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经钩考》:七十八、“术数”补识——阴阳五行说≠术数之学!

金东文化 2024-10-24 16:09:19

七十八、“术数”补识

——阴阳五行说≠术数之学!

1、经文及旧注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王冰注:“术数者,保生之大伦,故修养者必谨先之。”

马莳《素问注证发微》说:“术数者,修养之法则也……术数,所该甚广,如呼吸按跷,及《四气调神论》养生养长养收养藏之道,《生气通天论》‘阴平阳秘’,《阴阳应象大论》‘七损八益’,《灵·本神》篇‘长生久视’,本篇下文饮食起居之类。”

张介宾《类经》说:“术数,修身养性之法也。”

丹波元简《素问识》说:“简按:《广雅》:‘数,术也。’《庄子·天道》:‘有术数存焉。’《释文》引李注云:‘数,术也。’《史记·仓公传》:‘问善为方数者。’《索隐》云:‘数,音术数之数。’《抱朴子》云:‘夫仙人以药物养身,以术数延命。’王注欠详。”

《中医大辞典》说:“①道家修身养性的一种方法,一般指导引、按跷、吐纳等调摄精神、锻炼身体的措施。《素问·上古天真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②指方术气数,即以阴阳五行生克制化之理,附会各种迷信之说,以制定人事和国家的气数。”

2、补识

术数,旧注多以养生法则释之,丹波元简《素问识》虽博引中华典籍,然终觉欠妥,未中要点。据《汉志·数术略》属迷信占卜术,何来“养生法则”?如大型权威性专业工具书陈永正主编《中国方术大辞典》说:

“古代方术的重要内容。又称‘数术’。术,指方术;数,指气数、数理,即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的数理。古人将自然界所观察到的各种变化,与人事、政治、社会的变化结合起来,认为两者有某种内在关系,这种关系可用术数来归纳、推理。于是,术数便用来推测个人,甚至国家的命运吉凶。《素问·上古天真论》:‘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汉书·艺文志》将天文、历谱、五行、蓍龟、杂占、形法等六方面列入术数范围。并云:‘数术者,皆明堂羲和史卜之职也。’后世把凡是运用这种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的数理以行占卜之术的,皆纳入术数范围。如:星占、卜筮、六壬、奇门遁甲、相命、拆字、起课、堪舆、择日等皆为术数之类。”

当代中国著名学者、北大教授李零《中国方术正考》解释《汉志·数术略》六类如下:

(1)天文。它既包含对实际星象(日月五星、二十八宿等)和云气的观察(后者属于气象学),也包含有关的吉凶占验(星气之占),带有占星术的性质。

(2)历谱。不仅包括比较正规的“历谱”,也包括“行度”(宿度)“日晷”(测时的工具)“世谱”“年谱”“算术”等内容。

(3)五行。这里的“五行”是占家的总名,内容涉及“阴阳五行时令”“堪舆”“灾异”“钟律”“丛辰”“天一”“太一”“刑德”“遁甲”“孤虚”“六壬”“羡门式”“五音”等。其中“阴阳五行时令”,应与历忌、择日有关。“堪舆”,后世是风水家的别名,但在汉唐古书中它却从不与相地形、宅墓之书相混。颜师古注引许慎说,谓:“堪,天道;舆,地道也。”可能指《易·说卦》中讲的“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钟律”“五音”,与“风角”有关。而“太一”“遁甲”“六壬”“羡门式”则属式法。总起来看,这一类是以式占和从式占派生的各种择日之说为主。

(4)蓍龟。包括龟卜和筮占两类。龟卜是用烧灼龟甲来占卜,出土甲骨文就是这种占卜的记录。而筮占是用摆蓍草来占卜,易学就是来源于这种占卜。但前者虽以龟为贵,却并不限于龟,也包括各种骨卜(用牛骨、猪骨、羊骨和鹿骨等);后者虽以蓍为贵,也并不限于蓍,可以用竹木小棍代替,和古代的算筹是一类东西,也称为“策”。《礼记·曲礼上》说:“龟为卜,策为筮。”《史记·龟策列传》就是讲这两种占卜方法。《左传》僖公十五年晋人韩简说:“龟,象也;筮,数也。”前者是以卜兆(烧灼后的裂纹)来决定吉凶,取于“象”;而后者是以易卦来决定吉凶,取于“数”。古人占卜吉凶往往兼用卜、筮,但卜比筮起源更早,在古人心目中地位更高,古人有“筮短龟长”的说法(《左传》僖公四年)。据《汉书·律历志》,古代定历也用“大衍之数五十”,表明算法与筮法有密切关系。

(5)杂占。这是星气之占、式占,龟卜、筮占之外的其他占法。从原书小序看,其中最重要的是“占梦”,其次是“厌劾夭祥”(驱鬼除邪一类)。另外,还有与“占梦”属于一类的“占嚏”、“占耳鸣”,与“厌劾夭祥”有关的“祷祠祈禳”,以及与农业有关的“候岁”“相土”等其他一些内容。

(6)形法。主要是相术。其中最重要的是相地形和相宅墓(类似后世的看风水),即小序所谓“大举九州之势以立城郭室舍形”;其次是相人、相刀剑、相六畜等,小序称为“人及六畜骨法之度数,器物之形容”。

李零《中国方术续考》又说:

《汉志·数术略》是分为六类,我看主要是三大类:

第一,占卜。是以推算为主,又分:

(1)星算类。包括天文历算、占星候气、式法选择(用式盘和日书选择时日)等术,大体相当《数术略》的“天文”“历谱”“五行”三类(案:早期天文历算和占星等术不分,这里放在占卜类)。

(2)卜筮类。包括龟卜(用龟甲占卜)、筮占(用蓍草或筹策占卜)等术,大体相当《数术略》的“蓍龟”类。

(3)杂占类。包括占梦、占耳鸣、占目瞤(占眼睛跳)、占嚏(占打喷嚏)等术,大体相当《数术略》的“杂占”类。

第二,相术。古代的“数”和“象”有关,天有天象,地有地形,人有面相手相,宅墓、六畜、刀剑也都各有各的“相”。古人推算之外,也使用“观”或“相”。其中除观验天象属天文,其他入于相术,《数术略》叫“形法”,自成一类。

第三,厌劾祠禳。“厌劾”是“厌劾妖祥”,“厌”是镇压之义,“劾”是驱除之义,“妖详”是鬼怪邪魅。“祠禳”是“祷祠祈禳”,“祷祠”是求告神祖,“祈禳”是禳除凶祟。它与“占卜”类的最后一类有关,在《数术略》中是附于“杂占”类。这类占卜,因为涉及人的心理、病理,往往使用驱邪巫术,它同“方技”中的祝由密不可分,也是比较特殊的一类。

但它们当中,占卜始终是主体性的东西,门派分化最厉害。

清代《四库全书总目·子部十八·术数类》说:

“术数之兴,多在秦汉以后,要其旨不出乎阴阳五行、生克制化,实皆《易》之支派,傅以杂说耳。物生有象,象生有数,乘除推阐,务究造化之源者,是为数学;星土云物,见于经典,流传妖妄,寖失其真,然不可谓古无其说,是为占候。自是以外,末流猥杂,不可殚名。《史志》总概以五行,今参验古书,旁稽近法,析而别之者三:曰相宅相墓,曰占卜,曰命书相书;并而合之者一:曰阴阳五行。杂技术之有成书者,亦别为一类附焉。中为数学一家为《易》外别传,不切事而犹近理。其余则皆百伪一真,递相煽动。必谓古无是说,亦无是理,固儒者之一谈。必谓今之术士能得其传,亦世俗之惑志,徒以冀福畏祸。今古同情,趋避之念一萌,方技者流各乘其隙以中之。故悠谬之谈,弥变弥夥耳。然众志所趋,虽圣人有所弗能禁。其可通者存其理,其不可通者姑存其说可也。”

试看《四库全书·术数类》谓术数“猥杂”“百伪一真”,足见清代学者深恶术数。凡我中医当认真读《四库全书·术数类》一雪此耻。这不是说今本《内经》完全没有混入术数内容,那只不过是时代留下的痕迹。要之,《内经》属医经,乃中医之奠基作,与术数源流均异。倘承认术数乃保生之大伦,养生保健法则,则中医均不过术数之学。当代中医当和算卦、占卜、相面、风水等术数家同列。略读《汉志》可知,《内经》属“方技略”医经类,而“术数”自成一略。二者道不同。对照二者可知,术数与医经毫不相干。(赵洪钧著、金栋补注《正说内经》)

3、术数溯源

“术数”一词,先秦古籍见《墨子》《管子》与《鹖冠子》。其中《墨子》作“数术”,共2见;《管子》作“术数”,共5见;《鹖冠子》亦作“术数”,共2见。

(1)《墨子·节用》说:

“攻城野战死者,不可胜数。此不令为政者所以寡人之道数术而起与?圣人为政特无此,[此]不圣人为政,其所以众人之道亦数术而起与?故子墨子曰:去无用之费,圣王之道,天下之大利也。”

(2)《管子·形势解》说:

“奚仲之为车器也,方圆曲直,皆中规矩钩绳……明主犹奚仲也,言辞动作,皆中术数……人主务学术数,务行正理,则化变日进,至于大功。”

(3)《管子·明法解》说:

“明主者,有术数而不可得欺也……乱主则不然,听无术数,断事不以参伍……主无术数,则群臣易欺之。”

(4)《鹖冠子·天则》说:“非君子、术数之士,莫得当前……临利而后可以见信,临财而后可以见仁,临难而后可以见勇,临事而后可以见术数之士。”

据上,先秦之“术数”,多指权谋策略、技术方法等。术,技术、权术、谋术等。数,数量、术也。以帝王、君主为政而言,则指权术、权谋策略(有数);以工匠、食客而言,则指技巧、技术方法(有数)。与战国秦汉时期附会“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的数理”之“术数”不尽相同。

4、阴阳五行说≠术数之学!

金栋按:赵洪钧先生《内经时代》(1985年自费刊行本)问世后,台湾学者李建民先生曾撰写文章评论、赞誉,并说“术数之学,乃解读《内经》的一把钥匙”,对此,赵洪钧先生并非完全认同。2012年学苑出版社出版的《内经时代》,将李建民的评论文章“评赵洪钧著《内经时代》”作为代序言发表。2019年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正说内经》——《〈内经时代〉补注》(赵洪钧著、金栋补注),赵洪钧先生在李建民的评论文章后又加了按语,给予补充解说。引如下:

洪钧按:建民先生对拙作《内经时代》之评论,无不一语中的且颇有过誉。得此学术同志,乃洪钧之幸事。盖《内经时代》问世十二年,正式撰文发表于权威期刊评论此书者,唯有建民先生。然谓“术数之学,乃解读《内经》的一把钥匙”,非洪钧敢认同。此乃智者偶尔之失!

李先生此论约与拙见有关。《内经时代》亦曰:“把阴阳五行说成《内经》内容之一是不妥的。阴阳五行说是《内经》的统帅、灵魂。有了它,尽管各篇错乱重复,矛盾之处举不胜举,仍不失为一个整体。没有它,《内经》只剩下一堆零碎的臆测和经验知识。”

又曰:“阴阳五行说是《内经》体系的骨架或框架。抽出这个架子,《内经》就委然脱地成为一堆零砖碎瓦。带着阴阳五行的头脑去读《内经》,大致上无往而不通。否则便基本上读不懂。”

李先生评论中特别点出此二段,故李先生并未误解何谓《内经》体系之统帅、骨架或灵魂,因而并未误解何为解读《内经》之钥匙,但终于表达有小误。盖李先生唯一之小误乃:阴阳五行说=术数之学,此乃智者之失!

略读《汉书·艺文志》可知,《内经》属“方技略”医经类,而“术数”自成一略。二者道不同。《艺文志》云:

数术者,皆明堂羲和史卜之职也。史官之废久矣,其书既不能具,虽有其书而无其人。《易》曰:“苟非其人,道不虚行。”春秋时鲁有梓慎,郑有裨灶,晋有卜偃,宋有子韦。六国时楚有甘公,魏有石申夫。汉有唐都,庶得粗觕。盖有因而成易,无因而成难,故因旧书以序数术为六种。

医经者,原人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用度箴石汤火所施,调百药齐和之所宜。至齐之得,犹慈石取铁,以物相使。拙者失理,以愈为剧,以生为死。

对照二者可知,术数与医经毫不相干。如此方可理解,今《内经》一百六十二篇,仅一见术数,且未一引《易》语。然则战国末之后,尤其汉代及以后,医家与术数家的确无不浸淫阴阳五行说。惟不能据此说:术数之学乃解读《内经》的一把钥匙。解读《内经》之第一把钥匙,仍系阴阳五行说。

或问:学苑版《内经时代》附有大作“《内经》的体系和方法”一文,系足下研读《内经》之最后见解,乃把握《内经》之总纲领。据此,此文无乃解读《内经》之最佳钥匙乎?阴阳五行之钥匙可放弃否?

答:洪钧治学如积薪——后来居上。故“体系和方法”一文,较之阴阳五行说为尤佳之钥匙。

如“体系和方法”一文说:“《内经》赖以建立体系的是以下四个自然哲学理论:(1)阴阳学说;(2)五行学说;(3)天人相应学说;(4)气和气化学说。它们都应该看作《内经》体系的逻辑起点,只是无论从作为超硬核还是据以推出的硬核来看,天人相应都更加重要。”

简言之,按轻重顺序,解读《内经》之钥匙有四把:即(1)天人相应说;(2)阴阳说;(3)五行说;(4)气及气化说。至于阴阳五行说可否与天人相应并列乃至更高,可以讨论。但是,没有天人相应之说即不可解读何以人体会五脏六腑、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个穴位等这些不便用阴阳五行解读之问题。……

最后再次说明,建民先生之小误乃:阴阳五行说=术数之学,此乃智者之失!

5、数者术也!

——术数别解

(1)黄帝说,圣人之术,必有法则,治病之道,循经守数。守数据治,无失俞理,能行此术,终身不殆。——《素问·疏五过论》。

(2)岐伯说,圣人之为道者,上合于天,下合于地,中合于人事,必有明法,以起度数。——《灵枢·逆顺肥瘦》。

(3)岐伯说,圣人之起度数,必应于天地,故天有宿度,地有经水,人有经脉。——《素问·离合真邪论》。

据上,圣人之为道“以起度数”,必和于天地人三才之道的数。所以中医经典《素问》《灵枢》及中华传世典籍等则有人体组织结构之数(人数)以和于天数、和于地数的说法,并有和于养生之道的数。如

和于天数,因天有日月、四时、十二月、三百六十五日、二十八宿等,故人则有两目、四肢、十二经脉、十二节、三百六十五络(骨节、腧穴、溪谷)、二十八脉等。

和于地数,地有九州,人有九窍;地有十二经水,人有十二经脉等。

合于养生之道的数,如《灵枢·本神》说:“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赵洪联《中国方技史》说:“《灵枢》诠释为:顺四时,和喜怒,节阴阳。正是在‘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的养生长寿之道上。”

天有天数、天道之数,地有地数、地道之数,人有人数、人道之数,各有其理,不可不知矣!《易·系辞传》说:“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所谓“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焉”(《素问·三部九候论》)、“天地之大数也,始于一而终于九”《灵枢·九针》),“人之形体,化天数而成”(董仲舒《春秋繁露》)、“天六地五,数之常也。经之以天,纬之以地”(《国语·周语》)是也,故人有两目、四肢、五脏六腑十一脉、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骨节、腧穴、溪谷)、二十八脉等,皆附会天地之数而来,此“人与天地相应者也”(《灵枢·邪客》)、“人与天地相参也,人与日月相应也”(《灵枢·岁露论》),即“和于术数”(《素问·上古天真论》)之谓也!

数者,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也。数者,术也。术者,技术、技能、技艺、才能、本领也!驾车有车技,骑马有马术,人有工匠制器之技术,以动养生之数有“五禽戏”、“八卦掌”、“太极十二式”等,皆以数而言。可知以数运术,乃其本义。

又,脏五腑六之数,以《灵枢》而言,乃附会“五音六律”(《灵枢·经别》《邪客》)而来,溯其源,实则附会《国语·周语》“天六地五,数之常也”而来,故天为阳有六数,人应之而有六腑;地为阴是五数,人应之而有五脏。此与《易·系辞传》“天地数”——“奇数为阳,偶数为阴”相左!有认为“医源于易”者,不知作何感想?

附:术数占卜三式

李零《中国方术正考》说:

“式占是以式,即一种模仿宇宙结构的工具进行占卜。它所用的工具有很多种,方法也不一样,有所谓六壬式、太乙式、遁甲式和雷公式。”

据相关古籍史料,古代术数之式占常见有三种,有两种说法:

第一指六壬、太乙、雷公之唐代说法。如《唐六典·太卜署》说:

“凡式占辨三式之异同:一曰雷公式,二曰太乙式,并禁私家畜;三曰六壬式,士庶通用之。”

第二指太乙、六壬与遁甲之宋代说法。如南宋秦九韶在《〈数书九章〉·序》中说:

“太乙、壬、甲,谓之‘三式’,皆曰内算,言其秘也。”(转引自路辉《古中医天文学·无极之境》)

所谓术数占卜三式,清《四库全书总目·子部·术数类二》在

(1)《太乙金镜式经》条下说:

“唐·王希明撰……其间推太乙积年有至宋景祐元年者,则后人已有所增入,非尽希明之旧也。《史记·日者传》术数七家,太乙家居其一。《史记·天官书》中宫天极星,其一明者为太乙常居……郑康成以为北辰神名。又或以为木神,而屈原《九歌》亦称‘东皇太乙’,则自战国有此名。《汉志》五行家有《泰壹阴阳》二十三卷,当即太乙家之书。……惟《周易·乾凿度》有‘太乙行九宫’法……术士传习,其来甚久。故《汉书》已载有‘阳九百六’之语。《南齐书·高帝纪赞》所引‘太乙九宫占’,自汉高祖五年推至宋祯明(金栋按:应为升明)元年,几数百年,而其术遂大显于世。……是书所列,乃秦汉间纬书之遗,禨祥小数之曲说,不衷于正,宜为圣人所必斥。特以其术为三式之一,所传尚古。其书亦出自唐人,故附著于录而详加辨正,以祛千古之惑焉。”

(2)《遁甲演义》条下说:

“明·程道生撰……言遁甲者皆祖洛书,然河图以图名,当有奇偶之象;洛书以书名,当有文字之形。故班固以为六十五字,刘向以为三十八字,刘歆以为二十字,是皆先汉以来洛书无图之明证。若如宋以后所传四十五点之状,与河图不殊,则当名之洛图,不名洛书矣。考《大戴礼记·明堂》古制有‘二九四、七五三、六一八’之文,此九宫之法所自昉,而《易纬·乾凿度》载‘太乙行九宫’尤详。遁甲之法,实从此起。方技家不知求其源,故妄说也。其法以九宫为本,纬以三奇、六仪、八门、九星,视其加临之吉凶,以为趋避。以日生于乙、月明于丙、丁为南极为星精,故乙、丙、丁皆谓之奇;而甲本诸阳首,戊己下六仪分丽焉,以配九宫,而起符使,故号遁甲。……故神其说者以为出自黄帝、凤后及九天元(玄)女,皆依托,固不待辨,而要于方技之中最有理致。考《汉志》所列惟《风后六甲》《风后孤虚》而已,于奇遁尚无明文。至梁简文帝乐府,始有三门应遁甲语,《陈书·武帝纪》遁甲之名遂见于史,则其学殆盛于南北朝。……自好奇者援以谈兵,遂有靖康时郭京之辈,以妖妄误国。后人又掺杂以道家符箓之法,益怪诞不可究诘,于是六壬盛行而遁甲之学几废。究之遁通于壬,壬于人事为切,遁于天文为优,实亦未有以轩轾也。世所传《五总龟烟波钓叟诀》,稍存梗概。……存之以备三式之一,殆亦五行家所不废欤。”

(3)《六壬大全》条下说:

“不著撰人名氏……盖明代所刊也。六壬与遁甲、太乙,世谓之三式,而六壬其传尤古。或谓出于黄帝、元(玄)女,固属无稽。要其为术,固非后世方技家所能造。大抵数根于五行,而五行始于水,举阴以起阳,故称壬焉。举成以该生,故用六焉。其有天、地盘与神将加临,虽渐近奇遁、九宫之式,而由干支而有四课,则亦两仪四象也……盖亦易象之支流、推而衍之者矣。……其事虽不见经、传,似出依托。然赵煜、袁康,皆后汉人,知其法著于汉代也。”

该三种式占说法,是目前流行说法,依次为太乙式、遁甲式、六壬式,见郑同点校《古今图书集成术数丛刊·术数》(华龄出版社,2008年5月第1版)及路辉《古中医天文学·无极之境》等相关书籍。

对于此三种式占,陈永正《中国方术大辞典》解释如下:

(1)【太乙】古代占卜术的一种,也称“太一”。《史记·日者列传》载术数七家,太一家居其一。《汉书·艺文志》载五行家有《泰壹阴阳》二十三卷。《南齐书·高帝本纪》史臣所引《太乙九宫占》,推自汉高祖五年至宋祯明元年数百年间治乱之事。是知太一之术流传已久。今传有唐人王希明《太乙金镜式经》十卷,其法大抵本《易纬·乾凿度》太乙行九宫法,以占内外灾福。太一数据时历以成“局”,每太乙一元该七十二局,太乙三年一宫游,二十四年而九宫游毕。又有阴遁局与阳遁局之分。后世六壬式流行,古太乙式逐渐失传。直至一九七八年安徽阜阳汝阴侯墓出土汉代太乙式盘后,古太乙占法才略为世人所知。

【太乙式盘】古代太乙占卜术所用之具。一九七八年安徽阜阳双古堆淮阴侯墓,出土了一批汉文帝十五年(前一六五年)时的文物,中有太乙式盘一具。其天盘按朱熹所谓的《洛书》中的数字排列……据《灵枢经·九宫八风》:“太一入徙,立于中宫,乃朝八风,以占吉凶也……”淮阴侯出土的太乙式盘,有学者称为“太乙九宫占盘”,认为是与天文、医学相联系的占卜工具。

金栋按:“太乙行九宫”,见第五篇。

太一下九宫(转引自《正说内经》)

(2)【奇门遁甲】古代术数的一种。与“六壬”“太乙”合称“三式”。亦简称“遁甲”。相传此法起于《易纬·乾凿度》的太乙行九宫法。以十天干的“乙、丙、丁”号为“三奇”,以八卦之变相“休、生、伤、杜、景、死、惊、开”为“八门”,故名曰“奇门”。十天干以“甲”最为尊贵,而常不显露,“六甲”常隐于所谓“六仪”(戊、己、庚、辛、壬、癸)之内。三奇、六仪分置于九宫,而“甲”不独占一宫。视“甲”的加临吉凶,以为趋避,故称“遁甲”。《后汉书·方术传序》:“又有风角、遁甲、七政……之术。”注:“遁甲,推六甲之阴而隐遁也。今书《七志》有《遁甲经》。”

奇门遁甲时盘(转引自网络)

(3)【六壬】古代占卜术的一种。与“太乙”“遁甲”合称为“三式”。其法由来甚古,《吴越春秋》《越绝书》中已载有伍子胥所占止课。近代考古发掘中,有多具汉代六壬式盘出土。六壬占法的依据是阴阳五行学说。水、火、木、金、土五行之中,以水为首;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中,壬、癸皆属水,壬为阳水,癸为阴水,舍阴取阳,故名为“壬”。六十甲子中,壬有六位,即壬申、壬午、壬辰、壬寅、壬子、壬戌,故名“六壬”。六壬占法共有七百二十课,总括为六十四种课体,用以占卜天地人事吉凶。《隋书·经籍志·五行》著录有《六壬释兆》《六壬式经杂占》等。《新唐书》《宋史》中的《艺文志》均有著录六壬之书。

【六壬式盘】为六壬占卜的工具。近代考古中屡次出土六壬式盘,现尚存原物七件。六壬式盘分为天盘与地盘两部分。天圆地方,天盘嵌在地盘当中,中有轴可以自由转动。北宋杨维德《景佑六壬神定经》:“造式:天中作斗杓,指天罡,次列十二辰,中列二十八宿,四维局。地列十二辰,八干,五行,三十六禽。天门、地户、人门、鬼路,四隅讫。”即天盘中央为北斗七星,次列十二辰或十二神将,象征十二月。外列二十八宿,代表列星。地盘列天干,代表五行:东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中央戊己土,分寄于天、地、人、鬼四隅。列十二辰,象征八方及日出入之位。地盘上的二十八宿,主十二州,象征地上的分野。施书者转动天盘,视其所占之干支与时辰的部位,以判断吉凶。

金栋按:孙思邈所要求的大医当熟悉此等术数占卜式法等。《千金方·大医习业》说:“凡欲为大医……又须妙解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并须精熟,如此乃得为大医。”

0 阅读:7

金东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