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8团2营经历了两次被伏击,部队聚集在山上,情况是两天断粮断水,后勤补给线被切断,弹药没有补充,电台无法与上级联络得上。整个部队基本处于零乱无人指挥的状况,非常危险。
据老鱼回忆,他们早上能清楚地看到远方的部队正在朝北方回撤,一串串车队在公路上缓慢地行进,一些具有战略意义的建筑设施也被工兵们一一实施爆破摧毁。根据地形看,2营残部所处的位置应该在以下的位置。分析的理由是能看到高平市撤往平孟的车队,只能在这一条山脊线上,往西、往南的山都比这线山脊线低,不能看到公路,图所指的位置是喀斯特地貌,符合当事人的回忆。这时他们通过电台们得知,上级已经派出友邻部队前来增援二营(本步兵师的448团)。
2营不知道的是,448团在遇到越军的抵抗之后,竟然就地停止了增援我们的步伐。上级要求二营他们在3月15日自行突围出去与这支增援部队会合,因为这是我军全线撤军的最后期限。
带2营的胡副团长据说已经阵亡,团副政委去向不明。现场职务最高的是一个营副教导员,还有两个团参谋,其他的是不齐全的连排干部。在反复讨论之后,决定特务连的2个侦察班和2个工兵班与1营的非战斗人员一起(司号员、卫生员、文书和通讯员等),组成突围行动的第一梯队,2营为第二梯队。
打仗不同于平时行政工作,部队在战时会强弱转换,顺境逆境转换很快。一支部队,后面拖着两条生命线,一是弹药,二是补给,三是友邻的联系。这三条被切断其中之一,对一支部队来说就是灭顶之灾,一道道命令把二营推入了被包围的崇山峻岭,被包围是很危险的,弹药、补给、友邻的联系全无。这种情况下,部队很容易崩溃,特别是经历了两次被伏击,弹药、补给肯定散落一地,这比两次进攻不成还要恐怖。很明显,长期处于和平年代的军官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当时的二营干部是,师、军指挥所里的高级干部也是。
当时2营残部在连日的饥饿、寒冷和缺水状况下,加上对突围行动成败的担忧,很多战士的精神状态已经接近崩溃的边缘,包括很多干部都处理崩溃状态,这是致命的。比如有人尝试喝自己的小便或舔湿润的树叶解渴,有人把不知名的草根塞进嘴里,很多人把配发的防毒面具拆卸开来(包括他自己),好奇地研究着防毒的原理,对于越军可能施放毒气攻击已经无所谓了。重型武器被拆毁丢弃,所有与直接战斗无直接关系的个人物品几乎全部毁弃。写遗书的人就更多了,写好后在战友中相互交换保存,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人是永远不会懂的。
理智的人还是有的,侦察3班班长担心还会遇到断壁悬崖,就找人收集绑腿、背包带等接在一起,做成二十来米的攀登绳,交给“老鱼”随身背着,这成了他们成功突围的关键。卫生队的同志,还在忙着照顾伤员。一些伤势严重、不便于行走的伤员表示,自己将留在原地,与到来的越军同归于尽,气氛尤为悲壮……。
很多人不明白,开始仗还打得好好的,突然陷入如此被动的境地。有一位德国名将曼斯坦因说过,学习战史也是提高战斗力的办法,这是平时训练得不到的。在顺境的情况下,448团也是能打的部队,而到了被包围,2营包括后来支援的1连8连,除了苦战外,谁都不明白为什么会陷入如此悲壮的境地。特别是指挥组的关副军长、150师长等,越军兵力不大,448团就是出不来,越打越危险,最后全部被歼灭,202人放下武器。开始本人也很迷茫,这是我想深入了解448团在越经历的原因。
当时天色终于在众人的期盼中渐渐暗下来,侦察连与1营的非战斗人员聚在了一起,总共也就五、六十人。其中不少人手里根本没有武器,大多只握着个手榴弹。(这是一个教训,现在的部队无论是炊事、卫生等教配备了武器)干部们给老鱼他们再次明确了各自任务和联络方式等细节,夜幕准备降临,第一梯队在战友们的注视下,往山下摸去。谁知一出发竟是老鱼他们与大部队的彻底分离,首长没有给老鱼所在的侦察班任何联络设备,出发意味着与二营本部断掉了任何联系。平时的部队是很好掌控的,而到了战时,特别是艰难时期,部队会一分而散,这里面就大有文章了,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和平太久了,部队会得“和平病”,一旦到了战场危难时刻,和平病会暴露出来。连续4天的饥饿和缺水,二营及配属等被围部队的体能直线下降,如果没有事情做,他们躺在地上不愿挪动半步,嘴里干舌头粘,一走动浑身还直淌虚汗。关键还有二营官兵们对上级失去了信任,二营官兵现在之所以还能继续参与突围行动,一是因为军人服从命令的天职,其实是求生的本能在支撑了,处在茫茫的大山之中,在异国他乡,在敌情严重的情况,即使是军人都会产生恐惧,而有一名能力出众,凝聚力强的指挥官可以凭借意志力,感染部属,可惜和平时间久了,不会培养出这个指挥人物。
在原始森林里的漆黑的世界里,他们人与人紧挨着,小声地传递着前面传来的口令,按要求做好每一个动作,一步步往山下摸索着前进。按白天察看地形分析出的结论,如果沿着一条狭小的山谷向下到达一定位置,然后翻过一道绝壁,就有可能到达地势相对平坦的地域。这个突围的思路是对的。峡谷可能的位置如图所视。看地图与现地对照需要经验,这一带这有峡谷,突围的部队翻过峡谷,避开谷口的越军,我分析就是这条峡谷。现地只有条峡谷,这条可能性最大。侦察班来到一处岩壁面前。接近90度的岩壁有30多米高,突围部队本着求生开始爬,因为打是打不出去了,有攀登训练的侦察兵来说好点,对于那些没有经过类似训练的战士而言,就成为了一次生死考验。在爬到接近一半高度时,老鱼右手抓住的一块石头突然松动,他凭本能左手抓住东西了,一身都是汗。但是有的战士却坠落地面,身躯坠地的声音在夜里从山谷底部传来,想像得到当时的恐怖……上到山顶后,另一面还是一处绝壁!岩壁光滑无植物生长,高度估计超过40米,他们准备的那条攀登绳根本就够不着底!绝望!这种情况下,体力消耗尽,没有水,排长的命令已经没有人执行了,有的不愿意下山,后来成俘虏,下去的继续想办法突围,因为越军的兵力还不多,大量的越军去包围由副参谋长付倍德带领救援的1连、8连。回到了谷底是3月14日深夜,部队失去了组织,大家四处散开或坐或躺着...这种情况下,兵败如山老鱼的班长说,排长已经没有精力来指挥了,想突围要自己想办法。其实老鱼他们内心也恐惧,因为不仅仅面对死亡,还面临着绝望,他们是在最后时刻作一次努力,作最后一次尝试。老鱼3人继续沿着山谷下面走了数百米,发现有一段岩壁还不是太高,有草木便于攀登,在身体严重透支的情况下,有人犹豫了,想等一等,结果掉队成了俘虏,老鱼继续作努力,这时1营机枪连连长也爬上来了且毫不犹豫地爬上山顶,老鱼他们才放心爬上山去。他们惊奇的发现山的别一边是一个缓坡,可以安全下山,下了山基本山可以说突围出山谷,但不排除有零星的越军。果然,有几名渴过头的战士想摘芭蕉,越军向他们开枪,这果山谷里的部队看到可以突围,全部越过山头,并下山。面对零星的越军,饿了5天的二营部队,与其说是突围,不与说是一哄而上,冲向外面的一片原始森林,因为越军是零星的,他们突围成功了。五六十人的第一梯队,仅仅16人突围出来,侦察3班有6人,我们侦察2班有3人,工兵班有4人和侦察排长1人。别的连队有2人,是一位机枪连连长和一位机枪手。有56冲锋枪9支、班用轻机枪2挺、56半自动步枪2支,以及两把54手枪。五六十人的梯队,只有他们16人突围出峡谷。期间经历了两次战斗,一次是突然遇到零散的越军1到2名,另一次是夜里过桥时,越军打来的机枪,他们可能是开战初期被打散的,进山打游击的,并不是追随而来,想包围448团的主力,否则他们一个也不可能突围。当他们走了一天一夜,接近一条公路时,就遇到了接应的41军部队。后来不少人零星突围出来,因为越军并没有严密的包围圈,只是守住谷口,不愿意努力的就没有机会了,在山谷成了俘虏。
那名机枪连长,本来有机会成为带领部队走出困境的英雄,但是他的特质不是这样的人。首先他不愿意与侦察排长指挥,排长指挥是对的因为我16人中大部分是侦察连的,在危机前他应该站出来协助鼓动部队士气。甚至在峡谷他都可以站出来,召集干部骨干让大家一起想办法。但是他根本不是这样的人,本来走出山谷后,他竟然换上被俘越军的衣服,事后被处分,还有就是整个过程,他体力充沛,证明他自己准备了食物和水,但没有考虑大家,所以他不是扭转局面的人,不具备战将的特质。
448团二营本队,经历了两次被伏击,在山谷走不出去,基本被打散了。期间448团派出副参谋长(团里排7号)带领1连、8连去救援2营,不幸再次被伏击,被围在孤山上,10多天后突围无望后放下武器,这成为最有争议的事件。(我想继续整理,尽量还远事实,待续)
救援的1连8连随后被伏击,然后全部被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