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钉明确出海战略
钉钉作为阿里旗下的智能移动办公软件,使用群体广泛,可以说是打工人、学生党必备。最近,钉钉又有了新动作。
近日,据36氪独家消息称,钉钉已经将出海明确定义为战略级项目,内部包括产研、解决方案、销售、市场在内的数个部门,已经抽调人选组成混编团队。据了解,钉钉此前就已经有小规模的试水出海领域,如今是正式将出海方向确定为战略级项目。
对于这一消息,钉钉方面回应表示,有相关布局,目前主要是为了服务现有客户的出海需求,已在服务晶科能源、天合光能、阳光电源等数百家中资企业出海场景。
据了解,钉钉IM聊天和视频会议等应用,已经上线了不少国际化相关功能。比如说,钉钉可以支持包括印尼语、越南语在内的15种语言的翻译。钉钉日历桌面端还上线了自动时区转换等功能,在安排会议日程时可以智能提示参会人的时差。
说起来,在2018年,注册用户过亿的钉钉就宣布启动了国际化战略,开始向海外发展。彼时,钉钉透露下一个目标是10亿用户量,第一阶段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地区。2020年4月,钉钉推出海外版本DingTalk Lite,支持繁体中文、英文、日文等多种文字和语言,主要包括视频会议、群直播、聊天、日程等功能。如今,钉钉将出海方向确定为战略级项目,可见其野心。
至于钉钉出海的原因,答案显而易见,无非是有利可图。
据报道,一位钉钉内部人士表示,钉钉出海,还是会优先满足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协同管理需求,尤其是当下现在的出海主力,比如光伏、锂电池和电动汽车行业的客户。
国内市场竞争激烈,不少企业将目光投向了拥有更大增长空间的海外市场,寻找新的增长点。企业出海需求旺盛,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机会,钉钉的布局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另外,钉钉出海也是一件不得不做的事。据艾瑞咨询预测数据,2024年协同办公市场规模预计达370.7亿元,同比增长12.3%。与过去相比,国内流量和用户增长触及天花板,市场规模增速放缓,钉钉也要找到一个新的增量市场。
海外协同办公市场需求较大,钉钉也更容易找到增长机会。根据Statista 统计预测,2022年全球协作办公软件市场规模将达到140.6亿美元,预计至2027年将达到184亿美元,2022-2027年CAGR为5.50%。
钉钉、企业微信、飞书深耕多年,暂时形成了“三强鼎立”的市场格局。就目前而言,钉钉处于行业第一,但企业微信背靠微信这颗大树、飞书背靠字节跳动,两者用户规模、流量优势明显,实力不容小觑。
在协同办公行业,也从来不缺新玩家,像百度如流、华为WeLink、网易灵犀、拼多多knock也不断进场搅局,市场份额争夺战一触即发。国内企业办公市场竞争激烈,钉钉也试图做出更多不同的尝试,增强竞争力。
值得一提的是,飞书也十分重视海外市场的布局。飞书首先于2019 年4月在海外上市。2023年1月,飞书将业务重心将转移至海外市场,重点在日本、东南亚、欧洲等地区发展。
钉钉、飞书有着国际化的愿景和战略,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协同办公软件出海并不是那么简单。海外市场竞争依然十分激烈,微软、谷歌、IBM、Zoom等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它们将面临着更加难缠的竞争对手。
另外,与国内市场相比,海外市场也充满了风险与挑战。本地化运营也是一个难题。对于钉钉等协同办公软件来说,要想在海外市场脱颖而出,就必须打造差异化优势,不断推出更加智能化、个性化、更加贴近客户需求的产品。
未来,钉钉出海能否做大做强,让我们拭目以待。
互联网巨头争相出海
说起出海,这实在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纵观整个互联网行业,抖音、美团、拼多多等巨头都在加快出海动作,对海外业务的上心程度也越来越高。
对于全球化,美团的态度一直十分坚定。2017年,美团创始人王兴就用“上天、入地、全球化”几个字指出了应对互联网下半场的三条路径。他提到,全球化对中国企业来说是很大的机会,也是中国未来必须要做的事情。
据市场调研机构Measurable AI发布的最新数据,按照2024年3月订单数量计算,美团在中国香港的外卖业务KeeTa订单量市占份额达到44%,成为香港最大的外卖平台。
图源:Measurable AI
王兴提到,“过去一年时间在香港取得了非常不错的进展,让我们非常有信心,进一步去进行海外扩张。”另外,还有市场消息称,美团或将于未来几个月在中东上线国际外卖平台KeeTa,而沙特阿拉伯的首都利雅得将是首站。
拼多多出海,也尝到了甜头。拼多多旗下跨境电商平台Temu在海外一路狂飙,为公司成长贡献了不小的力量。去年11月,拼多多市值反超阿里巴巴,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拼多多旗下跨境电商平台Temu的迅速增长。
盘点下来,我们可以感知,不断加快出海步伐已经成为互联网巨头的共识。互联网大厂也在逐渐加大布局,力图让海外业务成长为另一条增长曲线。
钉钉战略地位持续升级
谈完了钉钉出海,再转过头来看看国内。
钉钉成立于2014年,数据显示,截止到2023年年末,钉钉用户数达7亿,包括企业、学校在内的各类组织数达2500万,用户基础庞大。截至2024年3月底,钉钉AI已超过220万家企业使用,月活跃企业超过170万家。钉钉的商业化也取得了进步。
钉钉用户数7亿 图源:钉钉7.5产品发布会
在国内,钉钉的发展可谓强劲,在协同办公软件行业也占据优势地位。
另外,钉钉在阿里巴巴集团的战略地位也在不断升级。去年8月,钉钉从阿里云中独立,组织架构回归集团,此后业务独立发展。在此之前,钉钉是由阿里云智能事业群分管。11月,钉钉成为阿里第一批战略级创新业务。战略级创新业务的遴选标准是具备足够巨大的市场空间、独特的市场定位、符合用户需求趋势和集团“AI驱动”战略。
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表示,“钉钉因为AI时代的到来,获得前所未有的想象力。每个人和企业都将具备个性化的智能助理,而钉钉有望成为最好的AI智能助理平台。”
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 图源:2023世界互联网大会
这些战略级创新业务,组织上将作为独立子公司运营,业务上将打破以往在集团内的定位限制,阿里将以3-5年为周期持续投入。
钉钉的战略地位正在不断升级,未来,AI势必是重点发展方向之一。面对AI大模型带来的技术浪潮,加码AI已经成为行业共识。
去年4月18日,钉钉已经正式接入“通义千问”大模型,开启了全面智能化战略。今年1月,钉钉正式发布了基于70万家企业需求共创的AI助理产品。钉钉可提供10余项AI能力,覆盖群聊、文档、视频会议和低代码应用开发等。
不过,盈利始终是钉钉绕不开的话题。最开始,钉钉是靠着不收费迅速打开市场。钉钉的负责人叶军自己也提到过:“现在企业用钉钉基本是免费的,真正付费的数量可能1%都不到。”
与此同时,AI大模型烧钱是行业共识,钉钉在AI的投入也不小。随着用户规模不断增长,钉钉的经营、维护成本也在增加,因此,下一步如何盈利是钉钉需要思考解决的问题。
作者 | 周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