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时间,他从鹌鹑养殖业的领军人物转变为饲料行业的巨头。
又用了四年,成为四川的首富。
此后,他稳坐四川首富的交椅长达三十年之久。
原本以为,凭借多年积累的巨额财富,他早已是四川首富的不二人选。然而,市场的突变却让他从首富变成了“首负”,背负了高达千亿的债务,每年的利息就需支付18亿之巨。
那么他究竟是谁呢?
面对当前的困境,他是否还有机会东山再起?
兄弟创业刘永好出生时,家里的生活情况还算过的可以,父母都是公职人员。
可后来随着母亲病退,家里的收入骤然少了一半,生活也过的拮据起来。
为了补贴家用,刘永好和几个哥哥经常放学后去捡柴火,有时候还会捡一些人家不用的煤渣。
那段时间虽然过的很苦,但是也让几个孩子的感情变得更加深厚。
后来在刘永好上初中的时候,赶上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刘永好也因此跟着大部队到了乡下。
虽然农村的生活条件没有城里好,但只要肯努力,就不会缺吃少喝的,在农村刘永好度过了很充实的几年。
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后,刘永好第一时间便报了名,这些年他深切的体会到了,读没读过书真的是不一样的。明明很简单的问题,可因为不懂变通,大家一直用着费时费力的方法。
之后刘永好很顺利的考上了德阳机器制造学校,学习机械制造。因为学习成绩好,学校非常想要将他留校当老师。
可当时一心想要到工厂施展自己技术的刘永好,拒绝了老师的好意,表达了自己想要回老家的想法。见他一门心思想要回老家,老师也只能惋惜。
然而最后分配结束后,刘永好却发现,自己虽然如愿分到了老家,但是却不是到工厂,而是到了成都机械工业管理学校当老师。对此虽然很不情愿,但是也只能接受。
但老师的工作怎么可能限制住他那颗躁动的心,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后,全国各地都在进行改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做点小买卖。
虽然没有没有国营单位的福利待遇好,但是挣得可一点不比他们这些当老师的少。
恰巧此时刘永好的三哥找到了他们兄弟几个,说现在政策放开了,允许私人经济了,他想开个养鸡场,问问大家的意见。
大家在商量后,一致非常看好未来的发展趋势,都想要参与到创业中来。于是不顾领导的挽留,刘永好辞掉了稳定的工作,开始了创业。
兄弟四人拿着多年的积蓄,开始了养鸡大业,可即便他们再怎么精心照顾,养鸡的利润也就那么高。于是刘永好开始思考,是不是有更好的选择。
在经过一番考察,他发现养鹌鹑要比养鸡简单,而且利润要比养鸡高。尤其是他们通过计算机进行辅助,更是将鹌鹑的孵化率给大大提升了。再加上饲料的配比,鹌鹑的产蛋量也提高了。
到了1986年,他们养殖的鹌鹑不仅销往国内的各个省市,更是出口国外。仅这一年,他们的利润就达到了1000万。
但此时因为大家都察觉到了养鹌鹑是低投入,高回报,所以都纷纷跟风养起了鹌鹑。
众所周知,一旦什么行业大家都一窝蜂的涌入,那这个行业在近两年内肯定收益情况不好。
所以刘永好决定转变经营范围。当他偶然间看到猪饲料的广告的时候,他想到自己为何不生产饲料呢,这玩意只要有养猪的就需要他,而且国内目前很缺少饲料的品种。
说干就干,他们先是请来专业人员调配出饲料,经过多番改良,饲料一经上市就遭到了人们的哄抢,因为他们的饲料不仅便宜,而且养出来的猪膘肥体壮的。
兄弟几个看自己的饲料能卖出去,于是便成立了新津希望饲料厂。
随后他们陆陆续续研制出了多款饲料,仅在1990年一年,饲料销量就从原来的5000吨涨到了6万吨。
到了1995年,饲料的销售量更是达到了 100万吨,成了当时国内数一数二的饲料大厂。
刘永好也凭着了饲料厂,成功坐上了四川首富的位置。而且这一坐就是21年。
养猪亏损眼看饲料的生意稳定下来,刘永好想着反正自己能生产饲料,何不养点猪呢。
于是开办养殖场,养起了猪。但人不可能永远都那么幸运。在刚开始养猪的那几年,生意确实还行,猪肉价格成上涨的趋势,有一年更是涨到了三十四一斤。
可随着养猪的人越来越多,猪肉价格开始下滑,然而刘永好的养猪场却是一年比一年的投入大,他也因此连年亏损。
到了2024年,刘永好的负债甚至达到了938.56亿,光是每年的利息就达到了18亿多,这个数字不禁令人咂舌,有的小企业可能一年都挣不了这么多。
刘永好也从首富变成了“首负”。不过有着其他方面的投资,养猪场的虽然是负债,但也不至于拖累整个集团。
另一位首富刘永好虽然不是首富了,但接替他登上首富的人同样姓刘,而且也是卖饲料发家的,只不过人家卖的是鱼饲料, 两个人也互相不认识。
他就是刘汉元。不同于刘永好的家庭情况,刘汉元小时候家里可算是穷的叮当响,后来靠着自己的努力上了专科,毕业后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家里的情况才算是好了一些。
因为大学学的就是水产养殖,所以他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到养殖场当养殖员。这份工作也是让他学到了更多的养殖方面的知识。
他渐渐的不再满足于只当个技术员,他渴望自己能够有更好的发展。正好那个时候,国家也鼓励大家创业,所以他拿着自己的全部积蓄再加上父母给的总共500元开始了自己的创业。
既然是创业那肯定不能继续采用老一辈的养鱼方式,他自己经过多年的养鱼经验,总结出了渠道金属网箱式流水养鱼法。
但当时大家都不认可这种养鱼方法,纷纷劝他要慎重,可这种方法早已在刘汉元的脑海中演练过无数次,所以他很有信心。
用这种方法养鱼,第一年刘汉元就创造了当时四川省的养鱼记录,净利润达到了将近2000元。
于是这种方法纷纷被大家效仿,刘汉元也是非常慷慨的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大家。
可养鱼的人多了,鱼饲料也成了问题,大家都想用跟他一样的。一看有市场需求,于是刘汉元就开办了饲料厂,取名通威。
靠着这家饲料厂,他也算是积累到了自己的第一笔财富。
之后刘汉元又开始投身到其他的行业,其中比较出名的便是光伏发电这种新能源。如今在国内通威的光伏产业也是很有名的。
【免责声明】文案内容及图片均取材自机构官网、媒体网络以及第三方平台等已公开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信息有误或其他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或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