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中小学热到搬冰块、停课,教育部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

心灵共鸣 2024-09-05 13:55:25

正值九月份初,假已过,但暑热未尽。在高温天气的影响下,南方多地中小学延迟开学。但还有些开了学的中小学生,被迫从自家的空调屋,走进学校的“大蒸笼”。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学校并未给这些孩子们准备好空调来迎接酷暑,因为太热,不少学生在教室里如坐针毡,豆大的汗在额头上不断冒出。

齐鲁晚报网:信源链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9313795453404512

有些男孩子因为太热,就把太厚的校服脱了然后用校服擦汗扇风,但女孩就苦了。

为了能让孩子们凉快点,一些学校购置冰块放在教室里,甚至一些家长自发组织,往孩子所在班级运送冰块,以求降暑。

乍一看,学校为了孩子们拥有凉爽的学习环境,煞费苦心,可仔细一想却不太对劲,都已经这么热了,为啥不能直接装个空调呢?

很难相信,在21世纪的今天,不少农村地区都已经实现了全面普及空调,而这些城市里的中小学,却仍然用着冰块降暑。

这不禁让人在心里问上一句,为什么?

要说客观原因其实也有,并且非常客观,因为有些学校中的线路非常老化,带不动这么多空调同时工作,而如果想要更换线路,就意味着学校要重新翻修,这无疑是比大开支,即使钱不是问题,也需要解决的时间。

在学生上课期间,这是没办法完成的。就算学校强行安装新线路,但一个学校初建到现在,最少也过了十几年,这时候去重新翻新,可能会导致电路故障,一旦出了事故,这个责任又会落到谁身上,是无法承受之重。

还有一种原因就是预算不足,众所周知学校的各项开支都是由政府拨款的,但而这些拨款可能有限。安装和维护空调系统需要一定的费用,这可能在学校的预算范围之外。

就算拨的款到账了, 学校也可能有其他紧急的需求,例如改善教学设备、修缮建筑物等。在有限的资源下,学校可能需要权衡各种需求,而不是将所有资源都用于安装空调。

再者说,空调是个很费电的电器,教室里安装的柜机如果整天的开着,每台一天得照着20多元钱,那么全校那么多台空调都启动,别说是不是超负荷,就算都能正常工作,那电费也会不少。

这些钱到最后该由谁去支付?

除此之外,大多数领导认为,学校有寒暑假,最热和最冷的时候都放假了,不装空调也没什么。

众所周知,学校每年都会在7月份12月份放假,为的就是避开一年中最热和最冷的时间,至于其他时间学生或多或少会有些不舒服,但用不了多久就会过去。

还有的家长和公众表达了不同意见:"哪有这么夸张,虽然是热,但是三伏天都熬过来了,学生们一个暑假都待在空调屋里不出来,根本不知道家长们在外工作有多劳累,正好可以趁机培养一下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

吃苦耐劳是我们的传统美德。但有些苦真的有必要吃吗?

张召忠,著名军事评论家讲过这样一个观点:以前在部队当中,坦克内是不允许装空调的,当时的人们认为坦克是用来打仗的,装上了空调算是怎么回事?

都知道坦克里闷热,但怕苦就不要当兵了。

直到后来这件事情改变了,大家观点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那就是坦克里面必须要装空调。

因为装了空调战斗力就会成倍增加,不为别的,就是因为士兵在舒适的状态下,才能把战斗力发挥到最高。其实这样的逻辑放到小学当中,装空调也是一样的道理。

还有一些家长则在论坛上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说学校线路老化没办法支持空调运行,但为什么校长办公室,老师办公室里的空调都没停过?

唯独教室里热的像蒸桑拿?

家长有这种情绪,不禁让人想起王岳伦在一次采访中讲到了女儿王诗龄的教育问题,当时王诗龄在公立学校,孩子们都在太阳底下晒着阳光,而老师和园长却在阴凉的地方,轮流讲话。王诗龄的脸被晒得通红。

连明星的子女,都经历过这种遭遇,可见这类事情在不少地方都非常常见。

孩子都是家长们的心头肉,谁也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宝贝疙瘩因为吹不上空调,在学校里遭这份罪,也有家长甚至表示,既然学校因为预算紧张,或者其他原因导致空调吃吃落实不到位,那他们当家长的愿意众筹给教室装上空调。

但这一建议到最后并未被学校采纳,之所以拒绝,是因为学校也有自己的苦衷。

那就是由家长们购买的这批空调,到最后到底归谁,学生是会毕业的,不可能永远在学校里上课,等到他们的孩子毕业之后,一定会有家长跳出来说当年自己出资参与购买了空调,要求学校退钱,这时候其他家长在有样学样,都要求退钱,学校就没办法了。

毕竟人家的孩子已经毕了业,跟学校再没了关系。

企业中,员工如果在工作时如果因为太热没空调,大不了选择离职,毕竟现在找一个有空调的工作很简单,但这些孩子却只能忍受,他们没办法因为没空调就选择退学,唯一可以指望的就是学校能更抓紧把空调落实。

一个装有空调的教室,不仅仅是为了让孩子们在炎热的时节感到凉爽,更是为了创造一个有利于学习的氛围。

其实在作者上学的时候,也常常因为没有空调,而热的满头大汗,一堂课下来,老师讲课讲的口干舌燥,学生听得眼冒金星(热的),学习效果也大打折扣。

可那毕竟是十几二十年前,空调并没有普及,所以中小学没有空调倒也可以理解。但如今还是这样就有些不应该了。

我们小时候确实没有空调,别说空调,连电扇都没有,别说电扇,有时候连电都没有,但这不能成为不让孩子们享受现代生活的理由。

如果按咱小时候的标准,一日三餐还吃不饱呢,现在舍得让孩子们饿着吗?

结语

作为教育这种公共机构,尤其是公立学校,当地应该加大教育投入,为孩子创造更加舒适的成长环境。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宁可少修点路,少盖栋楼,少建一个广场,少规划一个公园,也应该优化教学环境,谁也不该拉教育的后腿。

信源来源:中华网新闻

鲁中晨报

1 阅读:44
心灵共鸣

心灵共鸣

一个热爱情感的小博主,喜欢请给个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