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中国与俄罗斯的交情,早在建国初期就十分密切,更是受俄乌战争影响,欧美日韩车企集体撤离俄罗斯,使得中国成为其最大的车辆进口国。
到了今年一月份,国内甚至有八个汽车品牌都进入了俄市场销量的前十名,可以说,中国汽车在当地还是十分受欢迎的。
但谁也没想到,就在这关键时刻,俄方却猛然给中国车企浇了一盆冷水,不仅点名批评中国汽车质量不行,还表示要将三个中国品牌汽车吊销证书。
从滞留中国商品到限制汽车出口,俄罗斯到底是要闹哪般,中国又会不会为此失去这个汽车最大出口市场呢?
俄罗斯限制中国汽车
继中欧班列事件后,俄罗斯再次对中国汽车下手,就在2月6日,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发文称,俄罗斯工贸部部长阿里汉诺夫直接对中国汽车进行了点名批评。
他表示,他们发现有三个中国品牌的卡车存在严重缺陷,需接受其更为严苛的车辆认证与检查,尤其是对量产批次车辆的合规性检查。
要知道,无论是汽车出口还是汽车进口,每个国家都会进行严格的审查,而此次俄方表示要对中国车辆进行审查时,我们自是没意见。
但让人出乎意料的是,经过严格的检查之后,他们发现这三个汽车品牌的卡车在噪音限制、后部防撞以及侧面防护等地方不符合要求,存在严重缺陷。
对此,俄方工贸部的人表示这些车不能上路,并且声称会对其采取措施,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措施指的是吊销这三家中国卡车车企的证书,并且还会与总检察院进行合作。
目前,俄方已向制造商官方代表发去指示,责令制造方召回车辆并暂停销售这些卡车,这个消息对中国车企来说,无疑是一次重重的打击。
而撇开这些不说,俄方并不是第一次对中国汽车的质量表示质疑了,早在今年一月份时,俄媒就对中国汽车直言不讳到,中国汽车质量远不如欧美,甚至还总结了五大“硬伤”。
他们声称中国汽车外壳薄、油漆薄,耐腐性差、电子配件质量低、悬架根本不适合俄当地路况,可以说,这其中任何一个都足以让人感觉到,中国汽车在俄市场并不好过。
明明前段时间,俄《消息报》还称当地民众正在对中国汽车的信任度一点点提升呢,这才多长时间风向就变了?简直让人捉摸不透,俄方这是要干什么?
为何突然针对中国汽车
说到底,还是中国汽车的出口对俄本土造成了“威胁”,作为我国汽车最大出口市场,单是去年一整年,中国汽车出口总量为585.9万辆,其中115.8万辆都出口到了俄罗斯。
那一年,社交平台上也转载着这样一段视频,俄当地的街头遍布都是我们国产的汽车,如红旗、哈弗、长安、奇瑞等,十分受民众欢迎。
而之所以中国汽车能在俄市场占据一片天地,除了俄乌冲突后欧美日韩车企纷纷撤离的原因,还要得益于“性价比+供应链韧性”的双重优势。
尤其是哈弗,俄方仅需花费两百万卢布左右,也就是人民币十五万元左右的价钱,就能提到一辆远超当地“拉达”的配置,这样划算的一笔账怎会不具诱惑力。
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积极进入俄罗斯市场,在其享有了一定的市场份额,截止2023年时,中国汽车已经占据了百分之六十八的俄市场,中国八个品牌的车企更是包揽了销量前十名的八位。
这无疑引起了俄工贸部的注意,他在2月6日表示,为了恢复平衡,他们正在逐步调整回收税,并声称这一措施还不够,自1月1日起,俄罗斯的汽车和拖车回收税上调10%-20%。
所谓回收税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报废税,要知道,截止去年10月1日,俄罗斯已经将汽车回收税上调至70%-85%,如今这一顿操作可谓是“杀人不见血”。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中国汽车的终端价格不得不为此上涨了8%-15%,而失去了价格优势,中国汽车在俄罗斯市场的销量势必会遭受到影响。
更可怕的是,俄罗斯汽车进口政策并不是只针对传统燃油车,就连电动汽车也包括在内,据俄去年二月颁布的新规得知,从中国进口电动亦或是混合动力车必须获得OTTS车辆安全认证。
或许在以前只需达到简化版的ZOETTS认证即可,可如今车辆要是想继续进入俄市场,就必须遵循新的认证标准,无奈的是其认证费用相当高昂,无疑是间接提高了进入俄市场的成本。
而对于俄罗斯来说,这样一来不仅有效维护了俄罗斯本土的汽车品牌,同时提高关税还能增加财政收入,毕竟这些年俄乌战争的代价有目共睹。
那么,话说回来,中国会不会就此失去这个汽车最大出口市场呢?
中国汽车会失去俄市场么?
受俄政策的影响,从去年十月份开始,中国汽车在俄销量不容乐观,已实现连续三个月下滑,可即便如此,东欧消费习惯与中国产品契合度高,而我们也很难在短期内找到替代市场。
这种互相依赖性,也意味着中国在一定程度上仍需要俄市场,而俄罗斯亦在一定程度上离不开中国商品,双方越是依赖性高就越证明彼此不会完全脱离。
其实话句话说,中国车企能够在俄市场站稳脚跟,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俄对西方汽车品牌的“排斥”,重要的是,我们可以看到在提高关税一事上,俄罗斯并非针对中国车企。
长远来看,过度依赖关税保护可能并不是俄汽车工业发展的良方,提高关税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对中国车企造成了影响,但同时也抑制了西方车企在俄市场扩张。
这无疑是为中国等国的汽车品牌创造更多的机会,不过前提是欧美国家对俄罗斯的态度不会发生转变,一旦美欧政策出现调整,欧美品牌极有可能重返俄市场,必将对中国车企构成巨大威胁。
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这一做法也是在为中国敲响警钟,毕竟中国车企想要实现全球化,单靠价格是不够的,还要有过硬的质量和服务才可以。
如今我们也正在这一方面努力完善着,相信在未来,任何问题都不再是问题,中俄两国的合作关系也将会更牢靠。
笔者认为
时代在变,人们的要求也在变,但不变的是人们对性价比的追求,中国商品之所以能够博得各国的青睐,靠的就是过硬的质量以及平易的价格。
无论俄罗斯到底是何目的,相信如今这一点小摩擦只会让我国越来越强,并不会阻碍我国汽车走向更广阔的的舞台。
参考资料: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2025-02-06俄工贸部长:俄罗斯工贸部发现三个中国品牌卡车存在严重缺陷
新京报2024-10-12跨境合规丨俄罗斯10月1日起上调汽车 及筑路机械设备报废税
海外网2025-02-13俄媒:俄罗斯进口中国汽车数量增长明显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2025-02-11俄联邦技术法规和计量局:禁止进口和在俄销售中国汕德卡SX3258卡车
商用车新网官方号2025-02-11中国卡车出口俄罗斯增速止步,2025年会好起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