停车资源利用效率。
第三条路径是“服务”。坚持用户思维,运用市场化、智能化方式,不断优化服务效能和停车体验,努力让市民停车更方便、更快捷、更省心。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37d73e5be94c295e1ad4dc085f19ceb.jpg)
黄石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董国平介绍:
在缓解停车难问题中,黄石市总结和运用了“六个一批”工作法,提升了工作质效。一是新建一批:向空间要资源、“建”出停车位。二是改造一批:向更新要功能、“做”出停车位。三是共享一批:向错峰要增量、“让”出停车位。四是优化一批:向互补要平衡、“调”出停车位。综合运用“限时停车、即停即走、夜停晨走”等管理模式,合理设置潮汐车位、即停即走通道等限时停车区域,施划限时停车位387个,利用车辆通行和停车需求的时间互补性,缓解了商圈、夜间聚集消费区、学校等区域的分时停车需求。五是取缔一批:向通行要效率、“腾”出停车位。六是规范一批:向管理要秩序、“用”好停车位。针对部分小区“墙内”车位闲置,“墙外”车满为患的问题,黄石市指导新建小区合理制定地面、地下停车差异化收费标准,推动了开放式小区规范施划泊位和封闭管理,引导车辆入库归位停放,30余个小区2000余个“沉睡”泊位得到了有效的利用。
下一步,黄石市将发挥“整圈推进”停车综合治理的优势,用好用活“六个一批”办法,聚势赋能、乘势而上,不断提升市民出行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记者/柯文翔)
躺平才是王道
我住的小区原来路边有免费停车位,现在全把车位线磨了,交警一天来三趟,一来直接就贴条,短信也不通知了,傍边有块空地,他们自己人搞了一个收费的,就逼你们进去停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