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人视“外戚”为可恶的利益集团,影视作品中此类角色常倚仗宫廷势力欺压百姓。因此,我们自然而然地对他们抱有不良印象。然而,外戚势力能在历史长河中长期存在,是否就意味着它全无价值呢?在两汉这一外戚势力鼎盛的时期,虽有篡位的王莽与专横的梁冀,但也不乏卫青、霍去病等对国家立下赫赫战功的杰出人物。“卫霍之功”实现了武帝“攻守易型”战略,且大幅开疆拓土,为后人奠定了肥沃区域。霍去病攻占的河西四城,至今仍发挥关键作用。
【能力不容置疑】许多人轻视霍去病,认为他仅依赖姨母卫子夫的权势成功,认为换作他人也能达成其成就,却未看到他的真正才能。此言论有失公正。评价人物需结合时代背景,否则便陷入了历史虚无主义的误区。汉代实行“察举制”选拔人才,郡国、县里每年举荐名额有限,导致才学之士难获举荐。朱买臣因贫穷只能卖柴为生,便是此制下人才埋没的例证。再者,并非“任何人替换都行”。譬如,若让常人置身于关羽之境,其能在百万雄师中突袭并斩敌主将吗?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因此,霍去病是位凭借能力并巧借外戚身份减少坎坷的杰出者。相较于朱买臣,他只是多了几分时运的眷顾而已。霍去病初战即为定襄北之战。常理中,十七八岁的少年初至战场应紧张不安,而他这位霍家子弟,却展现出超乎寻常的冷静与从容。霍去病领大将军卫青所赐数百骑兵,直捣匈奴营地。匈奴未曾见识汉军此等威势,慌乱迎战,终致败退。
战斗之胜,在于勇气。气势强弱常定胜负。《汉书》载,霍去病部“斩获敌首二千余”,首次对匈奴作战中实现“过当”,即以微损重创敌军。战后,霍去病凭借赫赫战功被汉武帝赐予冠军侯之爵,迅速崛起为军中耀眼的新星。这颗巨星真正闪耀的时刻,将是在河西之战中展现。届时,其光芒将大放异彩,引人注目。
武帝元狩二年,朝廷决议歼灭匈奴于河西之有生力量。遂任霍去病为骠骑将军,统率大军,向匈奴发起进攻。霍去病麾下已聚集万名骁勇骑士,这些帝国精锐在骠骑将军带领下,突破匈奴浑邪王与休屠王部众,将其军力彻底摧毁。霍去病大败匈奴后,河西四郡归入大汉。这些地方昔日乃战略重地,今日意义更加深远。其重要性可见一斑,因为“四镇”之名沿用至今,未曾更易。
【河西四郡】霍去病在河西之战中夺取的疆土,以酒泉郡最为重要。据地理志,酒泉得名因其城下有泉,水质甘冽如酒浆。然而,酒与水本质有别,何以言此泉水同酒?这需追溯至霍去病抵达酒泉时的一段传说。大军抵达酒泉,击败匈奴后,众人正欢庆,却发现霍将军率军追击匈奴已甚远,后勤部队早已无法跟上他们的步伐。得此大捷,无美酒庆祝实为遗憾!正当众人惋惜之际,霍去病取出武帝所赐御酒,倾入泉中与全军共饮,豪迈之举振奋军心。
霍去病的慷慨激发了军中将士,他们纷纷捧起泉水畅饮,因此这泉水得名酒泉,寓意其水如酒浆,令人畅怀。另外,河西之战为大汉王朝增添了武威郡。抵达武威时,匈奴已遁。军中文人提议以此地命名武威,彰显大汉武功与军威,故武威郡得名。河西之战重创了匈奴势力,致使其在民歌中哀叹:失却焉支山,吾族妇人失胭脂之源,可见其影响深远。
匈奴的焉支山故地,汉朝后来在此设立张掖郡。河西宛如大汉王朝伸展的手臂,张掖郡则恰似这条手臂下方的腋窝。武帝之意明显,张掖郡仅是起点,朕欲拓展更远。匈奴人等,且候朕之惩处!敦煌郡乃河西四郡之末,由汉王朝划分河西最西部而成。敦煌位于河西走廊最西端,既是河西之战的终点,也是汉王朝对抗匈奴新征途的起点。将这片广阔葱郁的绿洲称为敦煌,极为贴切。
时光荏苒,自河西四郡归入汉土已逾千载。历经千年沧桑巨变,其面貌大改。然而,时至今日,这四郡依旧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酒泉现为我国不可或缺的卫星发射基地,其重要性远超以往任何历史时刻,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在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大战略下,张掖与武威两地如今在对外贸易的大循环中,同样展现出了耀眼的光芒。敦煌之美,举世闻名。其内两千余尊彩塑神像,形态逼真,各具特色,它们细腻的表情足以触动每位到访游客的心灵。敦煌不仅有彩塑神像,更有万余平米画壁,其上图案绚烂多彩。那灵动优美的“飞天”图案,承载着盛世的记忆,这份记忆定将在今日再次焕发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