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三种话,最好别在朋友圈里说,为你好

宛凝评情感 2024-07-25 18:42:47

唐代诗人杜荀鹤曾在《赠质上人》一诗中,留下两句耐人寻味的诗句:“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其寓意深远,意味着不涉他人是非,便能远离纷扰与烦恼。

自古以来,诸多不必要的纷争皆源于“多舌”,正如古语所云:“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掌握好自己的言辞,不妄加揣测,亦不随意评论,这成为了一条至关重要的交际法则。

谈及交际,自然离不开社交工具。在我国,微信堪称国民度最高的社交平台,而微信朋友圈,亦逐渐演变成了一个人的重要社交名片。

朋友圈如同一个多面的镜子,映射出一个人的种种特质:你的地理位置,你的照片墙,你的文字风格,你的背景故事,你的个性签名,你分享的音乐,你所钟爱的文学作品,无不透露出你的教育背景、生活环境、审美情趣以及人际网络。

早已超越了简单的通讯工具,它不再是你肆意宣泄的私人空间。它犹如一方江湖,汇聚了形形色色的人物,他们带着各自的目的,在这片江湖中试探、炫耀、求助。

你的一次无意刷新,或许就能揭开一条惊人的新闻,或解开一个久悬心头的谜团。

在朋友圈中发言,需倍加谨慎。多年积累的好友,真正交心的可能寥寥无几,好友之间的潜在关系,更是一个未知数。

遵循这三条准则,相信你能在朋友圈中游刃有余,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社交空间。

01自卖自夸的话

在普罗大众的观念中,谦逊被视为一种美德,而自负则被定性为过错。那些喜好夸耀自身的人,往往容易激发他人的嫉妒与愤懑。

自古至今,因自大而引发的灾难屡见不鲜,其中最脍炙人口的当属杨修的故事。杨修,这位三国时期曹操麾下的主簿,才华横溢,智勇双全,然而,他屡次在曹操面前炫耀自己的智慧,最终导致了自己的陨落。

记得有一回,塞北献上了一批酥饼,曹操在盒子上一挥而就,写下了“一合酥”三个斗大的字,随即将其放置于案头。

杨修入室一见,便自然而然地示意下人取勺分食这盒酥饼。曹操回来,发现酥饼不翼而飞,便质问杨修原委。

杨修笑容可掬地答道:“丞相,这‘一合酥’三个字,拆开来看,不正是一人一口酥吗?您示意我们分而食之,我们岂敢不从?”

后来,曹操领军攻打刘备的汉中,战事胶着,士兵们踌躇不前,军心不稳。此时,一名手下进入营帐请示曹操的军令,曹操瞥见盘中剩余的鸡肋,随口说了句:“鸡肋”。

众人一头雾水,唯有杨修再次自作聪明地解释:“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丞相之意,显然是暗示撤军。”

闻言,士兵们纷纷开始撤退,曹操得知后怒火中烧,立刻以“动摇军心”的罪名将杨修斩首。

实际上,杨修机智过人,本应前途无量,平步青云。但他过于自负,总是卖弄自己的才华,特别是在曹操面前,这种行为最终引火烧身。

真正聪明的人,懂得收敛锋芒,从不轻易向人展示自己的优点,更不会不合时宜地卖弄自己。

在社交圈中亦是如此,有些人一旦有所得,如结识权贵、购置豪车名包、光顾高档餐厅,便迫不及待地在朋友圈中炫耀,无非是为了博取他人的点赞,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02抱怨生活的话

著名作家刘震云曾深刻指出:“世间万事,皆不堪细究,一经推敲,桩桩件件皆藏有无奈与委屈。生活,是向后展望的,而非沉溺于过往的回忆。”

由此可见,生活中的困苦与烦忧,实乃人生常态。若是一味地抱怨不满,那便陷入了无休止的恶性循环之中。

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祝福》,叙述了一个令人感慨万千的祥林嫂的故事。

祥林嫂原是位朴实无华、勤劳灵巧的农妇。当她初次踏入鲁镇的鲁四老爷家,作为一名帮工,她刚刚经历丧偶之痛,尚未从新寡的哀伤中走出。然而,凭借其强健的体魄和安分守己的个性,加之女工的薪资微薄,使得鲁四老爷决定雇佣她。

祥林嫂在河边辛勤劳作之际,突遭婆婆派遣的一群人劫持,被卖至山坳之中一个名为贺老六的人家。卖身所得的银两,被婆婆用来为小叔子迎娶新娘,而祥林嫂则由此踏上了充满苦难的人生旅程。

她为贺老六诞下一子,取名阿毛。然而,不久之后,贺老六因感染风寒而撒手人寰,阿毛亦遭狼群叼走,惨遭吞噬。祥林嫂最终被大伯逐出家门。

孤苦无依的祥林嫂,心中涌起一股重回鲁镇的念头,希望能在鲁四老爷那里再次找到一份工作。

鲁四老爷虽然不情不愿,最终还是接纳了祥林嫂。然而,由于她丧失了配偶与爱子,精神时常恍惚,工作效率低下,常常失神发呆,遇到旁人便倾诉她那半生悲惨的遭遇,对生活的不公抱怨连连。

人们对她的遭遇还存有同情之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抱怨变得令人厌烦,甚至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笑谈。最终,她被视为不祥之人,众人避之不及,鲁四老爷也迫不及待地将她解雇。

失去了劳动的权利,无家可归的祥林嫂,最终在无人问津的角落里,默默无闻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抱怨生活,虽非不可,但若是抱怨成性,身上便充满了消极的能量。这样的人,只会让人望而却步,无人愿意靠近。

03贬低他人的话

在古人的智慧典籍《太上感应篇》中,李昌龄曾深刻指出:“不揭人之短,不显己之长。”而在《格言联璧接物》这部作品里,亦有一言警句:“修养己身,以净化心灵为本;涉足尘世,以谨慎言辞为重。”这些古训无不透露出,古人早已将慎言作为修身养性的重要准则,警示后人不可轻易揭露他人短板,亦不可随意炫耀自身优点。

尤其在当今这个错综复杂的社交圈,如果你公然侮辱贬损他人,或许会遭致该人友朋的记恨,或是被某些喜欢搬弄是非的小人借题发挥,添枝加叶。这样的行为,长期以往,必然会导致朋友圈的氛围恶化,不健康的因子四处蔓延。

自幼,父母便教诲我,即使对于那些我不喜欢的人,也应避免与其决裂,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在未来的某个时刻,是否会需要他们的援手。

为人处世,我们应当留有回旋的余地,轻易与人断绝交往,乃是不谙世事的稚童之举。

人性复杂多面,而维护一个和谐的社交圈则需要更为细腻的操持。你永远无法预知,一句无心的发言何时会变成他人怀恨在心的导火索。

在社交圈中,那些自我炫耀、抱怨生活、诋毁他人的言论,是最令人反感的内容。唯有严于律己,不断提升自我,学会欣赏并赞美他人,才是与人相处的正确之道。这样的修为,方能构筑一个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社交环境。

0 阅读:4
宛凝评情感

宛凝评情感

感谢大家的关注