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48岁的郑女士来院就诊,原因是早晨起床,发现自己的右眼睑抬不起来了,任由怎么抬眉,两只眼睛看起来也是一只大,一只小,这可把郑女士吓坏了。“莫不是我得了面瘫?”便急匆匆的来到医院。通过一番详细的查体和问题,笔者排除了“面瘫”的可能,请眼科会诊,得出了一致的诊断:“上睑下垂”。
“上睑下垂”,通俗的讲,就是提眼睑的肌肉出现了麻痹,而导致的上睑呈现部分或全部下垂,轻者遮盖部分瞳孔,严重者瞳孔全部被遮盖,提眼睑的肌肉主要包括由交感神经支配的上睑板肌和由动眼神经支配的提上睑肌。西医在诊断上虽然很明确,但在治疗上除了甲钴胺等营养神经药和必要时的手术治疗,并没有太多的好办法;相反,中医在这方面的效果却是比较显著的。
祖国医学称“上睑下垂”为“上胞下垂”、“睑废”、“睢目”等。中医学认为人体孔窍是由宗筋约束的,当宗筋迟缓,眼睑就会失去正常的开闭功能,患者就会出现眼睑下垂或者睁眼无力的症状。眼睛是气血灌注的地方,也是人体精气最为旺盛的组织之一,肌肉、宗筋的正常约束功能动力来自于精气,故精气不足是眼睑下垂的原因之一。脾主运化,产生水谷精微物质来濡养周身,补充脏腑之精;脾主升清,将水谷精微物质和脏腑的精微物质输送到眼睛以及全身各处;脾主肌肉,故眼睑提上睑肌、上睑板肌的功能与脾密切相关。《素问·玉机真脏论》中记载:“脾之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充分表明眼睑下垂与脾的虚损密切相关。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也曾倡导从“脾胃虚损,大气下陷”来论治重症肌无力眼睑下垂。
治疗前
治疗后
在之前的博文交流中,笔者曾提及过一例以针药结合收到显效的“脑瘤术后上睑下垂”案例,给出的方子是补阳还五汤、补中益气汤、通窍活血汤三方相合化裁,但这个患者,笔者却给出了一个别出心裁的小方子——“越婢加术汤”。
说越婢加术汤,先说越婢汤。越婢汤出自《金匮要略》,书中云:“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越婢汤主之。”方剂组成包括:麻黄六两、石膏半斤、生姜三两、甘草二两、大枣三枚。
本方之所以名“越婢汤”,说法不一。成无己认为“脾治水谷,为卑脏若婢……是汤所以谓越婢者,以发越脾气,通行津液”。本方重用麻黄既取其发汗、利水之功,使肌表水湿随汗而去,内停之水湿从下而出;又取其开宣肺气之能,使肺的宣降功能正常,通调水道,有利于水湿消除,配生姜以宣散发越,石膏辛凉以清内郁之里热,甘草、大枣补益中气,以培土胜湿。
越婢加术汤则由越婢汤加白术而成,亦载于《金匮要略》,中云:“里水者,一身面目黄肿,其脉沉,小便不利,故令病水。假如小便自利,此亡津液,故令渴也。越婢加术汤主之。”白术乃脾家正药,健脾化湿是其专长,与麻黄相伍,能外散内利,祛一身皮里之水。方以越婢汤发散其表,白术治其里,使风邪从皮毛而散,水湿从小便而利。二者配合,表里双解,证治脾气素虚,湿从内生复感外风,风水相搏,发为水肿之病。
这两个明明是治疗水肿的方子,笔者怎么会想到用来“上睑下垂”呢?回顾郑女士的病例特点。患者素无他疾,晨起突然发病,除了右上睑下垂外,眼睑也是呈轻度浮肿状态;查其舌脉,舌淡苔薄白,脉寸浮而关尺稍弱。脉浮主表,有一分脉浮便有一分表证,综合分析,患者病证疑为风邪作祟,挟湿束于宗筋而发病,故以越婢加术汤外散表邪,内利水湿。今日复诊,患者眼睑开启已恢复正常,前后共服汤剂5剂,每剂花费12.98元。
中医学界法则《内》《难》诸经,方则唯尊仲景。《伤寒杂病论》成书已有1800余年,然仲景之方经过千余年的“千锤百炼”,却永不过时,故被奉为中医学的经典之方。经方治病,药简力专,若是方证对应,则效如桴鼓,覆杯而愈。
古云:善为医者,胆欲大而心欲细,智欲圆而行欲方。经典学习,当融会贯通,不可望文生义,一味教条而墨守成规;经方运用,必勇于实践,在实践中求真知。吾乃后辈,与各位同道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