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湖南人在北欧,初婚无孩,二婚却和中国老公生下丹麦混血宝宝

爱吃水果的小女孩 2024-11-05 09:07:24

2月14日情人节那天,我结束了一段短暂的婚姻,卡里只剩下两万块的存款,回到了丹麦。北欧冬天的夜很黑很长,我的心情有一点抑郁。

我叫Yimei,湖南人,今年39岁,现居住北欧丹麦。9岁那年父母离异,我随母亲一起生活,从小好强自立。因为好强我一路考上清华本硕,又被推荐丹麦读博,成了大学教授。也因为好强,我总是对自己不够满意。特别是当我初婚失败时,我的价值感简直跌进了尘埃。那时的我失落、抑郁,度过了一段艰难而孤独的时光。直到命运让我遇到了现在的老公,人生才有了新的期盼。他是河北人,美国博士毕业在阿联酋工作。他家庭复杂,家族还有“遗传病风险”,可我却不介意,仅凭一点,3个月就和他闪婚。后来我们两个亚洲人,生下丹麦混血女儿。很多人都不理解,但小家的幸福只有自己能体会。

(我是Yimei,这是我的老公和金棕色头发的宝宝)01我1985年出生于湖南省株洲市,是家中的独生女。我父母的文化程度很高,都是80年代的本科生。父亲是当地的高考状元,在湖南当地一家报社做主编,母亲在企业当会计,我的家境还不错。父母一直两地分居,感情不和,我9岁时他们离了婚,从那以后我就跟着母亲一起生活。换做一般孩子早就哭闹伤心了,可我却很平静,觉得俩人关系不好,就应该分开。不过那个年代离婚的并不多,我也觉得离婚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会稍微讳莫如深一点。而我“反传统”的婚姻观也在这之后慢慢形成了。父母很尊重我的想法,在我的认知里我是独立的个体,不从属于父母,更不会因为婚姻关系从属于他人,融入他人的家庭。所以在我看来婚姻是两个人的事。如果你认为婚姻是两个家庭的事,是各种钱和条件的符合,那你的婚姻就会充满各种撕B和世俗。我需要的婚姻对象,一定要把我放在第一位,而不是孩子或者父母,这不是自私,而是良好地基于两人爱情的前提观念。

(2010年刚到丹麦,哥本哈根小美人鱼)母亲好强,在她的影响下我从小自立。母亲下班晚,我就放学后自己热饭吃。赶上她出差,要隔天才回来,我都是自己过夜。好强虽好但它也犹如一个魔咒,让我总是觉得自己“不够好”。结果就是,我只有不断努力,才能体会到些许的肯定和成就感。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我一直是别人家的孩子,标准的学霸。后来我一路重点地考下去,上了清华的本科,还被保送了清华的硕士。不过,我这个学霸有点“不一样”。我是典型的ENFJ,想做太阳温暖身边的人。一年级时,我就总是快速完成作业,再跑去别人家帮别人写,就为了让大家一起玩。高三时我很乐意课间给别人讲题,从小就有做老师的潜质。我喜欢唱歌、打牌、旅行,大三开始爱上了打游戏。硕士时我玩某讯的一款游戏,打到了国服最高级的格斗段位。我还参加过线下电竞比赛,出过很多视频教程,连硕士论文的话题都是“网络游戏”。硕二时,中国和丹麦加强科教合作,我被清华的一位教授推荐去了丹麦读博。

(2015年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跳伞)此前,我对丹麦的印象仅存于儿时读过的安徒生童话。没想到,来北欧成了改变我整个人生方向的一个契机,而我的情感之路也在这里波折不断。读博期间,我认识了前夫,有了结婚的打算。他来自一个小镇的传统家庭,本人很上进,事业发展也不错。我们谈了三年,就领证结婚了。我想着只要我们夫妻同心,应该不会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可惜我想错了。“什么年龄应该干什么事”,“结婚是女方‘嫁’并融入男方家庭”,诸如此类的传统婚姻观念让我们的矛盾不断升级,最终这段婚姻只维系了一年多,我就提了离婚。也许是被认为年过30而且身在异国不易再婚,离婚过程颇有波折。在分居一年之后,我们在 2月14日情人节那天回国办理了离婚。记得回到丹麦后,我的卡里余额仅剩两万,索性全部花光。那年北欧的冬天特别黑,走在路上,我感到莫名的伤感和抑郁。那段时间,我的人生状态非常差。

(2016年在阿布扎比谢赫扎伊德清真寺)尽管离婚是我提出的,心里却并不快活。从那以后我将独自面对生活,而且一个人身处低谷时,很容易招惹烂桃花,自身的价值感也越来越低。直到一个朋友和我说了她的故事,我才重新燃起了希望。她之前也是遇人不淑,连遭男友的PUA。后来她通过相亲网站认识了现在的老公。本来她只是想听对方夸夸自己,没想到时间一久俩人竟聊成了情侣,还结了婚。我不知道能否遇到真爱,但找个人来夸赞自己的办法还挺不错的,就注册了国内的网站,如实填写了学历、婚姻状况和年龄。我还选了几张生活照,筛选了对方的博士学历,没想到自己那么受欢迎。当时网站有个bug,海外IP默认推荐距离相近的中国人。系统就给我推荐了很多包括毕业于德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名校的男博士们,交谈中我也认识了一些非常优秀而且不在乎二婚的男性。02缘分使然,我和现在的老公相识了。

(2016年我们在冰岛)他是美国知名大学博士毕业,在纽约大学阿布扎比分校做研究。照片上的他正弹吉他演奏,有点像文艺青年。我们只大概聊了聊,就没再继续。一个星期后,有一天他可能比较闲,突然跟我搭话。我们才颇有兴致地聊了彼此的成长、家庭经历,整个过程很开心,我就主动要求视频。谁知聊了大概三个小时后,我的心里就初步认可他了。因为他说,两个人在一起,最重要的就是开心。无论发生什么事,他都会把伴侣放在第一位。这和我的婚姻观不谋而合,我满心欢喜。我在网站上写了离婚,他对于离婚理由,有无孩子都没有问。我主动问他原因,他回答:“你都写明了,我就选择相信你。这个问题不是特别重要。而且我看你可能没有孩子。”我接着问他,要是我有孩子,你又该怎么办?他回答:“只要是你生的,我都会选择一起养。”从他的言语中,能够看得出来这个人不错,我们开始了很密集的聊天。两个多月后,我回国出差,在北京和他见了面。他老家是河北的,离北京很近。当时想着如果我们不合适,他就直接回老家。没想到,我们聊得特别好,只有一件事很奇葩。

(2016年在马来西亚仙本那和巴瑶族小朋友)我们见面后的三四天,大部分开销都是我出的。朋友听说后,都觉得这男的不靠谱。我倒没计较太多,觉得就算是被骗,支付几顿饭钱也损失不了什么,更何况他不花钱是有原因的。他一直在国外生活,每次回国都是家人接机,所以他没有国内的银行卡和支付软件,只有一张美国的信用卡,在2016年的北京很多地方根本刷不了。所以,我还是选择相信他。

我们见了三四天后,他就回老家了。临别前我们又见了一面,他和家人要了一些现金,把钱加倍还给了我。回到阿布扎比后,他很快把自己的保险受益人都改成了我,我们的感情不断升温。有一次,他深情表白说爱我,觉得我什么都好,只有一点不大满意。我总是不自觉地否认自己的价值,看不到自己闪光点。听了他的话,这些年的失利和委屈,一下涌了上来,我被深深地感动了。“人唯有在能够感觉自己有价值时,才有勇气。”从前的我只在学术和个人成就上感到了价值,却忽略了自身。那一刻我深深意识到,他爱的不是名校或者学术加持后的女教授,而是我这个人。这令我价值感倍增,后来的路也走得更自由、更勇敢。

(2017年在伊朗)网上认识三个多月后,我们就回国领了结婚证。便于记忆,结婚日期是我的生日。他的家人比较尊重他的想法,知道他不会随便乱选女生。可我母亲对于我“闪婚”却有点犹豫。他的家庭很复杂,母亲早逝、父亲再婚,他是在姨妈家长大的。在这种家庭下,他居然成长了学霸,博士保送清华经管没去,美国全奖博士。这一点我特别佩服他。而且他情绪稳定、很重视家庭,这些方面都是我看中的。他的家族有精神方面的遗传病风险,尽管他本人没问题,我还是有点担心。后来我们查阅了文献也咨询了美国、丹麦和中国的医生,发现遗传的概率极低。这才打消了顾虑,决定和他结婚。可我妈却不太赞成。不为别的,她害怕我再受伤害,希望我好好考虑一下再做决定。我帮她分析利弊,做了很多功课才说服她。婚前,我们没有讨论过类似买房子一类的庸俗问题。因为都有工作,两个人最终肯定是买得起。我们没办婚礼,没拍婚纱照,也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蜜月旅行,只在新年期间,一起去了一趟马来西亚。

03不过,在一起相处的每一天我们都很快乐。至此我崎岖坎坷的感情路终于走上了坦途,可生活的考验从未停止。

(2017年在阿曼)婚后两年,我们一直是异国。我的工作比较灵活,一两个月飞过去见他一次,一次飞七八个小时。两年后,他在丹麦一所大学找了助理教授的职位,我们才结束了异国的奔波。他之前在阿联酋工作是没有税的,工资收入是丹麦的三倍。他也收到过很多国内的offer,工资都比丹麦高。但为了我,他还是来了丹麦。至此,我们朝夕相处的愿望终于实现,着手搭建自己的小家。在丹麦,你可以自己买一块地建房子。我们大学附近就有卖地的,我看朋友买了就也想买一块。我先给房产销售打了电话,又给我老公打电话获取资金支持,没想到,他二话不说就把所有存款都给了我。我以个人名义买了一块500㎡的地。两个星期内,我又跑银行贷款,又设计图纸,开始准备开工事宜。在丹麦,本地人贷款,银行会根据你的经济状况、工作情况,收取5%-10%的首付。而外国人首付要高一些,在15%—20%。最终,我们建了一栋137㎡的小别墅,也算有了自己的小窝,总花费约260万人民币。

(2018年在阿联酋阿布扎比沙漠)2018年我们度过了美好的二人时光。我们四处旅行,走遍世界各地,吃吃喝喝品尝各地美食。可是转年疫情就爆发,出差和跨国出游都停滞了。33岁的我需要一种全新的体验来丰富自己的人生。我觉得自己应该生个孩子,倒不是为了养老,因为丹麦这个国家就可以给我养老。我觉得孕育生命本身就是一个奉献爱的过程,是一种新的体验。我老公很喜欢孩子,他的婚姻设想是有两三个孩子,不过他比较尊重我的意向,一直没有给过我压力。那时候我的生理期已经非常紊乱,可丹麦是公费医疗体系,医疗资源只会按紧急程度分配,所以我的病一开始并没有得到干预和治疗。

后来情况一直得不到改善,才被查出严重的“卵巢早衰”。医生非常严肃地跟我说:“你想要孩子的话,立刻马上做试管。”听到这个消息,我一时难以接受。我从来没有抽烟喝酒等的不良嗜好,每天保持5公里的运动习惯,更没有做过什么手术。医生给出的结论是“我可能不太幸运。”当时正赶上圣诞节,我们去马尔代夫玩了八天。2月份就开始了我的第一次试管取卵。我记得清清楚楚,又是一年情人节,而这一天同样不大幸运。

(2019年在马尔代夫)我两次取卵,一个卵子都没取出来,再加上打了激素后,我的心理波动非常大,所以我当时特别伤心。后来,我在网上看到有取卵10次成功的案例,打算继续坚持。但医生很明确地告诉我,继续取卵成功概率不足千分之一,多次取卵对身体伤害很大,建议我选择供卵(用别人的卵子)。面前只有一条路时,我没了别的选择。然而,我的决定却遭到了很多人的非议。

丹麦人的反应是觉得太棒了,可国人却表示“可惜了你的优秀基因”。其实,从丹麦和中国的法律来说,谁生孩子谁就是孩子的母亲。尽管卵子的DNA不是我的,但在孕育过程中,母体会影响孩子的基因表达。所以,以后孩子也会越来越像我。我对孩子也没有特别多的期待,只要她健康快乐就好。即使她传承了我的基因,大概率也不会上清华,智商都会回归。我老公比我看得还开,他说他喜欢孩子,是我生的就行。

(2021年孕晚期的我)“一个人追求认同是本能,但屈从本能,将无法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这一次,我打算抛去别人的认可,坚持自己的选择。在丹麦的公立医院,有一些自愿捐献卵子的志愿者。她们大多是已育的女性,不再有生育要求,就把卵子捐给像我一样需要帮助的人。捐献前,她们会接受严格的访谈和病理筛查,捐赠后会获得7000人民币左右的补偿。所以,在意愿和健康方面还是很让人放心的。捐卵过程不会根据你基因的强弱分369等,除了身高、体重、瞳孔颜色和头发颜色,也不会给你其他的捐赠信息,有点全听天命的意思。丹麦不是移民国家,没什么亚洲人捐。所以我们最后选了一个深金棕色头发、绿色眼睛的丹麦捐赠者,完全看不到长相和学历,只知道身高和体重和我比较相近。

04我们选择的捐赠过程是“半开放型”的。孩子18岁时,可以选择捐献者和孩子见面,而且全程费用都由丹麦医疗系统承担,我不需要花一分钱。这一点我觉得挺好。我开始排队等待供卵,因为疫情等待的时间特别漫长。

(2022年冬天的丹麦)其间我老公从未因为生育的问题埋怨过我一句,或者展现出任何负面情绪,我们一起期待着孕育新生命的过程。谁知好不容易等到捐赠,接下来的路却依然难行。第一次移植,胎儿中途停止了发育。第二次移植虽然成功了,我却在孕期患上了妊娠糖尿病。生产过程也不是特别顺利,产下女儿后我人生第一次晕倒了,血压降到了40,第一个晚上都没能陪着她。不过做妈妈的,身体总会分泌一些神奇的激素,让你忘记痛苦。再加上坐月子时我老公特别给力,充当全职月嫂外加清洁,做饭,我整个孕产期相对没那么辛苦。直到现在孩子三岁,夜里需要照顾的话,都是我老公主动起来。我女儿现在很健康很可爱,还特别善良,懂得共情。有一次家里出了一些事情,我哭得很伤心。那会她才一岁半,刚刚只会叫妈妈,看见我哭,就走过来抱住我,非要把奶嘴塞我嘴里,想要安抚我。尽管照顾小孩的过程很累,但是看着她在充满爱的环境里长大,感觉特别幸福。我们很爱她,会带着她坐飞机到处旅行,见识这个世界的美好。

(2022年女儿四个月大时,带她在西班牙大加那利岛)如今我在丹麦已经生活了14年,逐渐适应了这里的生活。丹麦是一个比较小的国家,纬度比中国的东北要高一点,但是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它的冬天没有想象中那么寒冷。冬天的最低气温也就零下五度,夏天平均气温在22℃-29℃,最多30℃,阳光灿烂,比起我老家的气候舒服多了。因为它纬度比较高,夏天白昼会特别长,到了冬天又会出现另外一个极端,黑夜长得吓人,上午八九点钟才天亮,下午三点多钟就天黑了。

有的人不大适应丹麦的冬天,像我老公到了冬天就会有一些抑郁,需要买个蓝光灯照一照,我反而挺喜欢。我不怕黑还喜欢独处,一到冬天,我就待在家里看看书,也挺开心的。丹麦的饮食挺奇怪的,它有很多世界排名靠前的米其林餐厅和高端创意菜,但丹麦人平时吃的却很简单,土豆啊、猪肉啊烤一烤,就是一顿。丹麦人还特别喜欢一种黑麦面包,非常黑,里面能看到裸着的一粒粒的麦子。据说纤维含量极高,对健康非常好。但我一开始吃肚子会咕噜咕噜地很难消化,直到现在也谈不上喜欢。

(2022年我们一家在马尔代夫)丹麦的福利待遇很不错。但是这里的个人所得税很重,从38%—56%,基本上拿到手的钱不多,但孩子教育和医疗都是免费的。只要你想读,一直到硕士、博士都不需要花钱。丹麦的社会福利系统对于儿童、女性、弱势群体很注重。在他们看来孩子不是你的,而是政府的、社会的,稍有不慎言行就会遭到社会的谴责。前段时间,一对夫妇在超市外争吵,出现轻微推搡孩子的动作,就被一些好事的丹麦老人记下车牌号举报,社工随即上门调查。大家对于孩子的包容性也很强。飞机、火车、地铁上出现1-2岁孩童哭闹,乘客也不会去谴责,甚至会帮忙哄。因为他们觉得孩子哭闹是很正常的事。从去年开始,丹麦政府将男性产假延长到至少12周,目的就是鼓励女性重返职场。在招聘过程中,女性也会受到优待。我之前招博士,最后候选人剩下一男一女,我很难抉择,男领导直接告诉我女性优先,我感触颇深。丹麦的超市里,你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残疾人,在游乐场里甚至有给残疾人放轮椅的专用蹦床,这是我根本想象不到的,这方面的人文关怀,我非常欣赏。

(2022年在丹麦农场看牛)05现在国内的学术圈我已经没有了年龄优势,越来越跟不上了。所以未来我们会优先选择留在丹麦工作。我很喜欢现在的工作,在过去的十几年间,我每年都有很多次回国的机会。想吃什么、见什么朋友都很方便。而且这里比较鼓励你做自己喜欢的研究。近两年领导找我谈话,都建议我不需要发太多论文,一直开心工作到退休就好,所以我的压力没有那么大。

我是一个工作和生活很会平衡的人。我每天八点钟上班,下午三点半钟去托儿所接孩子。周末我就不工作了,陪伴孩子。尽管我们是学术圈但比企业要卷一些,晚上等孩子八点多钟睡了觉之后,我还会再工作两个小时。如果不忙的话,我就不工作了,会看看书、刷刷剧。在北欧,父亲也要承担起育儿的责任,否则会遭到舆论的谴责。不过我老公本来就很会带孩子,他每周需要去工作的城市两到三天,没课的时候就待在家里,带孩子的压力减轻了不少,所以我们现在的生活很舒适。

(现在女儿已经快三岁了,我们过得很幸福)曾经的我好强努力,考清华、当教授,走出了一条顺畅的学霸成长之路。谁知,去了丹麦后我会接受那么严苛的人生挑战:婚姻、异国、生育个个都不容小觑,像极了游戏闯关,升级打怪。好在,我们目前的状态处理得还不错。曾经我会羡慕那些回国发展的同事,觉得人家又发表了好的论文,又取得了什么“帽子”,自己落后不少,甚至自诩是“被学术耽误的废柴女教授”。如今我已年近40岁,越来越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我只想和老公两个人把我们的小家经营好,把女儿带好,甚至贼心不死考虑是不是要个二胎。因为我终于找到了生活的真正意义。《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中写道:“并不存在普遍性的人生意义,人生意义都是自己赋予自己的。”而我们的人生意义不应由传统的成就、婚姻、生育角色来定义,而应由自己的经历和愿望来赋予。你觉得有意义的事就坚定去做,只有做到不在乎外人的认可和评价,才能活出属于自己的、自由的、舒适的人生。

0 阅读:14

爱吃水果的小女孩

简介:不吃榴莲,不吃芒果,不吃猕猴桃的小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