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在重要场合,舌头突然打结,说出的话让自己恨不得钻进地缝。如果你有,恭喜你,你和那英站在了同一条战线上。
只不过,你的尴尬可能只持续几分钟,而那英的"五一"口误,却在网上掀起了滔天巨浪。
口误:人人都有,但不是人人都被围观那天,那英在澳门演唱会上,把"国庆"说成了"五一"。这个小小的失误,瞬间点燃了互联网。
有人说:"就这么水灵灵的让时光倒退了五个月。" 也有人怒气冲冲:"全中国上至100岁老人下至3岁幼童都知道10月1日是国庆节!!除非不是中国人!!"
等等,我们是不是反应过度了?
想想看,你上次在饭桌上把老婆喊成"妈"是什么时候?你上次在会议上把老板的名字叫错又是哪一天?我们都是普通人,犯错是家常便饭。但那英不一样,她是明星,她的一言一行都被放大了无数倍。
所以,当你下次想对明星口诛笔伐时,不妨先问问自己:如果我的每一个失误都被放到显微镜下,我还能活得下去吗?
记忆:选择性遗忘,还是选择性记仇?有意思的是,这个口误像是打开了潘多拉魔盒,13年前那英与刀郎的恩怨又被翻了出来。
一位网友说得透彻:"当年那英、杨坤等对刀郎的口头打压,没想到却是自己这么多年的不能翻身。"
我不禁要问:我们的记忆是不是太有选择性了?
我们记得13年前的一句怄气话,却忘了这些年那英带给我们的无数动人歌声。我们记得明星们的口角是非,却忘了他们在舞台上挥洒的汗水。
如果记忆是一把尺子,我们是不是总在用它的短处来丈量别人,用长处来衡量自己?
争议:明星的宿命,还是公众的狂欢?更有意思的是,在这场风波中,有人开始质疑那英的音乐才能。
一位网友尖锐地问:"请问:时至今日,全世界有哪一首歌是那英创作的?"
且慢,我们是在评判一个歌手,还是在审判一个人?
那英的嗓音像陈年老酒,她演绎的《容易受伤的女人》、《征服》等歌曲,早已成为KTV里的常青树。难道这不值得肯定吗?
艺术的价值,真的只在于创作吗?
如果是这样,那么世界上99%的演员、歌手、舞蹈家岂不是都该卷铺盖走人?
娱乐圈:一面照妖镜,还是一面哈哈镜?那英的"五一"口误,像是给娱乐圈照了个相。
我们看到的是真实的他们,还是被扭曲放大的影子?
当我们对着明星的一举一动品头论足时,是不是忘了他们也是普通人?他们也会紧张、会出错、会心情不好。
或许,我们苛责明星的时候,更应该反思的是我们自己。
我们对明星的道德要求有多高,就说明我们对自己的道德底线有多低。我们对明星的口误有多在意,就说明我们对自己的言行有多随意。
结语:当我们在评判别人的时候,我们究竟在评判什么?那英的"五一"口误,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社会的百态。
我们对明星近乎苛刻的要求,我们选择性的集体记忆,我们对艺术价值的偏狭定义。
下次,当我们对着手机屏幕,准备对某个素不相识的公众人物开炮时,不妨先问问自己:如果我是ta,我会做得更好吗?
记住,今天我们是评论者,明天我们可能就是被评论的对象。
最后,让我们用那英的一句歌词来结束今天的话题:
"梦想是美好的,现实是骨感的。"
这不仅是对明星的写照,何尝不是我们每个人的真实写照?
人生如戏,我们都在自己的舞台上战战兢兢。与其对台上的人吹毛求疵,不如对自己多一份宽容,对他人多一分理解。
毕竟,我们都是凡人,都在努力活出自己的精彩。
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也许,你的观点会成为下一个引发热议的话题。毕竟,在这个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主角。
那英不会创作,有好嗓子,配了狗脑子,这是她老师说的。之所以很多人讨厌她,不是因为她唱不好,而是因为她排挤田震,打压刀郎的恶劣行径。一句毁人前程的不具审美,将成为她终生的污点和阴影。
更讽刺的是麦克风没拿起,澳门演唱会就响起那鸟声音;
你只说流下的汗水,咋不说说揣进口袋里的票子?!
打压姚贝娜是事实吧,歌唱的再好,缺德
从不轻易诋毁每一个人,喜欢就是喜欢!喜欢刀朗,是他把歌唱到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浸润到了每一个平民百姓的心窝里,唱出了那种求而不得,想而不达的那种委屈,我哭的不是刀朗的歌,而是我满地鸡毛的现实生活!
小编,为了维护那英,你变着法儿想让自己的观点做到客观公正,从而产生说服力。殊不知你在为那英辩护的时候想过刀郎没?我们不能拿着放大镜检视明星的作为?那当年那英面对亿万观众公开打压刀郎时,是需要用放大镜检视才能发现的问题吗?那是赤裸裸且极度嚣张的对一个歌手的侮辱!什么叫人家的歌曲不具备审美?再有,明星之所以成为明星,他们能和普通人一样吗?他们在鲜花和掌声里,在舞台聚光灯下,立起光鲜亮丽的人设,拿着巨额的薪酬,过着奢华的生活,难道不该接受普通民众的监督吗?
她踢过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