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发育迟滞如何诊断与鉴别?

白影梅的笔记 2024-09-13 17:57:07
在精神科,经常会遇到这样来看诊的一群特殊患者,他们的世界与我们似乎有些不同,他们幼稚、生活自理性差,有的无法与人正常交流,性格孤僻,甚至完全不能自理生活,他们就是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的患者。 精神发育迟滞,也被称为智力发育障碍、智力障碍或智力残疾,它是指在先天、围产期或者生长发育成熟以前(18 岁以前),由于遗传、感染、中毒、头部外伤、缺氧等各种致病因素,导致大脑发育不良或受阻,使得智能发育停留在一定阶段,其智能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同龄人,进而导致社会适应困难。 一、如何诊断 诊断精神发育迟滞需要全面采集病史、进行精神检查和躯体检查,其中详细的生长发育史尤为重要,通过这些可以对儿童生长发育情况做出全面的临床评估,同时,根据患者的年龄和智力损害程度,选择适用于他们的标准化智力测验、心理发育评估工具和社会适应能力评估工具。 比如,之前看诊的一个孩子,他在成长过程中表现出与同龄人不同的迟缓,通过详细询问的成长经历,进行各项检查和评估,最终确定他患有精神发育迟滞。 临床表现 精神发育迟滞主要表现为智力低下和社会适应不当,精神疾病分类中采用四级分类: 1.轻度:智商为 50 - 69,在精神发育迟滞患者中占大多数,在学龄前期,这类患者的智力发育、说话和走路都比同龄儿童缓慢。 2.中度:智商为 35 - 49,约占精神发育迟滞的 10% - 20%,在学龄前,他们能学会简单生活用语,但词汇贫乏,不能表达较复杂的内容,进入小学后,接受与理解能力都比同龄儿童差,能计算个位十位数的加减法,但难以进入较高年级学习。生活需要他人督促和照顾,缺乏自发性。情绪波动大,不易控制。 3.重度:智商为 20 - 39,约占精神发育迟滞的 1%,从小就会发现躯体及运动功能发育迟缓,长至成人也只能达到 4 - 5 岁正常儿童的智力水平,完全不能上小学,需在监护下生活,不能进行生产劳动,常伴有先天疾病和癫痫发作。 4.极重度:智商为 25 以下,极少见,约占 1%以下,出生时就有躯体和神经系统异常,一般不能学会走路与说话,只能发出类似叫人的简单声音,感觉迟钝,不能躲避危险,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治疗原则与常用药物 (一)教育和康复训练 适用于无论何种类型、程度和年龄的患者,重点是儿童,且年龄越小、开始训练越早,效果越好,要根据患者的智力水平因材施教。 (二)心理治疗 行为治疗能帮助患者建立和巩固正常的行为模式,减少攻击行为或自伤行为,心理教育和家庭治疗能让患者的父母了解疾病相关知识,减轻焦虑情绪,有助于实施对患者的教育和康复训练。 (三)药物治疗 对具有兴奋、冲动或伴有癫痫发作者,要采用抗精神病药物或抗痉挛药物治疗。促大脑代谢治疗常用药有脑复康、r - 氨酪酸、脑活素等。 精神障碍早期症状及复发先兆识别 精神障碍早期症状一般以性格改变和类神经官能症最为常见。 1.睡眠障碍:睡眠状况是精神病人病情变化的晴雨表,是发病较早的信号,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易醒、多梦及早醒。 2.敏感多疑:患者疑心重重,对别人的言行特别敏感。 3.情绪反常:毫无原因地出现情绪波动。 4.个性改变:一改往日风格,逐渐变得孤僻少语,独处离群。 5.行为异常:作为精神活动的外在表现,容易被发现,主要表现为行为怪异。 6.类神经衰弱表现:头痛、四肢乏力,易烦恼、焦虑,进食障碍,月经改变,记忆力下降。 识别方法 在识别精神障碍患者早期症状和复发先兆时,要特别注意掌握“纵横交错”的比较方法。纵向比较是将患者目前的精神状况与既往进行比较,横向比较是把患者的思维、情感表达方式、行为模式与相同社会背景的正常人进行比较,如果性格有明显改变且不属于心理学的正常变异范畴,也要考虑是否精神异常,同样,在精神病理学上,若发现患者有幻觉、妄想、情感反应不协调、情感高涨或低落、意志行为减退或紊乱、自知力缺乏等症状,就要考虑是否患有精神障碍。 总之,一旦发现患者行为表现有明显差异,就应当前往正规医院检查,这样才能防止延误病情,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从而获得较好的疗效。
0 阅读:7

白影梅的笔记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