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人在酒楼喊的“切二斤肉”到底是什么肉?

美食小甜品 2025-03-05 14:55:47

“切二斤肉,马上来!”

这样的场景在许多古装剧里并不陌生,特别是那些豪迈的英雄们,似乎二斤肉下肚才能算真正的痛快。

宋朝人真的这么下馆子吗?

他们喊的小二切的肉,真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是牛肉、大快朵颐吗?

宋朝不吃牛肉的原因

其实,宋朝人吃牛肉的机会真的不多。

在当时,政府对牛肉有很严格的规定。

你没看错,宋朝是不太让人随便吃牛肉的。

宋朝是个农业大国,耕牛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

人们把牛当成宝贝一样对待,要是私自宰杀耕牛,那可是要受到严厉处罚的。

因为杀一头牛就少一头耕牛,影响粮食的生产,那可不是小事。

虽然有些自然死亡的牛肉可以流通,但经过一系列的审批程序后,牛肉的价格已经高得普通百姓根本消费不起。

于是,牛肉成了奢侈品,平常人家三餐哪里吃得起?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宋朝没有人吃牛肉。

个别地方监管没那么严,有人偷偷杀牛卖牛肉,《水浒传》里的好汉们大口吃牛肉的场景,不是没有一点现实可能,但毕竟只是少数人的待遇。

大部分宋朝人喊的“切二斤肉”,肯定不是牛肉。

猪肉为何不受青睐

那是不是猪肉呢?

猪肉在现代是家常便饭,可宋朝人却对猪肉很有意见。

猪肉并不稀罕。

物以稀为贵,猪肉多到让人觉得吃腻了。

富贵人家觉得猪肉不值钱,寻常百姓也不见得天天吃猪肉。

猪的形象让大家敬而远之。

文人墨客对猪的看法尤其不高,觉得猪整天好吃懒做,乍一听似乎有些道理,大概这也是他们不愿意餐桌上出现猪肉的原因之一。

再者,猪圈脏乱的环境,让人对猪肉失去胃口,处理猪肉的手法也不够精细,常常有毛没剃干净的猪肉端上桌。

这么多让人反感的理由,不怪得宋朝人点单时会略过猪肉了。

羊肉:宋朝人的首选

所以,宋朝人最爱的肉是羊肉。

羊肉在宋朝的地位高到可以说是肉类的顶端。

这可不是我说的,连《洛阳伽蓝记》都记载了:“羊者是陆产之最。”

羊肉鲜嫩好吃,而且营养丰富。

宋朝皇帝和老百姓都喜欢羊肉,皇宫里每日消耗的羊肉数量更是惊人。

宋仁宗甚至半夜辗转难眠,只为想吃一口羊肉,却为了不打扰御厨而作罢。

民间百姓也认为,羊肉不仅好吃,还寓意吉祥,送礼时更显诚意。

不光喜欢,宋朝人对羊肉的处理手法也是五花八门,煎炒烹炸样样来,说到这里,不少人都会冒出一句:“羊肉果然是首选啊!”

饮食文化的演变

饮食文化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

宋朝人爱吃羊肉,清朝的时候猪肉成了主菜,放到现在,各种肉类更是应有尽有。

饮食的选择其实就是生活习惯和环境的反映。

历史好了吃什么,怎么吃,也反映出那个时代的生活特色。

宋朝人爱吃羊肉,因为那个时代的环境和文化氛围,而这种种饮食文化的背后,其实都是历史在述说。

总结一下,宋朝人在酒楼喊“切二斤肉”,多半是切的羊肉。

牛肉和猪肉都有自己的时代和原因,但在那个充满人情味的宋朝时代,羊肉是当之无愧的首选。

在现代,我们的餐桌上佳肴种类繁多,或许再没有哪个时代像现在这样丰富多彩。

餐桌上的选择,推动着历史前进,也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所以,不妨今天就点一份羊肉,尝一尝宋朝人那会的“切二斤肉”,感知一下历史在舌尖上的味道,别有一番滋味。

探索过去的餐桌文化,不仅仅是在追寻美食的踪迹,更是在探寻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文化背后的故事。

希望大家在品味美食的同时,也能品味到那段历史的独特滋味。

吃什么、怎么吃,不只是简单的选择,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让我们继续探索、继续品味,感受这一份历久弥新的美味遗产。

0 阅读: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