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正文前,诚邀您点个“关注”,既方便为您推荐更为优质的文章,又能在评论区交流观点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2018年冬天,一对卡车夫妻为了能过个好年,决定冒险走一趟青藏线,跑一趟车能有1万块的收入,这实在太诱人了。
12月28日,新年伊始在即,两人将生命永远的留在了高原。
家里还有几十万负债,留下年迈的老母和两个幼儿,其中小儿子还不满两岁。
他们以后该怎么办呢,他们该如何面对无人遮风挡雨的世界?
出身贫苦怎敢误佳人倪万辉出生于河北邢台的农户家庭。六岁时父亲意外去世,家里所有的重担便落在了母亲身上。
后来妈妈带着他和弟弟改嫁,本以为就此会过上寄人篱下的生活,但继父对倪万辉和弟弟视如己出。
然而,早年丧父的阴影还是笼罩在倪万辉的内心,长大后他养成了内向敏感的性格。
学习上没有天分,倪万辉便早早做辍学进城打工,工地小工、刷油漆、服务员,各式各样的工作都做过,无一例外都是体力劳动。
工头往往见倪万辉人善可欺,便给他压低工资,倪万辉小小年纪便历经了苦辛。
好在生活对他并不算太差,在工地做工期间他认识了李婵。
李婵在工地帮厨,乐观开朗的她很快便吸引了倪万辉的注意力。然而此时的倪万辉一身清贫,又怎敢对佳人表露心迹。
他便将这份情意深埋在心底,可他并不知道李婵早已芳心暗许。
一次在理发厅偶遇,倪万辉结账时才知道李婵已经将他的账一起结了,他才知道原来自己暗恋的人也对他有好感,两颗心迅速靠近,倪万辉和李婵走到了一起。
双方家庭都没有办法给两个年轻人什么帮助,为了能够跟心爱的人有个家,倪万辉决定找一门能够赚钱的活计。
在李婵的鼓励下倪万辉考取了驾照,开起了出租车,收入比在工地做小工好了很多,然而距离能够结婚生子还有一段距离。
此时的倪万辉在农村还没有自己的一间屋,仍然借宿在继父家里。
李婵却没有嫌弃倪万辉的家境,两个人一起吃苦打拼,终于在2016年举办了自己的婚礼。
一年后儿子出生了,这让这个家庭幸福达到了顶点,与此同时倪万辉也必须担负起丈夫和父亲的责任。
为了家里人,倪万辉想到了转业,经朋友推荐,他听说开货车薪水比跑出租多,但与此同时也更辛苦。
为了能够拿到货车驾照,倪万辉等客人空闲时就学理论知识,休息时就去驾校学车,一段时间之后终于拿到了驾驶证。
但他却内心打鼓。
大货车是那么庞大的一个器械,真要一个人开着跑长途他内心很是不安,但为了家计倪万辉还是咬着牙上路了。
艰苦的车上生活万事开头难,一开始倪万辉李婵手头并没有足够多的钱买一辆自己的货车,只能租别人的,刚入行也没有那么多的客源。
有时候一个月只有一周的时间在路上,其他时间都在家里闲赋等活,这样算下来比当初开出租赚的还少。
逐渐熟悉之后,倪万辉开始跑长途货运,凡事亲力亲为,装货卸货能省则省。
出车最长的一次四个半月没有回家,最高记录是四天四夜跑了4400公里。
这样下来赚的钱确实比之前多了,但是李婵却越来越担心。
她知道跑长途货车是高危行业,司机一旦有个困倦或不留神出了车祸,那便是车毁人亡。
其他卡友有的雇了副驾,有的让妻子一起搭伴,就是为了路上能有个提神说话的人,累的时候还能接把手。
可是倪万辉考虑到自己家的情况,请一个副驾每个月要支付一笔不小的费用,一旦货物有个闪失一趟车白跑,自己都没得赚,又哪来的工资发给别人?
他便一直自己奔波在路上。
倪万辉的付出得到了回报,家里的经济情况一天天好了起来。
抱着人丁兴旺的想法,两人又添了一个二胎,小儿子出生时李婵再也无法放下她对丈夫的牵挂。
为了能够保障倪万辉的安全,她决定跟倪万辉一起跑货运,做一个随车卡嫂。
小儿子还离不开母亲便抱着孩子一起出行。
李婵加入行程之后,倪万辉的生活条件确实好了很多,不仅路上多了一个说话的人,一些查路线、找货源的工作也可以交给李婵。
更重要的是伙食有了很大的提升。
以往倪万辉为了节省时间,往往是冷水泡方便面,或者就着冷硬的馒头吃榨菜,如今李婵可以在车上支一口简易的小锅,一碗热腾腾的面条就让人吃的很窝心。
可小儿子却受不了旅途的颠簸,由于年龄小又一直在外面,身体频频出状况,一个月后趁着回家的机会,夫妻俩把小儿子留给了奶奶。
自此之后,两个人形影不离总是奔波在外,在车上无聊,李婵便尝试着创办了自己的短视频账号拍摄卡车夫妻的生活。
她的账号成为一个旁人了解卡车司机这一行业的窗口,又赶上短视频兴起的东风,李婵的账号一下子获得了40多万的粉丝。
视频中大多是路上的风景和卡车生活的小智慧,还有李婵身为人母对两个孩子的牵挂。
其实不只是李婵,倪万辉也时常惦记在家的两个孩子,尤其是小儿子还那么小,可是为了能给孩子们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他们只能咬着牙转身离去。
世间安得双全法,命运对苦命人总是格外苛刻。
后来两夫妻贷款17万买一辆属于自己的卡车,每个月要还银行1万多的贷款,再加上两个孩子和老母亲的开支,肩膀上的担子更重了。
他们满心打算着凭借自己的努力快点还完贷款,或许能用攒下的钱找一份安稳的活计,陪伴在孩子们身边。却没想到一场意外正悄然而来。
命丧西藏2018年12月卡友给倪万辉介绍了一份跑西藏线的活,一趟下来能赚一万多,高收入也意味着高风险。
西藏线是所有卡车司机闻风丧胆的线路,一路上人烟稀少,更重要的是一旦进入高原氧气稀薄,如果发生高原反应,很有可能会面临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困境。
为了能过个好年,倪万辉还是咬着牙硬下了这个活。
当然,倪万辉也不完全是被钱冲昏了头,此前他有过两次进藏经历,自问还算有些经验,再加上出发前他多方询问卡友注意事项,备足了物资。
只要小心行事应该不会有差错。
12月23日,夫妻俩载着满车的货物向西藏进发,进入青海境内之后两人便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头晕恶心、气短胸闷。
好在两人随身备了氧气管,吸氧之后症状缓解了很多。
但越往西行进海拔越高,高原反应也越来越不受控制。李婵率先撑不住了。在格尔木遇见接应的卡友时,李婵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哥,嫂子,我真难受死了。”
卡友夫妻连忙让倪万辉和李婵吃上了热乎乎的小米粥,坐下歇了一段时间之后,夫妻俩缓过劲来,但李婵仍然心有余悸。
卡友夫妻也看出了李婵的不对劲,极力挽留她。
“婵啊,你要不跟我们一块留下吧,再往西高反更严重,你撑不住的。”
可是挂念丈夫安危的李婵摇头拒绝了这一邀请,她面色苍白但神色坚定的的爬上了副驾。
两天后两人翻过了昆仑山口,此时的海拔已经达到了5000米。
他们所处的位置叫做五道梁,是著名的“生命禁区”,因为空气稀薄、气温极低,所以发生高原反应的概率大大提高了。
卡车司机之间流传着一句话,“到了五道梁,哭爹又喊娘。”说的就是这五道梁之凶险。
倪万辉和李婵的高反状况越来越严重了,尤其是李婵已经开始呕吐不止,再加上此时正处严冬,五道梁的气温极低,两人又晕又饿又冷,身体状况差到了极致。
夫妻俩在一家饭店门口停下车,进去简单吃了点东西,暖和一下身体,随后便回到车上准备休息。
两人拿出手机拍摄了他们生前最后一则视频。
视频中两人都面色苍白,带着氧气罩,车窗外是一望无际的苍茫雪山,“青藏线不易跑!”这成为了夫妻俩留在世间的最后一句话。
第二天所有休息好的卡车司机都趁早赶路,只有倪万辉和李婵的大货车一直在饭店门口没动。
饭店老板发觉不对劲上前敲了敲车门,结果久久无人回应,老板心想这是出事了,连忙联系了警察。
警察下午三点左右到达五道梁时,才发现倪万辉夫妻的身体已经冰冷僵硬。
初步鉴定结果是二人死于高寒缺氧,两个年轻的生命永远留在了高原之上。
消息传回河北,倪万辉的老母亲几乎哭晕过去,儿子儿媳的遇难,只剩下她和两个年幼的孙子,这往后该怎么过呀。
倪万辉夫妻遇难的消息很快在卡友群里传开了,卡车司机最懂卡车司机的艰辛,众卡友纷纷给二人家属汇款,短时间之内就筹集起100余万。
一部分直接交由孩子奶奶生活用,另一部分存起来,等两个孩子18岁时凭身份证领取。
“他就算活着养活两个孩子也很费劲,养车也很花钱,卡车司机都知道这份辛苦,他走了两个孩子怎么办?我们把钱拿来就是为了给孩子一个保障。”
还有众多卡车司机接力,将倪万辉的车开到目的地,运输卸货不收一分钱。随后又有两位卡友自费坐飞机飞到西藏,将倪万辉的车开回了河北。
还有卡友接力将倪万辉李婵的遗体带回了家。
当地政府也伸出了援手,为家里送来一万元的慰问金,还给两个孩子办理了孤儿救助,往后两个孩子每月能领取700元的救济金。
这是卡车司机之间的接力,也是爱的传递。
2019年1月1日,倪万辉和李婵的送别仪式举行,当天来了1000余人,大多是全国各地赶来为他们送行的卡友。
如今,倪万辉的两个孩子跟着奶奶和叔叔婶婶一起生活,前不久奶奶还发布了小儿子过五岁生日的视频,小男孩儿眉眼清秀白白嫩嫩,看起来开朗活泼。
想必倪万辉和李婵如果能够见到这一幕,也会感到心安吧。
结语世间的阴差阳错从未停息,苦难也不会因为生活苦涩而停止折磨平凡人,往往越是普通人越要承受千百倍的痛苦。
然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扶持,却能让这苦中透露出一丝甜。
老虎会丢弃孱弱的幼崽、袋鼠会抛出幼崽引开捕食者,而人类种族之所以能凭借纤弱柔软的肢体不断扩大蔓延,正是因为不曾丢下每一个落单的人。
为了生计、为了责任而奔波忙碌的每一个普通人都值得我们致敬。
因为有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才使得社会这个巨大的机器得以运转前行,他们是社会的螺丝钉,也是家庭的顶梁柱。
致敬每一位平凡人。
一起来评论区聊聊您的看法吧,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和免费的“赞”,这样您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图片及故事素材均来源于互联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禅心如莲
牛头不对马嘴,不知道不要乱写,去把情况了解清楚在写
枯木无色
我们当初是走的318线,一路高原反应适应过来的,回程路过五道梁已经没有任何不适,初次入藏真的要对高原心存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